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新古典經濟學中的勞動力市場理論

從新古典經濟學和人力資本理論對勞動力市場的論述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是有效經濟運行的結果。與其他商品具有同樣的特征,勞動者的收入是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的價格,由買賣雙方決定,也是由勞動需求和供給的關系所決定的。勞動的供給因子主要是指工人的稟賦條件(包括勞動者的經驗和接受教育的情況)和限制因素(如勞動者對工作環境的要求);勞動的需求因子主要是指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雇主對規定的工作崗位的要求。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競爭性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動態關系決定了雇主支付給工人邊際產品價值。不同產業間的工資差異是勞動力市場化過程的產物,即就業所得必然是工人的生產力函數。古典經濟學認為,首要市場和次要市場等分割性勞動力市場的形成不是長期市場異化的結果,而是短期市場不完善的結果。勞動力市場競爭中的長期作用會推動市場間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勞動收入差異是勞動力市場經濟的有效表征。

新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一個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其生產能力則越強,所以應獲得較高的收入,從這個理論上理解,教育與收入的關系影響著資源分配的狀況。但在實際中,一個人的收入水平除了能反映其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外,也能反映出其他許多因素。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勞動力同其他的社會稀缺資源一樣,勞動力資源的配置,勞動力的價格,即勞動力獲得的工資收入,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一般來講,影響勞動力市場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場性因素、制度性因素與社會性因素,這三種要素對于勞動力市場均會發揮一定的作用。新古典學派認為,勞動力需求方的廠商會按照邊際收益原理,根據利潤最大化,對不同的勞動力進行定價,而作為供給方的勞動者則會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在廠商和勞動者之間不斷地進行博弈,最終達到均衡,從而決定了工資的水平,完成市場出清的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古典學派的勞動力市場理論是以勞動力市場具有高度競爭性為前提假設的,即在勞動力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供給者和需求者,有著高度的競爭性,而且這些需求者和供給者很容易進入和退出市場,在這樣的假設中,才能保證供給和需求決定一個穩定的均衡,這樣一個非人格化的市場是勞動力資源的主要配置者,也是工資的決定者,最終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而產權和財富分配、法律、企業制度、社會文化等,在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中,被界定為非市場的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印江| 白朗县| 克什克腾旗| 南投市| 永丰县| 随州市| 仁怀市| 石阡县| 竹山县| 乐昌市| 民权县| 南京市| 乌鲁木齐市| 宽城| 小金县| 济阳县| 景宁| 巴中市| 额济纳旗| 汾阳市| 华宁县| 会同县| 黎城县| 邵阳县| 喀喇| 章丘市| 巴中市| 绩溪县| 陇西县| 如皋市| 太康县| 永平县| 吉安县| 泉州市| 临湘市| 浏阳市| 蓝田县| 通渭县| 沿河|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