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法功能的復雜性
3.0 從這次統計中還可以看出影響三大實詞句法功能的一些復雜因素。
3.1.1 從統計數據上看,名詞充當主語的頻率要比賓語低得多(21.2︰49.04),這似乎與我們平常所說的名詞主要做主語、賓語不一致。這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語省略比賓語省略常見得多;二是代替名詞的代詞做主語的多,而做賓語的少。代詞做主語的頻率為54.6%,而做賓語的僅18.3%。這與名詞做主賓語的情況剛好相反(主:21.2%;賓:49.04%)。正是這種互補的分布,才使名詞、代詞各得其所,在功能上保持平衡。
3.1.2 名詞這個類的內部,也還有一些復雜的情況。這種復雜性主要體現在方位詞和時間處所名詞上。這兩類詞和名詞有一致的功能,都能做賓語、主語、定語,不能做補語,但是,它們又有自己的特殊性。特殊性主要是做主語的功能極差,而做狀語的功能較強。可以說,名詞做狀語的功能主要是由方位詞、時處名詞體現出來的。這一點,可從表6中看出來:
表6

3.1.3 名詞做定語的頻率很接近主語,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我們把方位詞組處理為偏正詞組,這就大大增加了定語的數量。另外,定語中還包括了“的”字詞組中的特殊定語,這兩項出現的頻率為5.66%。因此,如果除去這兩項,那么,名詞做定語的頻率要低得多(14.42%)。
3.2.0 動詞內部也有一些復雜的情況。
3.2.1 判斷動詞做謂語的頻率接近100%,這符合動詞的主要功能,但動詞所具有的其他五種功能,判斷動詞基本上都不具備。這是它明顯的特點。
3.2.2 趨向動詞幾乎全部出現在謂語或補語位置上。做謂語時,或者單獨出現,或者是用在連謂式中,這兩項加起來只占趨向動詞的25.3%,大大低于動詞做謂語的總頻率,而做補語的占趨向動詞的74.7%,這就增加了動詞做補語的總頻率。
3.2.3 助動詞出現在另一個謂詞前(本文看作狀語),單獨做謂語的很少(“會英文”“要錢”中的“會”“要”不做助動詞)。二者的比例,前者占96.05%,后者占4.95%,這與動詞的總頻率也相去甚遠。
3.3 影響頻率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文體。同一類詞在不同的文體中充當句法成分的頻率是不同的。這種差別,甚至造成錯覺,以至不能準確地判斷功能的主次。
以名詞做定語為例,在政論文中為28.0%,而在戲劇作品中僅10.13%。形容詞做定語,戲劇作品只有32.6%,散文卻達46.3%。再比如,名詞做獨語句中的中心語,在政論文和小說中很少,頻率僅0.28%,而戲劇中竟達2.23%,幾乎十倍于前??梢姡?、形三類實詞在各種不同的文體中出現的頻率是不同的,單純考察某一種文體,就帶有很大的片面性。我們這次選擇了篇幅大致相當的四種文體,其目的,就在于減少文體因素的干擾,能全面準確地考察三大實詞的句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