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作者名: 蔡穎雯 秦英本章字數: 2971字更新時間: 2022-08-01 19:32:08
第一千零四十八條 【禁止結婚的情形】
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本條來源
《婚姻法》第七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立法演變
一審稿第八百二十五條規定:“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二審稿同一審稿,無修改。
征求意見稿同一、二審稿,無修改。
條文釋義
本條規定了禁止結婚的親屬的范疇。
一、禁婚親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根據優生學與遺傳學的原理,人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其中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其中父女、母子或父子、母女之間的關系有二分之一的基因是相同的;祖孫或同胞之間的關系有四分之一的基因是相同的;伯、叔、舅或姑、姨與內外侄女、侄甥之間的關系有八分之一的基因是相同的;堂姑、姨或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有十六分之一的基因是相同的。這46條染色體攜帶著全部遺傳基因,血緣關系越近,攜帶的相同遺傳基因就越多。而相同基因越多的人通婚,子代的隱性遺傳病概率則越高,相同基因數與隱性遺傳病發病率成正比。因此,血緣關系過近的親屬通婚容易將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缺陷及遺傳性疾病傳給后代,危害下一代的健康,進而影響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和人類的發展。因此,禁止近親結婚是自然規律的要求,同時血緣過近的親屬通婚也不符合我國民間的婚姻習俗及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傳統道德觀念,與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相悖。
二、禁婚親的概念及范圍
基于倫理學和優生學的考量,禁止一定范圍內的親屬結婚是古今中外各國立法的通例。禁止結婚的血親又稱為禁婚親,是指法律規定的禁止結婚的親屬范圍。學理上將血親分為自然血親和擬制血親兩種。本法所確定的“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中的“血親”是否包括擬制血親,立法并未明確。
(一)自然血親
我國禁止結婚的血親范圍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直系血親。即生育自己或生育的上下各代血親,也就是說自己所從出或自己所出的血親,上可追溯到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下至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等,都屬于直系血親。第二類,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即雙方之間雖無從出關系,但是來源于相同的祖先所生的血親。例如,同源父母的兄弟姐妹,同源祖父母的伯、叔、姑與侄子侄女之間,表(堂)兄弟姐妹之間都稱為旁系血親。而同父母所生的為全血緣親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則為半血緣親屬。
(二)擬制血親
擬制血親是指本無直接血緣關系,法律賦予其享有與自然血親同等地位的親屬一樣的權利義務,包括因收養形成的擬制血親關系和具有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子女及親屬之間的擬制血親關系。因收養形成擬制血親關系,法律規定得很明確: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間關系的有關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于子女與父母近親屬間關系的規定。但繼父母子女關系并不都是擬制血親關系,除非繼父或繼母與繼子女間形成撫養教育關系或者繼父或者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與繼子女間形成收養關系。因此,依據本法,只有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或者經過收養程序形成收養關系才適用父母子女關系。
擬制血親分為擬制旁系血親,如養兄弟姐妹;擬制直系姻親,如公公與兒媳、岳母與女婿、沒有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雖然我國法律對擬制血親之間的結婚問題未明確,但卻規定養父母與養子女間關系的關系應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間的有關規定,且我國民間在結婚問題上歷來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反對不同輩分的親屬通婚,故筆者認為養父與養女、養母與養子之間的通婚可能會侵害養子女或繼子女的利益,且從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以及家庭和睦的角度講,應以不結婚為宜。但對擬制旁系血親因不存在實際的血緣關系不應在禁止之列。
法條關聯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第一千零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三)未到法定婚齡。
第一千零五十二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條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一千零九十九條 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條第三項、第一千零九十四條第三項和第一千一百零二條規定的限制。
華僑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限制。
◆《婚姻登記條例》
第六條 辦理結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登記:
(一)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
(二)非雙方自愿的;
(三)一方或者雙方已有配偶的;
(四)屬于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
(五)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
◆《最高人民法院對吳中輸與養女吳鳳蘭請求結婚問題意見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東北分院:
本年1月12日法總字第97號來函收悉。關于吳中輸與養女吳鳳蘭請求結婚的問題,根據保護養子女利益的原則,我們同意你院的第二種意見:不準他們結婚。并請注意了解一下男方的歷史、職業、階級成分和男女雙方情況,看女方與養父結婚是否出于自愿,如男方有威逼利誘等犯罪行為即須考慮予以適當的處罰,同時為照顧女方情緒也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說服教育,對她的生活作適當安置,不使發生意外。
附:最高人民法院東北分院請答復養父女間結婚問題的函
最高人民法院:
撫順市吳中輸年50歲,在吳鳳蘭7歲時收為養女,吳鳳蘭今年20歲,雙方發生男女關系已生一小孩,現在請求結婚是否可以,請答復。
我院的意見:
一、養父女不是血親關系,如確系雙方自愿可以結婚。
二、婚姻法第十三條第二項規定,養父母與養子女相互間的關系,適用該條第一項規定的親父母子女間相互關系的規定,故不能結婚。并根據人民群眾現在的覺悟程度,允許結婚,恐有不良影響。
案例評議
楊某與郎某婚姻無效糾紛案[7]
◆裁判規則
一審法院認為,原、被告系姑舅成親,雖登記結婚,但其婚姻關系自始無效,對于婚后所生女孩郎某某因長期與被告生活,且其自愿與被告共同生活,故應由被告撫養,并對財產等一并判決。楊某提起對于財產和子女問題上訴。二審法院也依法判決二人婚姻因近親結婚,婚姻無效,一審法院對于子女和財產問題判決正確,維持原判。
◆評議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第一千零四十八條是關于禁止結婚的規定,該條規定刪除了《婚姻法》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即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直系血親是指具有直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具體是指直接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親屬,如父母和子女及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孫子女、外孫子女等都包括在內。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是指出于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親,具體包括兄弟姐妹(異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除外);伯、叔、姑、舅與侄(侄女)、甥(甥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近親屬結婚,極容易將一方或雙方生理上、精神上的弱點和缺陷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累積起來遺傳給后代。據統計,人類隱性遺傳性疾病有1000多種,如父母為近親,其帶來隱性基因發病率高出非近親結婚的150倍,出生嬰兒的死亡率也高出3倍多。禁止近親結婚,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促進民族的繁榮昌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