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一本通(第八版)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5509字
- 2022-07-26 11:45:32
第二章 行政復議范圍
第六條 復議范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
(三)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于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征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九)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 行政法規及文件
1.《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2007年5月29日 國務院令第499號)
第16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 部門規章及文件
2.《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復議辦法》(2010年1月6日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0年第1號)
第5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中國保監會或者其派出機構作出的、屬于行政復議法第六條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中國保監會申請行政復議。
第6條 對中國保監會或者其派出機構的下列行為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其工作人員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
(二)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三)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第7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中國保監會或者其派出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中國保監會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申請人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尚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可以在中國保監會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前向中國保監會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前款規定不適用于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辦法》(2010年3月16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6號)
第7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依法予以關閉、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
(三)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不服的;
(四)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行政確認不服的;
(五)認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不履行法定職責的;
(六)認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違法收費或者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七)認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第30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傷保險待遇發生爭議,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期間,又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不服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的,如果符合法定條件,應當予以受理。
4.《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復議辦法》(2010年5月4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67號)
第7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授權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中國證監會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關閉、撤銷任職資格或者證券從業資格、暫停或者撤銷業務許可、吊銷業務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作出的證券、期貨市場禁入決定不服的;
(三)對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作出的凍結、查封、限制交易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四)對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作出的限制業務活動、限期撤銷境內分支機構、限制分配紅利、限制轉讓財產、責令限制股東行使股東權利以及責令更換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限制其權利等行政監管措施不服的;
(五)認為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授權組織侵犯其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六)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辦理證券、期貨行政許可事項,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沒有依法辦理的;
(七)認為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八)認為中國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授權組織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5.《農業部行政復議工作規定》(2010年12月22日 農政發〔2010〕5號)
第10條 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對行政復議申請是否符合下列條件進行初步審查:
(一)有明確的申請人和被申請人;
(二)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三)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事實依據;
(四)在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
(五)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六)屬于農業部的職責范圍;
(七)不屬于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的情形。
6.《國家知識產權局行政復議規程》(2012年7月18日 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66號)
第4條 除本規程第五條另有規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的有關專利申請、專利權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二)對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的有關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布圖設計專有權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三)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有關專利復審、無效的程序性決定不服的;
(四)對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的有關專利代理管理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五)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7.《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行政復議辦法》(2013年11月6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號)
第6條 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請行政復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符合《行政復議法》第二章關于行政復議范圍的規定;
(三)屬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范圍;
(四)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五)有明確的請求事項和理由;
(六)申請人不服的具體行政行為已經客觀存在;
(七)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不作為的,應當有申請人向被申請人提出申請的事實;
(八)未超過法定申請期限。
8.《海關行政復議辦法》(2014年3月13日 海關總署令第218號)
第9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海關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海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貨物、物品、運輸工具和特制設備,追繳無法沒收的貨物、物品、運輸工具的等值價款,沒收違法所得,暫停從事有關業務,撤銷注冊登記及其他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海關作出的收繳有關貨物、物品、違法所得、運輸工具、特制設備決定不服的;
(三)對海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四)對海關作出的扣留有關貨物、物品、運輸工具、賬冊、單證或者其他財產,封存有關進出口貨物、賬簿、單證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五)對海關收取擔保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六)對海關采取的強制執行措施不服的;
(七)對海關確定納稅義務人、確定完稅價格、商品歸類、確定原產地、適用稅率或者匯率、減征或者免征稅款、補稅、退稅、征收滯納金、確定計征方式以及確定納稅地點等其他涉及稅款征收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的(以下簡稱納稅爭議);
(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海關辦理行政許可事項或者行政審批事項,海關未依法辦理的;
(九)對海關檢查運輸工具和場所,查驗貨物、物品或者采取其他監管措施不服的;
(十)對海關作出的責令退運、不予放行、責令改正、責令拆毀和變賣等行政決定不服的;
(十一)對海關稽查決定或者其他稽查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十二)對海關作出的企業分類決定以及按照該分類決定進行管理的措施不服的;
(十三)認為海關未依法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或者對海關采取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不服的;
(十四)認為海關未依法辦理接受報關、放行等海關手續的;
(十五)認為海關違法收取滯報金或者其他費用,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六)認為海關沒有依法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法定職責的;
(十七)認為海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十八)認為海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前款第(七)項規定的納稅爭議事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依據海關法的規定先向海關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海關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9.《住房城鄉建設行政復議辦法》(2015年9月7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25號)
第10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
(一)不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分、人事任免有關決定,或者認為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履行但未依法履行有關行政處分、人事任免職責的;
(二)不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對有權處理的信訪事項,根據《信訪條例》作出的處理意見、復查意見、復核意見和不再受理決定的;
(三)不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以及作出的行政調解行為、行政和解行為、行政復議決定的;
(四)以行政復議申請名義,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批評、意見、建議、控告、檢舉、投訴,以及其他信訪請求的;
(五)申請人已就同一事項先向其他有權受理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的,或者人民法院已就該事項立案登記的;
(六)被復議的行政行為已為其他生效法律文書的效力所羈束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不應納入行政復議范圍的其他情形。
10.《交通運輸行政復議規定》(2015年9月9日 交通部令2015年第18號)
第7條 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交通運輸部申請行政復議:
(一)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具體行政行為;
(三)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的具體行政行為;
(四)交通運輸部的具體行政行為。
對交通運輸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當向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申請行政復議。
11.《稅務行政復議規則》(2018年6月15日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4號)
第14條 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申請人對稅務機關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一)征稅行為,包括確認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征稅范圍、減稅、免稅、退稅、抵扣稅款、適用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和稅款征收方式等具體行政行為,征收稅款、加收滯納金,扣繳義務人、受稅務機關委托的單位和個人作出的代扣代繳、代收代繳、代征行為等。
(二)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
(三)發票管理行為,包括發售、收繳、代開發票等。
(四)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
(五)行政處罰行為:
1.罰款;
2.沒收財物和違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稅權。
(六)不依法履行下列職責的行為:
1.頒發稅務登記;
2.開具、出具完稅憑證、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
3.行政賠償;
4.行政獎勵;
5.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
(七)資格認定行為。
(八)不依法確認納稅擔保行為。
(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
(十)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行為。
(十一)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出境行為。
(十二)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第15條 申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申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可以在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以前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規定。
(二)其他各級稅務機關的規定。
(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規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規定。
前款中的規定不包括規章。
● 請示答復
12.《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遼寧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于劉璐行政復議案件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2003年9月27日 國法秘函〔2003〕216號)
遼寧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你辦2003年8月25日《關于劉璐行政復議案件有關問題的請示》收悉。函復如下:
依照教育法第四十二條[3]第(四)項的規定,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是受教育者享有的權利。因此,作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的歸口部門,遼寧省教育廳應當受理劉璐同學的申訴。遼寧省教育廳于2003年2月受理后至今未對該申訴作出書面答復,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有關行政不作為的情形。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九)項的規定,劉璐同學有權以遼寧省教育廳怠于行使職權向遼寧省政府申請復議。
● 案例指引
楊某訴成都市政府其他行政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7年第10期)
裁判摘要:行政機關駁回當事人申訴的信訪答復,屬于行政機關針對當事人不服行政行為的申訴作出的重復處理行為,并未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新的法律效果,不是行政復議法所規定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上述信訪答復,申請行政復議,接受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當事人不服該決定,訴請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該不予受理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