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結婚登記】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本條來源

《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立法演變

一審稿第八百二十六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二審稿同一審稿,無修改。

征求意見稿同一、二審稿,無修改。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于結婚程序的規定。

婚姻是社會制度,男女的結合必須經過社會的承認,才能正式成立婚姻關系。

一、婚姻登記制度的價值

結婚程序是結婚的形式要件,是法律規定的締結婚姻關系必須履行的法律手續。婚姻登記制度是我國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我國婚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婚登記的意義在于:第一,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制度的實施,保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二,國家通過婚姻登記對婚姻關系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督,不僅可以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而且能夠有效地預防和制止違法行為的發生。第三,要求結婚的男女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取得結婚證,確立夫妻關系。此后無論是否同居生活,是否舉行結婚儀式,都不影響法律上的夫妻身份關系。例如,一方或雙方在結婚登記后反悔,必須按離婚程序辦理離婚手續,才能解除夫妻關系。

二、婚姻登記制度的程序

締結婚姻不僅是男女兩性結合的個人行為,而且也是社會行為,結婚形式成為社會承認婚姻的方式和途徑。1950年婚姻法改變了以婚禮為公示要件的傳統結婚制度,建立結婚登記制度,實現了婚姻制度的歷史性變革,1980年婚姻法、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均堅持該制度。結婚登記具有公示性,強調夫妻身份的社會承認,以確立婚姻關系的合法有效。婚姻登記制度的程序如下:

第一,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內地居民辦理婚姻登記的機關是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則確定農村居民辦理婚姻登記的具體機關。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內地居民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臺灣地區居民、華僑辦理婚姻登記的機關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確定的機關。

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在中國內地結婚的,內地居民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臺灣地區居民、華僑在內地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第二,符合本法規定的,婚姻登記機構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男女雙方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結婚登記程序大致分為申請、審查、登記三個環節。

在申請環節,男女雙方應向婚姻登記機關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在審查環節,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結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并詢問相關情況。辦理結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登記: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非雙方自愿的;一方或者雙方已有配偶的;屬于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對當事人不符合結婚條件不予登記的,應當向當事人說明理由。在登記環節,婚姻登記機關對當事人符合結婚條件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婚姻關系確立。

結婚證是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簽發的證明婚姻關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書。結婚證遺失或者損毀的,當事人可以持戶口簿、身份證向原辦理婚姻登記的機關或者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補領。婚姻登記機關對當事人的婚姻登記檔案進行查證,確認屬實的,應當為當事人補發結婚證。

第三,未辦理結婚登記,應當補辦登記。該條款源于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八條:“……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第五條解釋“補辦結婚登記”時指出:對于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的同居關系,補辦結婚登記是轉化婚姻的必要條件,其效力可追溯至雙方均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時。因此,補辦結婚登記手續具有溯及力,溯及當事人雙方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時。也有專家認為,在婚姻法制定初期,由于交通不便、婚姻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當事人沒有辦理登記的情況較多,所以設立補辦結婚登記很有必要。但就目前來看,事實婚姻已不認可其效力,不登記結婚的情形基本不存在。另外,補辦登記的時間節點難以確定,立法仍舊規定補辦登記意義不大。

根據現行立法,補辦結婚登記的主體必須是已經具備法定結婚實質要件,僅欠缺法定結婚形式要件的男女雙方。補辦登記的程序與一般登記程序相同,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補辦登記的婚姻效力從雙方均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它不僅認可事實婚姻關系在補辦登記后的合法婚姻效力,對補辦婚姻登記前的事實婚姻關系也予以認可。

三、事實婚姻

(一)事實婚姻的概念

事實婚姻相對于法律婚姻而言,是男女雙方未依結婚的形式要件成立婚姻關系,但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周圍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兩性結合。事實婚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事實婚姻具有婚姻的內核,當事人主觀追求婚姻,社會評價即周邊親朋好友也就此識別為婚姻。第二,事實婚姻沒有履行法定的結婚形式手續,只能從外在的、客觀的事實來識別身份關系的存在。美國普通法婚姻的構成要求雙方同居生活并在公眾面前以夫妻相稱。[8]日本內緣婚也強調當事人有社會觀念上認定的夫妻共同生活的社會事實存在。[9]

事實婚姻包含兩種情形:一種是符合結婚實質條件但欠缺結婚登記的兩性結合;另一種是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也沒有辦理結婚登記的兩性結合。最早對事實婚姻進行界定的是197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已失效),該意見規定:事實婚姻是指沒有配偶的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因此,我國當年法律體系下的事實婚姻主要針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但欠缺形式要件的兩性結合:以雙方當事人沒有配偶為要件,“未辦理結婚登記”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是事實婚姻的本質特征。

(二)事實婚姻的補救

盡管1980年婚姻法、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均堅持婚姻登記制度,但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第八條在1980年婚姻法第七條的基礎上增加了下列條款:“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該條款從積極的角度重申辦理結婚登記的必要性,試圖通過補辦結婚登記的辦法解決事實婚姻問題。補辦登記制度的實質體現為下列三點:

1.對未登記情況的妥協。

從立法資料分析,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法學專家建議稿)強調結婚登記的嚴肅性,該建議稿第二十四條還規定:“未經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不發生婚姻的法律效力。”[10]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草案)第八條也未確立補辦登記制度。[11]由此判斷婚姻法修正案(草案)重申和嚴肅結婚登記制度,并未就未登記的情況作出妥協。

2.對事實婚姻的妥協。

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匯報關于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時指出:“考慮到農村中未辦理登記舉行結婚儀式的不少,原因很復雜,因此,對沒有登記的應區別情況分別處理。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只是沒有辦理登記手續的,一律簡單宣布為無效婚姻,對保護婦女的權益不利,應當通過加強法制宣傳和完善登記等工作,采取補辦登記等辦法去解決。”[12]可見,補辦結婚登記實質是對事實婚姻的妥協。

3.立法的妥協。

補辦登記制度不僅對補辦登記后的以夫妻名義同居關系的認可,而且也是對補辦登記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以夫妻名義同居關系的認可。從當事人雙方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到補辦登記手續之間因補辦而產生婚姻的效力,該效力期間的界定更被認為是我國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對未登記的情況予以立法上的妥協。

“補辦結婚登記”具有溯及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因為只有補辦登記成立合法婚姻,才可以通過判決不準離婚、適用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和經濟幫助制度等給婦女等弱勢群體帶來利益,僅僅解除同居關系對婦女利益的保護相當有限。也有學者認為,補辦登記制度雖然正視事實婚姻的客觀存在,但過于遷就和放縱當事人無視婚姻登記制度的行為,弱化了婚姻登記的嚴肅性。

法條關聯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第一千零五十條 登記結婚后,按照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婚姻登記條例》

第四條 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在中國內地結婚的,內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在中國內地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第五條 辦理結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二)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

辦理結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

(二)經居住地公證機構公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聲明。

辦理結婚登記的華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有效護照;

(二)居住國公證機構或者有權機關出具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證明,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出具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證明。

辦理結婚登記的外國人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國際旅行證件;

(二)所在國公證機構或者有權機關出具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該國駐華使(領)館認證的本人無配偶的證明,或者所在國駐華使(領)館出具的本人無配偶的證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四條 男女雙方根據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補辦結婚登記的,婚姻關系的效力從雙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

第五條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案例評議

王雨某與張皖某同居關系糾紛案[13]

◆裁判規則

一審法院認為,合法的婚姻關系受法律保護,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本案中,王雨某與張皖某未進行結婚登記即同居生活,雙方之間系同居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可自行解除。王雨某對于撫養費和財產問題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對于撫養費和財產部分支持王雨某的主張。

◆評議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第一千零四十九條是關于結婚登記的規定,結婚登記是國家對婚姻關系的建立進行監督和管理的制度。結婚除必須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必須在規定的結婚登記處履行法定的婚姻登記手續。登記制度,可以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原則的貫徹實施,保證婚姻當事人及其子女的身體健康,避免違法婚姻,預防婚姻家庭糾紛的發生,同時也是在婚姻問題上進行法制宣傳的重要環節。認真執行關于結婚登記的各項規定,對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未經登記的男女關系,人民法院會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對于雙方同居期間的財產關系依法予以判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南投市| 恭城| 邯郸县| 阿拉善右旗| 海门市| 西城区| 鹤庆县| 霍邱县| 萨迦县| 威海市| 依兰县| 盐亭县| 集贤县| 济宁市| 望谟县| 库车县| 东山县| 项城市| 枣阳市| 遵化市| 灌阳县| 岳普湖县| 宜宾县| 田阳县| 永靖县| 荆门市| 永丰县| 南阳市| 凉山| 西贡区| 卓尼县| 平顶山市| 民权县| 巴马| 阳山县| 上饶县| 尉氏县| 穆棱市| 扶风县|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