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農民的政治訴求

近年來,農民上訪已經成為觀察中國基層矛盾和社會沖突的一個窗口。農民上訪原因也在發生變化,早期的負擔過重,近年來的征地沖突等作為農民上訪的主要原因,都與國家的政策和制度緊密相關。上訪的勢頭卻在不斷地上升。農民選擇上訪,表明他仍然信任和接受現有的體制,尤其是信任更高層級的權威能夠有效保護其對于“公正”的訴求,是以為喜。但是,需要重視并觀察的是,如果大量沖突不能通過上訪有效化解,那么,將有許多問題發生在體制之外。上訪增加,說明社會沖突因素增加,是以為憂。

從目前的具體上訪訴求來看,農民的訴求往往是從經濟權益的訴求開始,由于這種訴求得不到滿足,農民轉而會衍生出政治權利的訴求。以征地為例,矛盾往往從最初的征地補償標準問題開始,發展到對集體的決策機制、干部的工作方法或者品德不滿,進而發展到對于整個村級組織班子不信任,進而提出重新改選村級組織。而這種訴求如果在縣鄉政府得不到滿足,則農民又進一步會產生出對于縣鄉政府偏私、袒護的不滿,使得矛盾一步步提升。

上訪使得農民的日常沖突被政治化了,這又導致農民對基層政府的信任不斷下降。對于總體的政治秩序來說,它帶來了風險、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尤其是隨著上訪的發展,群體上訪乃至群體性事件也不斷沖擊著現有的政治穩定。作為對這種沖擊的反應,政府是變得更加開放、民主,還是不斷擴張行政權力、加強行政管治,這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

有學者觀察農民的這種權益和權利訴求,認為上訪表明了農民的公民權意識覺醒,“公民權利”理念深入人心,這種權利本位的要求將帶來國家—社會根本關系發生突破性進展。32但也有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獲得不同的結論,認為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與西方不同,中國人對于權利的理解也與西方不一樣。中國人期待政府能夠推動經濟的福利和安全,如果政府無法履行這一社會責任,那么群眾可以起義。“統治者最重要的品德是仁以及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心。”33中國人更傾向于將權利作為政府權威認可的增強社會團結繁榮的渠道,而不是天賦的對抗政府入侵的某種保護機制。34因此,難以預期公民權和市民社會的快速發展能夠產生類似于西歐發展過程中的深遠影響。

中國農民訴求的不同路徑,體現了中國農村政治的多樣性為西方政治理論帶來的挑戰。農村政治中存在著多元的“混合”格局,各種不同的解釋都能在農民的政治中找到具體印證。裴宜理和歐博文、李連江的洞見看似截然對立,卻并非相互矛盾。無論是訴諸“公民權利”的抗爭,還是對政府照顧的訴求,在中國的現實世界里都是存在的。

如果從權威合法性的來源的角度看,事實上,這兩種對立的“權利觀”也對應著兩種不同的權威來源。按照韋伯的觀點,權威的合法性來源可以分為傳統的、卡里斯瑪的以及法理型的。政治社會學的研究表明,傳統權威和卡里斯瑪權威都是照顧性的、父愛式的。在這兩種權威下,社會環境是同質的、非多元的,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價值傾向、意識形態、道德觀念非常接近,被統治者不僅同質,而且很依賴權力對自己的照顧,他們和權力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庇護關系。當權者施予機會、照顧被統治者,被統治者則給予統治者支持、忠誠和服務,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互惠式的。而法理型的權威則來自公眾的同意,經過法定的程序授權才能生效。這種權威以西方的“公民權利”為基礎,而中國人對于權利的傳統理解,似乎正對應著傳統的、卡里斯瑪的權威。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正在改革和轉型之中,經濟生活的市場化、社會利益的多元化正在強烈地作用于人們的政治理念,公眾對于政治權威的理解和認同正在發生改革,過去認為天經地義的權威需要尋找并確立新的根基。已有的調查表明,以往,人們更多地把政府看作父母,現在,則更多地看作孩子。這是一種政治文化的變化。這種變化足以讓我們看到民眾的政治需要在深刻地轉變。

對于農民的政治態度,實質上有“民本”和“民主”之分。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有鮮明的“民本”資源,如“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又有“民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說。但是,這只能說他們認識到了“民”的重要性。這種思想離“民主”思想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在一個家庭里,以孩子為考慮問題的第一因素,甚至可以說以孩子為本,但是,這并不是以孩子為“主”,或者說并不是讓孩子做主。對待農民也一樣,重視農民、關心農民,并不必然意味著在政治上是對于農民的尊重。現代的中國農民,最需要的是政治上的尊重。或許,唯有追隨農民的腳步才能讓我們準確把握政治發展的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景泰县| 永登县| 育儿| 孟村| 兴义市| 缙云县| 酉阳| 陇西县| 梅州市| 彭水| 诸城市| 双辽市| 禄丰县| 德庆县| 安国市| 利辛县| 旺苍县| 永定县| 屏山县| 宁安市| 汉源县| 集安市| 郯城县| 堆龙德庆县| 商河县| 通江县| 丹棱县| 襄汾县| 四平市| 南和县| 彭山县| 丹巴县| 钟山县| 嘉禾县| 长汀县| 蒙城县| 广灵县| 麦盖提县| 平遥县|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