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家庭法律看圖一點通(案例插圖版)
- 維權幫
- 1028字
- 2022-08-02 15:28:00
26.父母在子女婚后為子女購買房屋且房產證上只登記一方的名字,此房的所有人為誰?
案例背景
田某與何某是在大學期間認識的,剛一畢業二人就商量著結婚。二人決定婚前先不買房子,就在租的房子里居住,等以后條件好了再買房子也不遲。婚后不久,何某的父母看著自己的女兒每天居住在租的小房子里有些心疼,就自愿出資50萬元購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兩居室供二人居住,但房產證上登記的是何某的名字。后來,何某與田某之間以感情破裂為由協議離婚,但在分割財產時產生了分歧。田某認為該房是在二人結婚之后購買的,無論是誰出的錢,房產證上寫的是誰的名字,都應該是夫妻共同財產。
學法有疑
田某的想法正確嗎?
法律講堂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的規定,田某的想法是錯誤的。雖然該房屋是在二人婚后購買的,但是由女方父母出資且登記在女方的名下,因此,該房屋應視為何某父母對何某的贈與,即屬于何某的個人財產。
換個角度來看待本案,如果買房的時候,何某的父母錢不夠,又找田某的父母商量,由何某的父母出資25萬元、田某的父母出資25萬元,共同購買了此房屋,并登記在了何某的名下,那么,對于該房屋的產權,何某和田某就可以按照1 ∶1的份額來共同所有。當然,二人也可以就如何分配或者誰擁有產權作出約定,即有約定的從約定。
法律條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9]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一句話說法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接受贈與所得的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要進行分割,除非贈與時明確約定財產只歸夫或妻一方。因此,父母在婚后贈與子女房產及財產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1)可以簽訂贈與協議,注明將房款或財產只贈與自己子女一方;(2)婚后一方父母出首付款為子女購房,產權登記在自己的子女名下,由夫妻共同償還按揭貸款,則首付款可以認定為只贈與出資方的子女,離婚時該房產是夫妻共同財產,但對首付部分應認定為出資子女的個人財產;如登記在雙方名下,需要夫妻之前簽訂協議,否則將視為對雙方的贈與;(3)婚后一方父母全額出資,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則視為對子女一方的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