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非法持有毒品罪

第一節 非法持有毒品罪概念及犯罪構成

非法持有毒品罪,作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派生犯罪,是一種相較于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為輕的犯罪,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具有非常重要的補充性作用,是依法懲處毒品犯罪的“兜底條款”。立法者設置本罪的目的是能夠對那些持有毒品而且數量較大,但是因為證據不足而不能按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等罪名定罪處罰的行為人進行規制。從證據角度,也可以將立法意圖理解為降低起訴方的舉證難度,即構成本罪之后,即便已經掌握的證據不足以以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等重罪對犯罪分子定罪處罰,也可以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將其繩之以法,不至于放縱犯罪分子。而且,本罪也是對吸毒者無罪原則的一種限制,使吸毒者手中的毒品不能大量囤積,一旦達到數量較大,就會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一、概念法條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其他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數量較大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

【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非法持有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二、客體

非法持有毒品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毒品的管制和他人的身體健康。

國家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毒品,為此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主管部門批準或者許可,持有、保存毒品的行為均違反了國家對毒品管理的規定,行為人非法持有的毒品,隨時可能流入社會,危害他人健康,對此為了維護國家對毒品的管制,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對非法持有毒品的行為必須予以懲處。

三、客觀方面

非法持有毒品罪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持有毒品數量較大的行為。與其他毒品犯罪相比,持有這一行為似乎是最簡單的,但在司法實踐中表現形式卻是極其復雜的。

(一)關于“非法”的理解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非法”是指行為人持有毒品的行為,是違反國家毒品管理法律、法規的。1987年11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麻醉藥品管理辦法》,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精神藥品管理辦法》,199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毒品的生產、供應、運輸、進出口和使用等都作出了嚴格規定,不按照以上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生產、供應、運輸、進出口和使用毒品的行為就是違法的。

關于“非法”的理解,我們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理解:

1.持有人的資格

如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持有毒品,即經過有關部門批準,用于醫療、教學、科研等領域的,就是合法的行為,不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2.持有毒品的時間或地點

沒有法定資格的人持有毒品,無論何時何地都是非法的,但具有合法持有資格的人,也并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持有毒品都是合法的,超過法律許可的時間或場所、范圍而持有毒品的,也是非法的。

3.正當審批程序

具有合法持有資格的人持有毒品,必須經過正當的程序獲得,如行為人采取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審批,也只是形式合法而實質違法,同樣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持有毒品的合法性,必須貫穿于持有行為的全過程,方可認定。反之,只要在上述三個環節上有一個環節不合法,仍是“非法”,仍足以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參閱案例

郝某非法持有毒品案[1]

2015年初,被告人郝某在未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的情況下,在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一處租賃廠房生產、銷售多種化工產品。郝某明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其生產的N-(1-甲氧基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5F-AMB)、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AB-PINACA)、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4-氟芐基)吲唑-3-甲酰胺(AB-FUBINACA),已被國家作為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列入管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買賣、運輸、使用、儲存和進出口,仍將上述物質予以儲存。后郝某搬遷至鎮江市丹徒區上黨鎮上會村,并于2016年1月25日注冊成立鎮江市綠發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以該公司名義繼續經營的同時,將上述列管物質存放于該公司倉庫內并意欲販賣。2016年7月20日,公安機關在該公司抓獲被告人郝某,并現場查封、扣押上述物質計49余千克,折算成海洛因70余千克。

法院認為,被告人郝某違反國家毒品管理法規,明知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AB-PINACA)、N-(1-甲氧基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5F-AMB)、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4-氟芐基)吲唑-3-甲酰胺(AB-FUBINACA)已被國家列入管制仍非法持有,其行為已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告人郝某非法持有的上述列管物質均系國家列管前即已生產并持有,亦可酌情予以從輕處罰。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第三百五十七條、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郝某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二)關于“持有”的理解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持有”是指行為人持有毒品的行為,也就是行為人對毒品的事實上的支配。持有具體表現為占有、攜帶、藏有或者以其他方法持有支配毒品。

在司法實務中要正確理解“持有”的含義、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討和判斷:

1.“持有”對毒品來源無特殊要求

從毒品的來源上說,非法持有毒品罪對毒品的來源沒有特別的要求,無論是行為人自己購買、撿拾,還是通過盜竊、搶奪、搶劫等方式非法占有他人所有的毒品,都構成“持有”。

2.“持有”的支配性特征

持有行為的本質特征在于行為人對毒品的實際控制、支配,即毒品處于自己的支配范圍之內。這種控制、支配既包括事實上的控制、支配,即行為人對毒品直接的控制、支配,是一種直接持有,也包括法律上的控制、支配。法律上的控制、支配,是指行為人雖然不直接控制、支配毒品,但卻享有控制、支配毒品的權利,有權對毒品作出處分。一般情況下,事實上的控制、支配與法律上的控制、支配是重合的,當兩者分離時,應當由具有法律上控制、支配權利的行為人承擔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法律責任。

3.“持有”的目的

持有毒品必須不以進行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或是窩藏毒品為目的,或者作為其他犯罪的延續。前者如為了販賣毒品而非法持有,后者如買進毒品為以后販賣而非法持有毒品。此類對毒品的暫時靜態處置行為均不是本罪所說的非法持有行為。非法持有毒品罪是一個兜底性犯罪,只有在不能構成其他犯罪的情況下,持有較大數量的毒品的行為才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4.不要求單獨“持有”

持有可以是單獨持有,也可以是共同持有,兩人以上共同持有毒品的,也成立持有。持有也不要求具有排他性,可以由多人同時重疊持有。共同持有的成立只需要共同犯罪人實際上共同對毒品享有控制、支配權,并且相互都明知所支配、控制的是毒品。

5.“持有”的時間

持有行為持續時間長短不影響“持有”行為的成立,只是一種量刑情節,但如果時間過短,不足以說明行為人事實上支配著毒品時,則不能認為是“持有”。

(三)“非法持有”的行為形式

“非法持有”毒品的行為是指違反國家法律和國家主管部門的規定,占有、攜帶、藏有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毒品的行為。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及司法解釋性文件的規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行為包括以下形式:

1.吸毒者在購買、存儲毒品過程中被查獲,沒有證據證明其是為了實施販賣毒品等其他犯罪,毒品數量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處罰。

2.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他人代買僅用于吸食的毒品,毒品數量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數量最低標準,構成犯罪的,托購者、代購者均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2000年《南寧會議紀要》、2008年《大連會議紀要》)。

3.購毒者接收販毒者通過物流寄遞方式交付的毒品,沒有證據證明其是為了實施販賣毒品等其他犯罪,毒品數量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一般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處罰。

參閱案例

解某瑋非法持有毒品案[2]

2018年2月5日,被告人解某瑋電話聯系四川籍人“三姐”(身份不明)購買甲基苯丙胺450克,商定價款人民幣9萬元。次日,被告人通過微信、銀行卡給“三姐”轉賬共計人民幣4萬元。2018年2月7日,“三姐”通過順豐速運將毒品偽裝成普通貨物寄發被告人,并通過微信將快遞單號告知被告人。快遞在機場接受安檢時,被警方查獲。2018年2月11日,偵查人員以順豐快遞員的身份,按照快遞預留的電話號碼聯系收貨人。對方要求將快遞送至忻府區榮鈺苑小區旁邊的某超市。同日10時許,偵查人員將前來取貨的被告人解某瑋抓獲,并將快遞中的毒品扣押。隨后偵查機關在被告人解某瑋身上、住處均查獲大量毒品。經稱量與鑒定:在被告人身上查獲的6包晶體狀毒品中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凈重3.89克;4包褐色毒品中檢出海洛因成分,凈重1.71克;在被告人家中查獲的2包晶體狀毒品中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凈重11.17克;在快遞中查獲的24包晶體狀毒品和6粒紅色片狀顆粒中均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凈重439.91克。

被告人解某瑋向他人購買毒品,通過郵寄的方式送達時被查獲,被告人解某瑋系吸毒人員,現有證據無法證實其購買毒品是為實施其他毒品犯罪,故被告人解某瑋的行為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公訴機關的指控成立。抓獲被告人解某瑋后,從其身上和住處也查獲部分毒品,被告人解某瑋非法持有毒品甲基苯丙胺454.97克、海洛因1.71克。被告人解某瑋曾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系累犯,且系毒品再犯,依法從重處罰。被告人當庭自愿認罪,可以酌情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第三百五十六條、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第五十三條之規定,山西省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解某瑋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4.代收者明知是物流寄遞的毒品而代購毒者接收,沒有證據證明其與購毒者有實施販賣、運輸毒品等犯罪的共同故意,毒品數量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對代收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處罰。

參閱案例

木某非法持有毒品案[3]

2018年4月27日,被告人木某乘車從四川省成都市到峨眉山市并入住世紀陽光大酒店。第二日11時許,木某到世紀陽光大酒店對面的天和大酒店大堂領取收件人為“王某159××××1075”包裹時被偵查人員現場抓獲。該快遞包裹系販毒人員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玉石速運營業點寄至四川省峨眉山市天和大酒店。經依法檢查、稱量、鑒定,該包裹內有9包偽裝成不同顏色糖果的毒品海洛因,共計凈重3485.35克,海洛因含量均在67%以上。

經查,依照“代收者明知是物流寄遞的毒品而代購毒者接收,沒有證據證明其與購毒者有實施販賣、運輸毒品等犯罪的共同故意,毒品數量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對代收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處罰”的規定,被告人木某明知是物流寄遞的毒品而代他人接收,接收毒品海洛因數量達3485.35克,其行為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5.受以吸食為目的的購毒者委托,為其介紹聯絡販毒者,毒品數量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按照2015年《武漢會議紀要》的規定,一般與購毒者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同犯罪。

參閱案例

王某某非法持有毒品案[4]

2015年3月,被告人王某某接到山東省郯城縣李莊鎮李莊一村村民梅某(已判刑)電話,讓其幫忙聯系購買毒品用于吸食。后王某某與郯城縣李莊鎮華埠四村村民李某(已判刑)聯系,并將李某的聯系方式提供給梅某。經聯系后,李某以1800元的價格將23克甲基苯丙胺銷售給梅某。事后,李某送給被告人王某某2克作為好處。2015年3月27日,偵查人員在梅某處查獲晶體狀顆粒物19克,經鑒定,含甲基苯丙胺成分。

被告人王某某違反毒品管理制度,受以吸食為目的的購毒者委托,為其介紹聯絡販毒者,數量較大,其行為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罪名成立,適用法律適當,予以確認。被告人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認罪,對其可以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之規定,山東省郯城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王某某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四)關于“毒品數量”的理解

非法持有毒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構成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即非法持有鴉片二百克以上,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或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這里的其他毒品是指除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這三種最常見的毒品之外的,國家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如嗎啡、大麻、可卡因等。由于各種毒品的成癮性及對人身危害性大小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因而在規定構成犯罪的起點上有所不同。

四、主體

非法持有毒品罪侵犯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均可構成。

在把握非法持有毒品罪主體時,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本罪為自然人構成的犯罪,單位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二是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不滿足本罪犯罪主體要求,本罪的主體年齡下限是已滿十六周歲。理由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人,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負刑事責任。

五、主觀方面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主觀方面是表現為故意,即要求行為人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過失無法構成本罪。當然,這里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間接故意。

從認識因素上看,行為人必須明確認識到其所持有的是毒品,至于毒品的具體名稱是什么,準確數量是多少,純度、價值如何,則不要求行為人確切知道。從意志因素上看,行為人希望或放任非法持有行為的發生。

本罪在主觀上要求明知。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三)》的規定,非法持有毒品主觀故意中的“明知”,與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的“明知”具有相同規定。即非法持有毒品的主觀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所實施的是非法持有毒品行為,結合行為人的供述和其他證據綜合審查判斷,可以認定其“應當知道”,但有證據證明確屬被蒙騙的除外:

1.執法人員在口岸、機場、車站、港口、郵局和其他檢查站點檢查時,要求行為人申報攜帶、運輸、寄遞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責任,而行為人未如實申報,在其攜帶、運輸、寄遞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2.以偽報、藏匿、偽裝等蒙蔽手段逃避海關、邊防等檢查,在其攜帶、運輸、寄遞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3.執法人員檢查時,有逃跑、丟棄攜帶物品或者逃避、抗拒檢查等行為,在其攜帶、藏匿或者丟棄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4.體內或者貼身隱秘處藏匿毒品的;

5.為獲取不同尋常的高額或者不等值的報酬為他人攜帶、運輸、寄遞、收取物品,從中查獲毒品的;

6.采用高度隱蔽的方式攜帶、運輸物品,從中查獲毒品的;

7.采用高度隱蔽的方式交接物品,明顯違背合法物品慣常交接方式,從中查獲毒品的;

8.行程路線故意繞開檢查站點,在其攜帶、運輸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9.以虛假身份、地址或者其他虛假方式辦理托運、寄遞手續,在托運、寄遞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10.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行為人應當知道的。

非法持有毒品行為人的動機、目的多種多樣,因此故意的具體內容不限。有人認為,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意圖才構成犯罪。我們認為,非法持有毒品范圍是針對那些當場查獲非法持有數量較大的毒品,行為人拒不說明持有毒品的目的、來源,又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犯有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行為或窩藏毒品的行為,而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量刑。如果司法機關能夠查明行為人具有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目的,則其構成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江北区| 伊春市| 炎陵县| 二连浩特市| 昌平区| 景谷| 滦平县| 潜江市| 瑞昌市| 库伦旗| 淮北市| 钟祥市| 樟树市| 潢川县| 平阴县| 利辛县| 淅川县| 兴国县| 漠河县| 仁寿县| 临颍县| 孝昌县| 丰原市| 分宜县| 清涧县| 双城市| 泰宁县| 叶城县| 洞口县| 兰溪市| 肃宁县| 枣庄市| 海宁市| 吴忠市| 阳江市| 贺州市| 西吉县| 六枝特区| 陆川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