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氣行業法律實務
- 郭娟 江海燕 黎永豐
- 937字
- 2022-07-29 15:36:25
(八)特許經營期滿的資產移交
《城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協議示范文本》第4.5條涉及“資產歸屬與處置原則”條款表述如下:“(1)誰投資誰所有;(2)資產處置以甲乙雙方認定的中介機構對乙方資產評估的結果為依據;(3)乙方不再擁有特許經營權時,其資產必須進行移交,并按評估結果獲得補償。”特許經營期滿后,政府關注的核心往往是“其資產必須進行移交”,而燃氣企業關注的核心是“按評估結果獲得補償”。
新辦法出臺前,實踐中簽訂的特許經營協議一般均以前述示范文本作為簽約文本,資產移交條款也是原封不動予以沿用。新辦法出臺后,不少地方政府以新辦法第五條中“在一定期限內,政府授予特許經營者投資新建或改擴建、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期限屆滿移交政府”的規定為由,主張該條款即為BOT條款,要求燃氣企業在特許經營期滿后無償移交資產。例如,2019年3月,《玉田縣孤樹鎮等9個區域燃氣特許經營權項目公開招標公告》載明:“在特許經營期滿后,項目公司將運行良好的燃氣經營項目完好無損地、無償地移交給玉田縣人民政府。”
BOT并非等同于無償移交。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由國內外經濟組織依照本法規定投資建成并經營的收費公路,約定的經營期限屆滿,該公路由國家無償收回,由有關交通主管部門管理”,可以看作特許經營期滿后無償移交的條款,此外并無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特許經營期限屆滿后必須無償移交資產。而BOT作為舶來品,在1995年《關于試辦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審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擬采用建設—運營—移交的投資方式(通稱BOT投資方式),試辦外商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表述與“在特許期內,項目公司擁有特許權項目設施的所有權”似乎就矛盾了。因為按照有些人的觀點,建設—運營—移交是BOT,而建設—擁有—運營—移交則是BOOT。
無論是BOT還是BOOT,均無法律法規明確資產移交應該有償還是無償,其實該問題是留給協議雙方協商解決的。就新辦法的條文本身而言,“期限屆滿移交政府”并未明確移交是有償還是無償,最終還是需要由協議雙方進行協商。需要注意的是,無償移交對于燃氣事業發展、社會公共利益均有負面影響。燃氣行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不斷持續投入建設的行業,無償移交會讓經營者在臨近期滿時缺乏投資沖動,限制企業的建設規模,反而不利于燃氣事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