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杞梁妻的哭崩梁山注3

當去年十一月中已發表了《孟姜女故事的轉變》之后,有一天偶翻《全唐詩》,忽見《李白集》中《東海有勇婦》篇的起語云:

梁山感杞妻,慟哭為之傾。

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這幾句詩頓使我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快意和驚駭,仿佛探到了一個新世界似的。杞梁妻的哭崩杞城和長城已經十分浪漫,如何又哭崩了梁山呢?因為這事太出奇,幾使我不敢相信。但一轉念間,以為里面或有一段因緣,未必李白的一時筆誤,只以一時無暇去考,也就擱著。

年底接到鐘敬文先生來信,他在《樂府詩集》里也看到這首詩,鈔了寄我,并云:

讀此,可知道在唐朝的時候,關于她的故事,除了崩城之說外,還另有一種崩山之說——所崩的便是梁山。這種傳說是否始于唐人,我們無從考見;其在傳說上,也不過是一個類似的小異點,無關于全體的重要。但在我們有意窮究他的原委的人不能不注意到罷了。

經他這樣一提,頓時激起了我的搜集材料的興致。我以為春秋成公五年夏有梁山崩的事,這個傳說當由于“山崩”與“哭崩”的兩個崩字的聯合而起。因檢《春秋》和《三傳》,錄出其文(《穀梁傳》拼合《公羊》、《左氏》二傳成文,故未錄):

梁山崩。(《春秋經》)

梁山者何?河上之山也。梁山崩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大也。何大爾?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天下記異也。(《公羊傳》)

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出也。”問其所, 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壞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左傳》)

讀此,可見梁山的崩雖不過由于“山有朽壞”,卻累了晉景公們起了一次大忙,而春秋家也認為春秋時的一件大異事。這時是紀元前五八六年,先于杞梁戰死三十七年,說不定他們夫婦還沒有出世呢。

梁山在什么地方?班固《漢書·地理志》云:“夏陽,故少梁,《禹貢》梁山在西北。”是以梁山為在黃河之西,今陜西省關中道韓城縣地。其后鄭玄《尚書注》、杜預《左傳注》均同此說。這個考定,從來沒有人翻過案。到清代的崔述,才以為不在陜西,而定為在河東山西省境內。他在《唐虞考信錄》卷三冀州“治梁及岐”條下說道:

夫《詩》詠梁山而云“維禹甸之”,則此梁山即禹貢之梁山甚明。然則梁山當在韓地。其后韓滅于晉,故《春秋傳》、《爾雅》皆以梁為晉山。《水經注》謂即龍門者近之。(《水經注》云:“大禹疏決梁山,即《經》所謂龍門。”)但不當又以為在河西耳。(《水經注》又云:“梁山原在馮翊夏陽縣之西北。”)蓋緣說者誤以陜西之韓城縣為古韓國,因謂梁當在河西,不知韓實河東國也。何以言之?《詩》云“韓侯入覲”,又云“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則韓乃畿外之諸侯。河西,周畿內地,不得謂之入覲,亦不得錫之為連帥也。《春秋傳》云:“秦伯伐晉,涉河,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則韓乃晉之近郊地。若在河西,秦伯不容涉河,晉侯亦不容謂之寇深也。晉惠公之入也,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其地在今河南,不在河西。河西近秦而不以賂,則是河西無晉地也。魏壽余之叛也,既濟,魏人噪而還。秦晉以河為界,則是河西無晉地也,韓晉即在河東,梁山安得在河西乎!

讀了這段,可以知道春秋時崩掉的梁山確在河東,這已沒有疑問。其所以致誤之故,由于漢人誤認韓城之在河西。但崔氏的結語終于說“當跨河在雍冀之界上,故能阻塞河流”,可見他亦以為梁山有一部分是在河西的。大約山西、陜西的山雖給黃河破了開來,而山脈相連,在河東梁山的對岸的山,亦可加以同樣的稱謂。那么,我們可以說梁山的區域是在今山西省的西南部和陜西省的東部。

山西省的西南部和陜西省的東部確是流傳孟姜女故事的一個極有勢力的區域。就我現在知道的這個區域內的古跡與傳說,列舉于下:

山西曲沃縣:

澮河橋土岸上有人手跡,俗傳孟姜女所留。(朱書《游歷記存》)

山、陜交界的潼關:

尋夫骸骨……負之而歸。至潼關,筋力已竭,知不能還家,乃置骨巖下,坐山旁以死。潼關人重其節義,立像祀之。(詹詹外史《情史》)

再宣小姐到長城,到了潼關何處尋。……大哭一聲城頭坍,哭一程來倒一城。(《孟姜仙女寶卷》)

陜西同官縣:

哭泉,在縣北五十里北高山上。相傳姜女負夫骸,道渴,哭之,泉涌出,其聲嗚咽,故名。(《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五一四)

世傳女為許姓……陜西同官人。(《職方典》卷六三)

孟姜……瀝血求夫骨,函歸,行至同官山,力竭死。土人即其遺骸,立祠以祀。(《讀書敏求記》卷二)

陜西華縣:

華州范公生一子,小名叫范杞郎。(《花幡記》)

在這一個區域里,孟姜女的古跡與傳說既這等的多,所以哭崩梁山之說的發生也是應有的事。我們現在要考查的,便是崩山之說起于何時?李白一詩可不可以作唐代傳說的代表?

本年年初,接到郭紹虞先生信,鈔錄俞樾的《日知錄小箋》一條見贈,其下半條云:

按:《曹子建集·黃初六年令》曰:“祀妻哭,梁山為之崩。”則又不言崩城而言崩山,亦一異聞也。

我的疑問,一旦從俞樾的書里找出了李白以前的證據,這使我何等的快樂!我便在專號第四號中答復鐘先生道:

崩山之說確是一個大發現。我初見李白這詩時,很懷疑這種傳說的曾經成立,因為在別處絕沒有見過。但后來又知道《曹子建集》中《黃初六年令》有云“杞妻哭,梁山為之崩”,乃知此種傳說自漢魏至唐未嘗歇絕,不過古籍缺佚,找不到詳盡的記載罷了。推其原因,由于漢人重天人感應的奇跡,所以崩城不足,繼以崩山。唐以后,孟姜女的故事偏于“閨怨”方面了,所以這個傳說就無形地消失了。

自從發表了這個答復之后,我便去找《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看《黃初六年令》的原文,結果,使我知道這個答復中的引語竟把標點號弄錯了!原文云:

昔雄渠李廣,武發石開;鄒子囚燕,中夏霜下;杞妻哭梁,山為之崩,固精神可以動天地金石,何況于人乎!

我當時看了,氣為一沮:這篇中的“梁”字是人名呢,還是地名呢?如是地名,則此句應解作杞妻哭于梁山。如是人名,則此句應解作杞妻哭杞梁。地名與人名分不清楚,便不能斷定所崩之山是梁山。順手翻檢余文,又見他的《文帝誄》,云:

于時天震地駭,崩山隕霜。

崩山和隕霜對舉,正與上則相同,指的是杞梁妻的故事;但仍沒有說出是那一個山。心頭癢癢的,怪不好過,就到書鋪子里買了一部輯集曹植詩文最完全的丁晏《曹集詮評》,抽了一個星期日的整天工夫,把這十一卷書一起點完。我真快樂,漢魏間的杞梁妻哭崩梁山的傳說竟在這書中找出一段很確實的證據了!《精微篇》(《詮評》卷五,頁十九,《鞞舞歌》之四)云:

精微爛金石,至心動神明。

杞妻哭死夫,梁山為之傾。

子丹西質秦,烏白馬骨生。

鄒衍囚燕市,繁霜為夏零。

這一喜真把我弄得“喜而不寐”,好久沒有飲酒而眠,這一夜竟又逼得使用老方法了!這是三月二十九日。

但我把漢魏間的傳說建立之后,又使我懷疑到唐代的傳說的成立了。李白《東海有勇婦》篇題下注明“代關中有賢女”,沈約《宋書·樂志》亦謂《精微篇》“當關中有賢女”,可見李白這詩是模仿曹植而作的,我們安知這種傳說不是只在曹植時一現,并沒有很久的歷史。而李白詩中只因摹古之故而又一提呢。我上次說的“乃知此種傳說自漢魏至唐未嘗歇絕”,自己又覺得不敢堅持了!我是讀詩極少的,不知道漢魏六朝唐代的詩中尚有這類的證據沒有?是不是這個后起的古典,單有曹植敢用,李白敢擬?酷望當世碩彥肯給我一個解答。

杞妻何以哭崩了梁山?這很明顯,是由杞梁的名字上化出來的。因為杞梁的“氏”是“杞”,所以他的妻哭崩了“杞城”。因為杞梁的“字”是“梁”所以他的妻哭崩了“梁山”。這般的故事,曹植在《令禽惡鳥論》(《詮評》卷九,頁八)中也曾舉出一個,并加說明。今鈔在下面,藉以證明“借了姓名而生出的故事”的一個例:

國人有以伯勞鳥生獻者,王召見之。侍臣曰:“世人同惡伯勞之鳴,敢問何謂也!”王曰:“《月令》:仲夏始鳴。”《詩》云:“七月鳴。”七月,夏五月;則博勞也。昔尹吉甫用后妻之讒,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俗傳云:“吉甫后悟,追傷伯奇;出游于出,見異鳥鳴于桑,其聲噭然。吉甫動心曰:‘無乃伯奇乎!’鳥乃撫翼,其音尤切。吉甫曰:‘果吾子也!’乃顧謂曰:‘伯奇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言未卒,鳥尋聲而棲于蓋;歸入門,集于井干之上,向室而號。吉甫命后妻載弩射之,遂射殺后妻以謝之。故俗惡伯勞之鳴,言所鳴之家必有尸也。此好事者附名為之說,令俗人惡之,而今普傳惡之,斯實否也。”

這文中記的“俗傳”,因博勞一名音訛為伯勞,遂說伯勞是伯奇變的,伯勞之名是由于其父說的“伯奇勞乎”之語而來,這是很好的研究故事的材料。可惜后世的文人沒有曹植這般使用新材料的勇氣,不敢(自解為不屑)顧問這些故事,遂至現在書籍中的故事材料貧乏到了極度。

曹植雖然三次用了崩山的新典,但他原不是不知道有崩城的舊典的。他的文中引用《列女傳》的故事既有多處,其《求通親親表》(卷七,頁十四)又云:

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誠不能動天,崩城隕霜,臣初信之;以臣心況,徒虛語耳。

在這上,可見崩城與崩山的兩個典故,他原是一般的用,所以有時說“崩山隕霜”,有時說“崩城隕霜”。

漢魏間所起的崩山的故事何以會到了曹植的詩文中?這只要看他敘述燕會作樂的詩語就可明白:

清醴盈金觴,肴饌縱橫陳。

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

(《詮評》卷四,頁一,《侍太子坐》)

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

秦箏發西氣,齊瑟揚東謳。

(《詮評》卷四,頁九,《贈丁翼》)

中廚辨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詮評》卷五,頁一,《箜簇引》)

這三首詩中寫的情景,正似現在唱堂會戲一般,二黃梆子雜然間作,堂上賓客且吃且看。詩中說那時最盛行的音樂是齊樂和秦樂,而秦人尤其善歌。我們可以就此推知,齊人歌唱的杞梁妻故事是哭崩杞城,秦人歌唱的杞梁故事是哭崩梁山,因為這都是他們的本地風光。曹植在酌清醴、嚼肥牛的時候,聽慷慨的秦箏和西秦的歌者所歌秦的崩山的故事,不期的濡染于耳目,漸漬于心神,而引用于口筆,所以違背了西漢以來通行的傳說而采用當時新起的傳說了。可惜那時箏聲現在已聽不見,那時的歌詞和故事現在也看不到,我們只能空空的知道那時曾有過這樣的一個流傳的故事而已!

1925年4月9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辽县| 图木舒克市| 巴塘县| 新民市| 金秀| 镇宁| 平远县| 吉水县| 栾城县| 山东省| 开鲁县| 大理市| 莱州市| 巨鹿县| 惠东县| 天气| 大新县| 忻州市| 三穗县| 莱州市| 万山特区| 宜兰市| 丰县| 兰州市| 安顺市| 龙游县| 繁峙县| 新平| 莲花县| 什邡市| 云阳县| 红原县| 青河县| 麟游县| 萨迦县| 晋宁县| 淄博市| 海安县| 青河县| 交口县| 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