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問法律百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征收征用、宅基地必知120問
- 嚴威
- 993字
- 2022-08-02 15:18:55
24.劃分農村土地的依據是什么?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一般來說,可以同時根據以下兩個方面來確定是不是農村土地。
(1)根據土地的性質來確定。第一,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根據《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農民集體所有有三種形式:村農民集體所有;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鄉(鎮)農民集體所有。針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需要辦理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領取不動產權屬證書。第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土地。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下列土地屬于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城市市區的土地;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征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國家依法征收的土地;依法不屬于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涂及其他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原屬于其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集體遷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屬于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雖然所有權不屬于使用該土地的農民集體,由于其是作為農村土地由農民集體使用從事農業生產,法律規定也實行承包經營。此類土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具體由誰發包,應當根據該土地的具體使用情況而定。由村農民集體使用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沒有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員會發包。由村內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使用的,由村內集體經濟組織發包;村內沒有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內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的,由村民小組發包。村內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有困難或者不方便的,也可以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代為發包。
(2)根據土地的用途來確定。《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村土地是指用于農業用途的土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灘涂、荒山、荒丘、荒溝、荒灘等農用地。農業用途是指將土地直接用于農業生產,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等。農業用途一般是和非農建設相對的概念,非農建設是指將土地用于農業生產目的以外的建設活動。農村土地的承包方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比如不得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礦等,不得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