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氣行業法律實務
- 郭娟 江海燕 黎永豐
- 2613字
- 2022-07-29 15:36:21
(五)中止供氣的問題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規定“燃氣經營者應當向燃氣用戶持續、穩定、安全供應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燃氣”,因此,燃氣企業中止供氣應有法定事由或約定事由。
1.中止供氣的法定事由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管道燃氣經營者因施工、檢修等原因需要臨時調整供氣量或者暫停供氣的,應當將作業時間和影響區域提前48小時予以公告或者書面通知燃氣用戶,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恢復正常供氣;因突發事件影響供氣的,應當采取緊急措施并及時通知燃氣用戶。而對于逾期繳費用戶中止供氣問題,《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并未涉及(原《城市燃氣管理辦法》則有明確規定)。但是,部分省市的燃氣管理條例,仍保留有相關規定。例如,2019年3月29日的《安徽省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管道燃氣用戶應當按時交付燃氣費。逾期不交付的,管道燃氣用戶應當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經管道燃氣企業催告,在供用氣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仍不交付燃氣費和違約金的,管道燃氣企業在書面通知用戶五日后,可以暫時停止供氣。用戶交付所欠燃氣費和違約金后,管道燃氣企業應當立即恢復供氣。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燃氣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燃氣安全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發現燃氣安全事故隱患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該條并未明確“采取措施”是否包括停氣的措施,筆者認為在該隱患可能嚴重危及公共安全的情況下,燃氣企業是有權采取停氣措施的。
2.中止供氣的約定事由
在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刪除有關逾期繳費停氣的規定后,燃氣企業往往依據供用氣合同中的約定做停氣處理。根據合同法有關合同法定解除權的規定,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若用戶長期欠費,經多次催繳仍不繳付的,燃氣企業也可以考慮行使法定解除權。
在原告孔某某與被告某燃氣公司供用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原告在安裝燃氣熱水器時擅自將燃氣熱水器排煙管接入廚房公共煙道,該種接法違反了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合同中關于安全用氣的約定,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如果發生事故,可能危及原告及其他住戶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經被告向原告告知并與原告協商后,原告拒不整改,被告向城管局請示,城管局同意給原告中止供氣,并要求被告嚴格按照安全標準執行。在履行完相關程序之后,被告按與原告之間簽訂的居民用戶安全供用氣合同中關于供氣方有權中止供氣的約定,中止給原告供氣并無不當,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恢復天然氣供應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該案既有中止供氣的法定事由,也有供用氣合同的約定事由。[22]類似的還有臧某某與某燃氣公司供用氣合同糾紛案,法院認為:原告從事的安裝燃氣采暖熱水爐的民事行為違反了《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山東省燃氣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七條及《燃氣燃燒器具安裝維修管理規定》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五條的規定。原告從事的行為不但違反上述法律規定,而且依據雙方簽訂的管道天然氣協議,原告的行為亦違反了雙方的約定。因燃氣屬易燃易爆資源,被告作為燃氣經營企業,本著高度安全意識,確保社會公共安全和原告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針對原告私自安裝燃氣燃燒器具的行為而暫時采取了停止向原告售氣的措施,合理合法,原告的訴求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23]
燃氣企業若無法定或約定事由,或未按程序履行事先通知義務,貿然采取停氣行為,則可能面臨用戶索賠的風險。在上訴人某燃氣公司與被上訴人周某某供用氣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經審理認為:向城市居民供應水、電、氣屬于社會公共服務,供氣人向用氣人供氣既是一種合同義務,亦是一種法定義務。燃氣公司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中斷向周某某供氣,違法亦違約,對于自2013年8月20日至2016年9月8日中斷供氣期間給周某某造成的損失,燃氣公司依法應予賠償。[24]在李某某與某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供用氣合同糾紛一案,被告也因“單方解除合同中斷供氣既不符合法律規定,亦不符合《天然氣個人用戶供用氣合同》之約定”,被法院判令將被告的膜式燃氣表恢復原狀并繼續履行供氣義務。[25]再如,在李某某與某燃氣公司、某營業廳供氣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根據《廣東省燃氣管理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燃氣經營企業應當按照政府核準的燃氣價格、燃氣計量裝置的記錄向燃氣用戶收取燃氣使用費,并與燃氣用戶約定支付期限。用戶未按照約定期限支付燃氣費的,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可以書面催繳,管道燃氣用戶經催繳仍不支付燃氣使用費和違約金的,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可以中止供氣,但應當在中止供氣十五日前書面通知用戶,并報所在地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用戶繳清所欠燃氣費、違約金后,管道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恢復供氣。用戶對中止供氣有異議的,可以向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受理投訴的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處理。”在李某某欠費的情況下,燃氣公司確有權停止供氣,但是其行使停止供氣的權利時應提前15日書面通知用戶。鑒于燃氣公司發出的催繳通知未載明送達時間,且燃氣公司未有其他證據證明其已經在停止供氣前15日書面通知了李某某,故原審法院認為燃氣公司停止供氣的行為存在過錯。酌情判令燃氣公司賠償損失500元。[26]
上述中止供氣的情形一般是燃氣企業基于用戶欠費或者存在安全隱患而發生,在實踐中,還有第三人破壞燃氣設施引起停氣。第三人破壞引起停氣的,燃氣企業是否可以免責,法院觀點各異。在某塑膠有限公司與某燃氣公司供用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本案由于第三方造成天然氣管道損壞,天然氣大量泄漏,被告采取的應急搶險措施,關閉閥門以防止天然氣繼續大量泄漏造成更大的城市公共安全問題,其行為屬于緊急避險?!睹穹倓t》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北景鸽U情屬第三方引起,在原告未提交證據證實,被告采取的搶險措施存在不當或超過必要限度的情況下,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及雙方簽訂的《供用燃氣合同》第八條的約定(條款內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或緊急避險中斷供氣或停氣,使用氣方受到損失的,供氣方不承擔賠償責任),因停氣給原告造成的損失,被告不承擔賠償責任。[27]而在某潔具有限公司與某燃氣公司供用氣合同糾紛案件中,在合同未約定第三方破壞屬于免責的情況下,法院認為燃氣公司據以抗辯的緊急避險屬于侵權損害賠償的免責事由,與本案合同糾紛案件無關,判令燃氣公司賠償原告損失。
除非涉及重大安全隱患,對于欠繳燃氣費的居民用戶,若其與其他用戶共用燃氣閥門,無法單獨停氣,則不宜采取停氣措施,對其欠費仍通過訴訟途徑主張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