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名家論壇

搞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之體會

王繼軍[1]

摘要:大學教師的使命在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人才,這一任務的完成有賴于正確處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者之間的關系。筆者通過總結40年來從事高等法學教育工作的經驗,深入剖析了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如何搞好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大學教師具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多重職責,做好研究生教學必須以專業科研為基礎,同時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推動教學科研的進步,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大學教育 教學 科研 社會服務

今年是我從事高等法學教育整整40周年的紀念日,我對自己40年來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情況進行了簡單的統計,看著自己這40年來給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講授的課程和人數,完成的科研項目、發表的論文、出版的著作、獲得的科研獎勵,辦理的社會法律服務事務等龐大的統計數字,我感到自己這40年沒有白活,沒有愧對大學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成就感滿滿的。細想起來,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客觀上得益于大學的環境和領導以及其他老師、學生的幫助和合作,主觀上得益于自己正確處理好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者的關系。因此,借《三晉法學》一席之地,談談自己40年來是如何搞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體會。

一、搞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大學教師的職責

大學教師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職責,是由大學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大學之所以不同于中小學,就在于它不僅承擔著傳授已有知識、培養人才的使命,還承擔著創造知識,并用創造出的新知識培養人才、為社會服務的使命。中小學乃至大學本科主要是培養對已有知識掌握的人才,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授已有的知識,教與學的核心,解決的是知道和認識客觀世界,即客觀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因此,中小學乃至大學本科教師的使命是傳授已有的知識,當然傳授已有的知識也存在科研問題,但這種科研的對象和范圍僅是研究傳授“哪些是好的知識”和“如何傳授好知識”的問題,也稱為教學研究。大學教育雖然在本科階段還是在傳授已有知識,但這種知識比較專業,不像中小學那樣廣泛全面。到了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培養,教學已不再是傳授已有的專業知識,而是在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培養學生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發展變化中“為什么”“還有什么”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學教師用自己創造出的新知識去培養學生,也就是要用教師的專業科研成果去培養學生,因此,大學教師不但要搞教學科研,還要搞專業科研。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大學教師的科研成果在任何國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比例,因此,大學教師的專業科研成果,不僅要用于培養人才,還要服務社會。教學科研與專業科研的主要區別在于,專業科研的對象和范圍集中在自然與社會某一領域的某一未知問題,而教學科研則是針對已有知識,研究如何傳授已有的好的知識和好的傳授方法問題。將大學定位劃分為,科研型大學、教學科研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正是有源于此。專業科研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必須要通過研究對研究對象有新的見解和認識,產生新的知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創造新知識。創造新的知識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通過實踐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研究中得來的,因此,大學教師,特別是研究生導師,必須參加社會實踐,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也是科研的源泉和動力,因此,大學教師不能僅停留在教室,還應深入自己講授專業的社會實踐中。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終極使命,也就是說,大學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搞好教學特別是研究生教學專業科研是基礎

大學本科生學習的是知識,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雖然有統編教材,但要想講好本科生的課,必須進行教學科研,通過教學科研將本專業最好的已有知識選出,用研究出的最好方法傳授給學生,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但到研究生培養階段的教學,由于碩士研究生是在掌握已有知識,在解決了“是什么”問題的基礎上去學習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博士研究生是在解決了“是什么”“為什么”的基礎上探尋“還有什么”的問題,因此,研究生的教學必須有專業科研的基礎,否則,研究生教育只能停留在本科的教學層面上。

1997年,我開始擔任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至今指導過的碩士研究生有204名。當碩導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所指導的研究生都是法學本科畢業,在本科階段都學過經濟法學這門課,在研究生階段再開設的經濟法課程應該怎么講?講哪些?研究生階段的經濟法學課與本科階段學過的經濟法學課有什么區別?經過摸索,我認為,法學碩士同學們在本科階段所學的經濟法學,解決的是認識問題,即經濟法“是什么”的問題,碩士研究生階段再學經濟法學,要解決的是在實踐中很多“為什么”的問題,因此要引導學生在知道經濟法“是什么”的基礎上,發現和解決經濟法在立法、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很多“為什么”的問題。如經濟法學中的礦產資源法,在本科階段講授的是礦產資源法的概念、地位、作用等知識,解決了什么是礦產資源法的認識問題。到碩士研究生階段,我用在2009年參加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中親自辦理的某個體戶以250萬元的價款從政府有償取得的地下煤炭資源,以1.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國有企業凈賺1.3億元(除去資產和資源價款)的案例,研究了礦產資源法中礦產資源有償取得制度的問題,發現了礦產資源法有償使用制度中,存在有用政府稅費替代國家(全體人民)對礦產資源的收益權的重大問題,這一專業問題列為教育部研究課題(后在系列論文的基礎上與研究生一起出版了專著),研究成果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自然資源改革的方案相吻合,與2017年國務院出臺的權益金征收方案相一致。由此可見,在碩士研究生階段要引導學生,發現已有的制度在實踐中存在什么問題、為什么存在這些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因此,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解決的是實踐中“為什么”的問題,教師必須通過社會服務的實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2009年,我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我所指導過的7個博士生,其中5個都是原來自己帶過的經濟法碩士研究生,在教學過程中,同樣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專業課應該怎樣講?講什么?我認為,博士研究生是在認識了客觀世界“是什么”“為什么”的基礎上去探尋“還有什么”的問題,解決的是未來預測問題。與碩士研究生培養不同的是,碩士研究生側重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而博士研究生則應從已成熟的理論中發現問題,因為現有的理論往往會制約人們對未來的預測,要探尋未來發展“還有什么”的問題,就必須對現有理論中的問題進行發現、分析。如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公平的價值觀占有主導地位,當時理論的價值取向始終是全面說,即在立法、司法、行政管理中均需直接實現、體現公平,將價值取向與實現路徑混同,在社會管理活動的實踐中,公平與秩序的關系常常發生矛盾和沖突,行政機關無所適從,很多人打著公平的旗號無視秩序,針對這一問題,我指導博士研究生研究了《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公平價值的法治路徑研究》課題,并以此課題順利地通過了學位論文。從目前看,依法立法、依法司法、依法行政理論基本取代了公平立法、公平司法、公平行政理論的價值取向。

搞好專業科研必須堅持有穩定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地方大學的專業研究必須有地方特色,只有有地方特色才有可能成為全國甚至世界的新知識成果。2007年以來,由于我堅持了以山西是煤炭大省,礦產資源豐富這個地方特色,堅持研究礦產資源法律制度中的問題這個領域和方向,截至2017年,先后取得5項國家級課題,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相關著作5部,這些專業科研成果在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專業科研,思維方式即研究方法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生培養就是在培養研究生的思維方式。因為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究“為什么”“還有什么”的問題,研究生需要通過大量閱讀經典著作、導師的科研成果,學習經典作家、導師懷疑、分析、批判、否定、肯定問題的思維方式,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我認為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的研究方法是十分科學的,值得學習和仿效。如從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共產黨宣言》到《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文章,均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用階級的分析方法(利益的分析),分析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問題,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和解放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用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的思維和方法進行專業科研是如魚得水、獲益無窮的。

在搞好專業研究的同時,切不可忘記大學教師講課的基本職責,特別是本科生的講課任務。40年來,我不但給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經濟法學,還講授過法理學、刑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學、律師業務、公安業務、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選讀等不同專業的課程和各種專題講座。課程雖然雜了些,但是為我進行專業研究提供了重要幫助,為學科交叉打下了基礎。如研究采礦權法律制度改革(2012年開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9年已出專著),采礦權雖然是經濟法的范疇,但采礦權的客體涉及民法,管理處罰等制度又涉及行政法,整體研究涉及馬克思主義的利益分析方法,如果僅用一個專業的知識進行研究,很難得出科學結論。所以我認為,大學教師應該是“一專多能”,即在傳授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多開課,在專業研究上要專一,有自己穩定的研究領域和方向,會獲得學生受益、教師科研受益的雙贏效果。

三、搞好專業科研必須參與社會實踐(服務)

我常想,作為一個教外科手術學的教師,如果連自己都沒有做過手術或不會做手術,怎么能培養出會做手術甚至超越自己的學生呢?因此,大學教師必須參加自己所研究領域的社會實踐,用參與社會實踐獲取的體會選擇好的知識、好的方法來講好本科生的課,培養出“會做手術”的學生,用參加社會實踐發現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培育出超越自己的學生。毛主席在《實踐論》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因此,實踐也是科研的源泉和動力,只有在豐富的實踐中才有可能發現問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1985年我辦理了一起行賄辯護案,一審法院判處被告人3年徒刑,二審時我發現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當時的刑法和司法解釋規定行賄罪的法益要件是“為牟取非法利益”,被告人謀取的是經批準的合法利益,行為雖有不正當性,但從法益的角度不構成行賄罪,二審法院采納了我的意見宣告被告人無罪。被告人雖然無罪了,但我覺得刑法規定和司法解釋有漏洞,不利于國家的廉政建設,我在結案以后,將刑法和司法解釋中關于行賄罪法益要件“非法利益”不科學,應改為“不正當利益”的意見寫成書面材料,寄給全國人大和中央政法委,1988年,《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將行賄罪的法益要件改為了“不正當利益”。這一案例的實踐,一方面在課堂上教會了學生如何運用法律,另一方面使我初嘗了專業科研的甜頭。再如我在擔任漳澤電力獨立董事期間,發現由于電的用途廣泛,國家實行的是計劃價,但是發電的主要“糧食”煤炭是市場價,受市場變化的影響,煤電雙方矛盾十分尖銳,針對這一問題,我在2008年擬題申請了司法部《電力市場法律問題研究》課題,提出了“煤電聯營”的構想(2011年出版專著),現在漳澤電力與同煤企業已合并的事實與我研究的結果相同。這40年來,我辦理大量律師業務、擔任法律顧問、參加各種咨詢等社會實踐(服務)的經歷,為自己進行專業科研提供了強大的源泉和動力,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教學、科研、社會實踐(服務)是大學教師的使命,社會實踐推動科研發展,科研成果又促進了教學和社會服務質量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大學教師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能超越自己的、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以上僅是自己的體會,僅供大家參考。


[1] 山西大學法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法、礦產資源法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邵阳县| 沅江市| 昌图县| 东至县| 高碑店市| 峨眉山市| 拜泉县| 咸丰县| 合水县| 平阴县| 梁平县| 南开区| 郓城县| 桑日县| 元江| 遂川县| 东安县| 渝中区| 武定县| 皮山县| 宁陵县| 开远市| 同德县| 屏东县| 松桃| 华坪县| 新竹市| 宜州市| 昌乐县| 福安市| 榆社县| 历史| 文化| 阿克陶县| 和硕县| 资阳市| 汝南县| 扎鲁特旗| 大城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