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法原理簡明教程
- 潘皞宇
- 2353字
- 2022-07-26 11:52:52
第三節 著作權歸屬原則的特殊適用——作品中的獨創性疊加
由上文可知,當出現法定情形或約定情形時,“創作者享有著作權”的規則會被排除適用,但當不存在例外情形時,則依然按照這一基本判斷準則確定著作權歸屬。本節將探討一種特殊情況——當某作品中的獨創性表達來源于多個創作者時,著作權應歸屬于誰?這種多個來源的獨創性表達聚集在一個作品的情形,可以稱為“獨創性疊加”,在疊加的方式上,實踐中有“層級式疊加”和“并列式疊加”兩種模式。以這種分類方式為基礎,下文將分別探討立法中關于著作權歸屬的特殊規則。
一、獨創性的層級式疊加
所謂層級式疊加,是指創作者在他人已有的作品之上進行符號組合的表達而形成新作品的過程。從獨創性的視角來看,在創作者從事創作行為之前,他人已經形成了具有獨創性的表達結果,而之后的創作者又在已有表達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新的獨創性表達。這種由獨創性層層疊加而成的新作品,當中既包含原作者的腦力勞動,也包含新作者的腦力勞動,其著作權的分配相較于獨創性單一來源的作品而言,也更為復雜。
在我國《著作權法》中,利用獨創性的層級式疊加所形成的作品有兩類,分別是演繹作品和匯編作品,立法對這兩類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演繹作品,是在保持原有作品基本表達的基礎上,對原表達加以發展,并使新表達與原表達融為一體而形成的新作品。我國《著作權法》所列舉的演繹方式包括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等。相較而言,翻譯和改編的演繹方式在實踐中較為常見。例如,將英文小說翻譯成中文,將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等。
對于原作的演繹,只有當演繹行為達到了獨創性高度要求時才能形成演繹作品,即演繹者必須在原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創作。此時,在演繹作品之中,原作的獨創性表達和演繹行為的獨創性表達分別來自不同的創作主體,因而權利的分配應根據這一結構進行明晰的劃分。按照“創作者享有著作權”的準則要求,一方面,演繹者在以他人作品為基礎進行創作時,投入了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其對演繹作品理應享有著作權,且權利的范圍應及于其全部獨創性的表達;另一方面,演繹作品融入了原作品的基本表達,因而原作品的著作權也體現在演繹作品之中,其權利范圍則由原作者的獨創性表達范圍所決定。
因此,當演繹作品形成之后,其上同時包含了原作者和演繹作者的兩重著作權,因而他人在利用該演繹作品時,應同時得到演繹作品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的雙重許可,且演繹者不能因為其創作了演繹作品,就代替原作品作者行使著作權。根據上述原理,我國《著作權法》第13條明確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例如,某人將英文小說翻譯成中文,其對翻譯而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權,但是,未經原作者許可,其不得出版小說的中文版,出版社想要合法出版發行中文版小說,必須同時獲得原作著作權人和翻譯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
在獨創性的層級性疊加模式下,匯編作品與演繹作品的原理是相通的,因而匯編作品著作權歸屬的結論亦不難推理。根據《著作權法》第15條的規定,匯編作品,是指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不構成作品的資料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構成匯編作品的關鍵,在于對被匯編材料的選擇和編排達到了獨創性的要求,而達到這一標準之后,當被匯編的材料本身就是作品時,該匯編作品中也存在兩重的著作權。據此,我國《著作權法》第15條規定,匯編作品的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3]
二、獨創性的并列式疊加
所謂并列式疊加,是指在創作作品時,該作品中的獨創性表達同時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創作者,且這些表達全部凝聚在一件作品之中的情形。由這種模式所形成的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稱為合作作品,它所強調的是兩個以上創作者對于一個作品的共同創作行為。
學理上通常認為,構成合作作品應滿足以下四個要件:
其一,合作作品的創作者須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該要件決定了合作作品的獨創性不是單一來源,在結構上存在獨創性疊加的可能性。
其二,創作者之間須有共同創作作品的合意,他們在創作時應當意識到自己是在與他人共同創作作品,若無此合意,即便各自的表達被匯編到一部作品中,他們各自的作品和之上的權利也是彼此獨立的。
其三,創作者各自的表達均須達到作品獨創性的認定標準,如果參與創作的人沒有對作品作出獨創性的貢獻,在原理上則喪失了獲得著作權的依據。
其四,各創作者的貢獻最終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只有當多個來源的表達聚合在單一客體之上時,才涉及著作權的歸屬和分配問題。
根據“創作者享有著作權”的基本準則,既然合作作品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合作創作的,那么其著作權就應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肯定了這一結論。同時,對于該類作品著作權的行使方式,《著作權法》又根據合作作品是否可以被分割使用,分兩種情況加以規定——其一,如果合作作品可以被分割使用,那么在分割使用時,創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其二,如果合作作品不可以被分割使用,或是沒有被分割使用時,著作權的行使應由合作作者協商一致,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許可他人專有使用、出質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4]
可見,《著作權法》的上述規定符合著作權原理的基本價值取向,也符合民事權利的行使原理。為了切實領會制度本意,熟練運用相關規則,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經常反復做如下練習:一首歌曲的創作者為多人時,著作權的歸屬可能是怎樣的?在對外行使相關權利時,不同的情況又可能產生哪些結果?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有助于我們對相關制度及其背后的原理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