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位理論范式下的股東關系及其經濟后果研究
- 楊松令 劉亭立 董香蘭
- 1354字
- 2022-07-28 21:07:16
3.2 股東生態系統
管理學領域的學者將自然生態系統的內涵運用到了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中,對各種經濟現象的解釋、觀念行為的指導以及戰略的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James(1993)[3]首次提出了企業生態系統(Enterprise Ecosystem)的概念,認為它是由相互作用的企業組織與個人形成的經濟群體,同時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各種資源。
徐諾金(2005)[4]在周小川的啟發下提出了金融生態系統,并將其定義為金融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與其所處環境共同構成的相互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
基于生態學理論,上市公司也可以被看作一個虛擬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不同類型的股東是具有不同生態特征的個體或群體,在生態環境中以股份的形式出現;股東投入資金的盈利是其賴以生存的資源;公司是系統內部的生產者,以生產資源獲取盈利;公司的代理人作為另一個群體,與股東之間形成特殊的互動關系。同時,這個生態系統還會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外部環境要素的影響。
根據自然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企業生態系統和金融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本研究強調在公司內部股東之間及股東與所處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認為股東生態系統是指在復雜的動態經濟環境中,具有不同投資偏好、不同投資目的、不同利益訴求以及不同管控能力的各類股東,與其他類型股東及周圍環境因素共同構成的系統。
具體來看,股東生態系統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股東生態系統是借鑒自然生態系統的概念提出的。通過類比分析發現,股東生態系統中的股東與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具有極其相似的特征,股東關系的發展規律與生物種群的生態規律相似。因此,可以將股東視為生命有機體,將不同類型的股東視為不同的股東種群,各個股東種群及其所處環境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統就是股東生態系統。
第二,股東生態系統是以差異化的生態思維對股東關系進行詮釋。傳統的公司治理理論將所有的股東簡單地看作一個同質化的整體,只強調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最大化。但在現實情況中,不同類型的股東由于具有不同的投資偏好、不同的投資目的、不同的利益訴求以及不同的管控能力,而且對其自身生存和健康發展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因此以差異化的生態思維關注股東種群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股東生態系統的目標是實現共同進化。在股東生態系統中,不同類型的股東在合作與競爭過程中共同進化,這樣有利于促進整個股東生態系統的進化。股東生態系統中的共同進化有賴于各個股東種群之間的協同作用,使相互依存的股東種群自我調節、相互影響、協同進化,逐步形成新的有序結構。
第四,股東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始終處于動態穩定的過程中,然而上市公司股東的動態性則是由資產的流動性和市場的本質所決定的。不同類型的股東具有不同的持股目的,如企業法人股東以支配和控制企業為目的,大股東以獲得紅利為目的,而社會個人股東則通常以獲取短期利益為目的。基于不同的持股目的,不同類型的股東對股票市場走勢的預期以及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就決定了股權流動的方向。只有通過這樣的動態調節,股東生態系統才能保持相對的整體穩定性。
因此,股東生態系統的精髓在于生態思維,強調不同類型的股東之間及股東與所處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作為復雜的生命有機體,各類股東之間及其與所處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通過合作競爭共同進化,最終實現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