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經濟學思維讓日子過得更舒坦
- 周婷編著
- 1374字
- 2022-07-26 15:55:46
破舊的錢幣總是會先被花出去——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是16世紀由英國的一位財政大臣格雷欣提出的,因此也叫“格雷欣現象”“格雷欣法則”,說的就是消費者偏向于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而使用成色低的貨幣來進行市場交易和流通。
“劣幣驅逐良幣”的這種經濟現象不僅存在于貨幣流通流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下面就讓我們來看兩個相關的案例。
莊先生每天都要乘坐公交汽車去上班。由于他上車的車站是當地的一個交通樞紐,所以每天都有大量乘客在車站等候。最初大家都會有默契地自覺排成一列,按照先后順序上車。可有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不守秩序的人,他們為了早點上車,就會直接擠到隊伍的前列,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每次汽車一到站,這些愛插隊的人也總是拼命地往車上擠,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擠到了別人。不過,他們這樣亂擠亂塞,倒是每次都能給自己搶到一個不錯的座位。而莊先生這樣“守規矩”的乘客卻飽受其苦,不是沒有座位就是擠不上車。后來,莊先生和其他乘客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了,學著那些人的樣子擠了起來,整個車站的秩序混亂不堪,每次乘車都好像在進行體力比賽,人人苦不堪言,卻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研究生畢業的小鄭在一家私營企業找到了工作,小鄭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不但認真做好分內的工作,還發揮聰明才智,改進了企業的電子文檔管理流程,為企業做出了貢獻。可是年終評獎的時候,小鄭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績效工資與其他員工相差不大。有幾個平時遲到早退、完成任務拖拖拉拉的員工,靠著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竟然也拿到了可觀的獎金,有的績效工資比小鄭還高。這個結果讓小鄭覺得十分心寒,沒過多久,小鄭就選擇了辭職,毫不留戀地離開了這家公司。
在這兩個案例中,都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遵守秩序的乘客、工作態度積極的員工就相當于“良幣”,破壞秩序的乘客、工作態度消極的員工則相當于“劣幣”,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使得“劣幣”擁有了更多的“市場”,而“良幣”則會受到排擠。時間長了,“良幣”要么選擇自暴自棄,把自己也變成“劣幣”,要么選擇離開“市場”。如此一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就會越來越強,對于整個社會環境、市場環境都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一方面要依靠制度的力量,對“劣幣”進行堅決的清理,以整肅風氣,給“良幣”以更多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我們每個人的力量,自覺地維護公平和正義,堅守正確的價值導向,才能形成有利于保護“良幣”的風氣和文化。
比如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劣幣”公然挑戰社會秩序,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我們不能聽之任之,而是應當堅決地與之做斗爭,并號召其他人都來抵制這些錯誤的行為。在企業管理中,作為管理者我們不能包容“劣幣”敗壞組織風氣,而是應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良好的獎懲體系,對那些“劣幣”毫不留情地進行懲罰,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高昂的成本,這樣也能夠安撫“良幣”的心靈,打造健康向上的組織氛圍。在企業經營中,作為經營者我們不能與弄虛作假的不法商家同流合污,而是應當堅持向消費者出售貨真價實的優質產品……
雖然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都能自覺規范自己的經濟行為,慢慢地“劣幣”就會無處容身,也就會開始出現“良幣驅逐劣幣”的“反淘汰”現象,這樣社會秩序將更加規范,市場環境將更加健康,我們每個人也將能夠以合理的形式收獲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