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人大代表履職工作手冊(第四版)
- 許安標主編
- 2500字
- 2022-08-01 19:29:58
6.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人大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重要制度載體和制度保證。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主要的民主渠道,最大的優勢就是依照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統一起來,從而實現三者有機統一。人大最大的特點就是依法按程序辦事,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揚民主,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確保憲法賦予人大的職權得到正確行使,確保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規和作出的決定決議體現人民的意志,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這些優勢和特點就決定了人大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地位重要、作用巨大。法治每向前推進一步,都需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勢下,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認識。
一是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法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評判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否得到全面落實,判斷推進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措施是否正確合理,最核心的一條標準就是,是否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無論行使什么法定職權,最核心的職能就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揚民主、科學集中民意,確保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各級黨委越是重視人大工作,越是善于通過人大這個平臺來發揚民主、集中民意、推進決策、實現主張,依法執政的水平就越高,各級領導干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就越強。
二是有利于凝聚人民的力量。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從來都是充分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依靠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招待會上強調,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同人民在一起。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為了人民干事創業,依靠人民干事創業。我們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間緊、任務重,離不開人民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否得到充分實現,社會和公眾是否能夠廣泛和深入地依法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是衡量依法治國有沒有全面推進的重要標準。人民代表大會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各方面代表組成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家權力機關,是黨和國家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也是人民群眾表達意愿、實現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人大通過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監督等工作,并通過全國260多萬各級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了解民意訴求,充分保障和發展人民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人大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是有利于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要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強調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抓住了法治建設的核心和要害。這既是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對現實問題的積極回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國家各方面事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離不開憲法的保證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無不閃耀著憲法精神的光輝。憲法得到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遭受挫折。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修改憲法、解釋憲法和監督憲法的實施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保證憲法法律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可以說,人大負有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這一重要的義務,對于我們黨始終堅持依憲執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
四是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40多年來,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針,黨領導人民實施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取得了重要進展。一個重要標志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實現有法可依。法律體系形成后,一方面,確保法律有效實施更為突出和緊迫;另一方面,法律體系自身也要與時俱進、發展完善。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針。這是對“法治中國”基本內涵的準確概括,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描繪了“路線圖”。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應該說,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但相比而言,人大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不僅是“科學立法”的主要執行者,而且通過法定監督手段確保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檢察院“公正司法”,同時在確保憲法法律深入人心、推進“全民守法”方面擔負重要職責,可以說涵蓋了新十六字方針的方方面面。人大的作用發揮越充分,法治中國就越能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