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心理學
- 李云帆編著
- 700字
- 2022-07-28 11:58:46
夢究竟是什么?——弗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古人眼中的夢

關于夢的心理學理論

鮑勃·斯蒂克戈爾德實驗

在哈佛大學睡眠學家鮑勃·斯蒂克戈爾德的實驗室里,學生需要在一個小時內解決計算機上的一個三維迷宮難題,并且每次嘗試都要從迷宮中一個新的位置重新開始。
A組:走三維迷宮——午休——在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被喚醒,回答與夢境相關的問題——重新走三維迷宮。
B組:走三維迷宮——參加其他游戲——回答正在思考什么的問題——重新走三維迷宮。
實驗結果:
當學生重新解決迷宮問題時,在午睡中夢到迷宮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快地在迷宮游戲中找到了大樹。這表明,非快速眼動睡眠會選擇性地強化特定類型的記憶。
羅伯特·莫斯理論
夢既能在睡眠中解決問題,提前演繹機遇和挑戰,修復分裂的自我,反射行為舉止,召喚遠大目標,引導我們更好生活,還能給人以創造性的啟發。
一位有著三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從奇妙的夢境中醒來,她深深地被自己的夢境所吸引,于是受到啟發寫了一本小說,沒想到這部作品大為暢銷。這個從夢中獲得靈感的女作家叫斯蒂芬妮·梅爾,她的作品就是曾風靡一時的《暮光之城》。

化學家奧古斯特·凱庫勒夢見一條蛇盤成環狀,口中含著自己的尾巴,他受到啟發,發現了苯分子的環狀結構。
夢的事實


Epilogue
結語
夢是一種神奇的體驗。早在數千年前,古人就已經嘗試對夢做出解釋了。
我們為什么會做夢?夢有意義嗎?夢是無意識心理活動的反映,還是大腦隨機產生的心理“垃圾”,抑或是前一天殘留下來的無用的信息碎片?
幾千年來,人們對夢的研究從未中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夢有著不同的理解與定義,心理學家、睡眠專家也一直在努力嘗試揭示夢的來源、含義及意義,然而迄今為止,仍無人能說清夢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