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居民家庭消費狀況比較研究
- 劉潤芳 郝東明
- 5024字
- 2022-07-28 20:34:56
第二節 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分析
在我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推動下,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消費結構作為消費問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消費的健康發展影響重大,是最能反映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研究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只有通過不斷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提高居民消費質量,帶動國民經濟良性增長,才能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
一、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分析
(一)消費結構總體變動趨勢
為了解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消費變動情況,對2001—2016年居民家庭人均各消費支出項目及人均消費構成進行數據分析。將消費支出項目按滿足居民生活消費層次分類,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和居住屬于生存型消費,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屬于發展型消費,生活用品及服務和其他用品及服務屬于享受型消費。
由表2-7、圖2-4可知2001—2016年我國城鎮居民生存型、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整體水平均呈上升趨勢。從消費支出結構來說,生存型消費最高,到2016年生存型消費支出已達到13 615.1元,比2001年增長了10 628.5元。發展型消費支出居中,從2001年的1 695元增長至2016年的7 442.3元。從增速來看,生存型消費年均增長率為10.64%,發展型消費為10.37%,享受型消費增長速度較慢,2001—2016年僅增長了1 394.1元,年均增長率僅為8.11%。
表2-7 2001—2016年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資料整理。

圖2-4 2001—2016年城鎮居民消費情況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由圖2-5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居民的生存型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最大,均超過50%,其中2013年城鎮生存型消費占比迅速上升至61.8%,主要是由于在2012年及以前,《中國統計年鑒》在計算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時,不包括自有住房折算租金,也不包括購建房支出,以至于2013年修改算法后的值波動較大。 2013—2016年,我國生存型消費占比開始緩慢下降,與此同時,發展型消費的占比呈上升趨勢,2016年增長至32.25%,說明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觀念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享受型消費占比變化趨勢較為穩定。在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中,生存型消費的占比最大,發展型消費次之,占比最小的是享受型消費。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中生存型消費占比逐漸下降,發展型消費占比逐漸增加。

圖2-5 2001—2016年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情況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二)生存型消費變動趨勢
由表2-8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家庭食品煙酒類消費由2001年的2 014元增長至2016年的6 762.4元,絕對增量為4 748.4元。首先,食品煙酒項目費用支出在城鎮居民消費中的占比呈現平穩下降的趨勢,2001—2016年食品煙酒類消費占比下降了8.64個百分點,這與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所反映的情況相同,說明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已經逐漸升級。其次,衣著和居住支出方面,2001—2016年的支出分別增長了1 205.3元和4 674.8元,居住項目支出在人均消費構成中占比波動較大,并且由于近年來房價的上漲,使居民在居住方面支出花費占比越來越大,2016年增長至22.16%,僅次于食品煙酒支出。
表2-8 2001—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及占比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中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三)發展型消費變動趨勢
在發展型消費方面,首先,城鎮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費支出增長速度高于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支出。目前,我國的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2001—2016年城鎮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費支出的絕對增量為2 716.9元,年均增長率為13.79%,并且其占總支出的比重整體呈遞增的趨勢,說明我國在交通通信方面的發展前景較好。其次,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在總支出構成中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在2014年后,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比才有所上升。醫療保健支出雖然在2016年上升至1 630.8元,但消費占比下降了3.25個百分點,尤其在2006年,醫療保健支出急劇下降,直到2016年也一直保持較小的份額,這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關系密切(見表2-9)。
表2-9 2001—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及占比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四)享受型消費變動趨勢
在享受型消費方面,城鎮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務和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構成保持在一個平穩的水平。其他用品及服務在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構成中一直保持較小的占比,2002—2012年,其他用品及服務構成在3.25%~3.94%平穩波動,在2013年及以后,其占比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較小。生活用品及服務的構成在2007年及以后的變動較小,一直處于平穩狀態。從總量上來說,生活用品及服務在2001—2016年的年均增長率較大,為9.96%,其絕對增量為1 083.5元,其他用品及服務的絕對增量為310.6元,年均增長率為5.05%,說明我國城鎮居民享受型消費總量雖然在不斷增加,但其在八大類消費中的占比相對穩定(見表2-10)。總的來說,城鎮居民在享受型消費方面的需求相對較低,主要需求在于生存型和發展型方面的消費。
表2-10 2001—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及占比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二、農村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分析
(一)消費結構總體變動趨勢
為了解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的消費變動情況,對2001—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各消費支出項目及人均消費構成進行數據分析。
2001—2016年我國農村居民生存型、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生存型消費占比最高。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在滿足基礎的生存型消費后,開始逐漸注重發展型消費。如表2-11所示,2001—2016年農村居民消費增長較多,生存型消費從2001年的1 208.5元增長到2016年的5 988.6元,年均增長11.26%;發展型消費從399.2元增長到3 359.4元,年均增長15.26%;享受型消費從133.4元增長到781.7元,年均增長12.51%。可見農村居民消費整體呈上升趨勢,發展型消費上升趨勢顯著,表現出較強的優勢。
表2-11 2001—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情況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整理。
由圖2-6可知,農村居民消費持續增長,其中生存型和發展型消費增長明顯,享受型消費穩中有升。

圖2-6 2001—2016年農村居民消費情況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從圖2-7可以看出,2001—2016年我國農村居民生存型消費占比整體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發展型消費占比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享受型消費占比波動較小。具體來看,2008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生存型消費占比最大,達到68.01%,發展型消費僅占25.15%,2008年金融危機對居民影響較大,導致居民生存型消費增加,而發展型消費減少。從2009年開始,農村居民生存型消費占比一直呈下降的趨勢,發展型消費占比呈上升趨勢,享受型消費占比相對穩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居民在發展型消費上的支出不斷增加。

圖2-7 2001—2016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二)生存型消費變動趨勢
由表2-12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費中,食品煙酒支出排名第一位,由2001年的830.7元上升至2016年的3266.1元,上升了2435.4元,但食品煙酒項目費用支出在農村居民消費中的占比呈現平穩下降的趨勢,這與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所反映的情況相同,食品煙酒支出占比從2001年的47.71%下降至2016年的32.24%,說明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不斷變化,不局限于只解決溫飽問題,其精神與物質消費共同提升。農村居民的居住項目支出在人均消費構成中占比波動較大,從2001年的16.03%增長至2016年的21.20%,僅次于食品煙酒支出。在衣著方面,其消費總量由2001年的98.7元增長至2016年的575.4元,但衣著在消費項目中的占比變化較小,說明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支出相對穩定。
表2-12 2001—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及占比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中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三)發展型消費變動趨勢
在發展型消費方面,首先,農村居民交通通信消費支出增長迅速,2001—2016年交通通信支出的絕對增量為1 249.9元,年均增長率為18.25%,增長速度較快,并且其在總支出中的占比增長迅速,由2001年的6.32%增長至2016年的13.42%。其次,醫療保健支出占比呈上升趨勢,增長了3.62個百分點,說明在醫療技術的提升和相關醫療政策的影響下,農村居民對自身健康逐漸重視,使醫療保健支出不斷提升。最后,教育文化娛樂消費的總量也在不斷上升,2012—2013年增長幅度較大,其占比迅速回升至10.08%;2013年以后,教育文化娛樂占比的變化較為穩定(見表2-13)。總的來說,交通通信和醫療保健的變化是引起發展型消費上升的主要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將會進一步傾向于發展型消費。
表2-13 2001—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及占比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四)享受型消費變動趨勢
在農村居民的享受型消費方面,2001—2016年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占比變動較小,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的總量由77元增長至595.7元,年均增長速度為14.61%,說明農村居民的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總量雖然在不斷增加,但占比相對較為穩定。其他用品及服務在農村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中一直保持較小的占比,尤其到2016年,其占比已下降至1.83%,農村居民其他用品及服務的消費總量呈緩慢增長趨勢,說明農村居民在這方面的支出相對較小(見表2-14)。總的來說,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主要以生存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為主,農村居民家庭的消費結構還需繼續優化。
表2-14 2001—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及占比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三、城鄉居民家庭消費傾向分析
根據經典消費理論,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水平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同時還影響著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最先使用“消費傾向”一詞。消費傾向是居民在不同時期對商品的需求變動情況,是消費開支占收入的比例。為了解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傾向變動情況,本研究使用2001—2016年的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兩個重要指標進行分析,如表2-15所示。
表2-15 2001—2016年全國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及邊際消費傾向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資料計算整理。
表2-15數據表明,2001—2016年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呈現緩慢下降態勢,其值由2001年的0.77下降至2016年的0.69,而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則基本呈現出緩慢上升趨勢,2001—2016年上升了0.08。此數據表明,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雖然較低,但其居民消費提升空間較大,相對來說農村居民的消費提升空間有限。對于農村居民而言,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關鍵在于提高收入水平。
同時,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不穩定,2001—2016年,其邊際消費傾向為0.51~1.16,差異較大,2005年和2013年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甚至超過1,說明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農村居民的消費理念與消費模式也在不斷變化。2001—2016年,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相對城鎮居民較高,說明城鄉差距較大。2001—2016年,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由0.54上升到0.70,可見相比農村居民,城鎮居民生活更為寬裕,收入支配更加多元化。
四、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度分析
為進一步揭示全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演變規律,本書以消費結構變動度代表消費結構升級情況,消費結構變動度是通過考察各年消費結構的變動程度以反映消費支出結構升級速度快慢的指標,一般計算方法為:用報告期各類消費支出比重減去基期同類消費比重,然后將相減之差的絕對值相加,從而獲得兩期的結構變動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sct是t期相對于上一期的消費結構變動度,ct是t期總消費,cit是第i類消費項目在t期的支出額,n是消費項目種類,這里包括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等八類。cit/ct是t期第i類消費項目支出占總消費的比重,ci(t-1)/ct-1是t-1期第i類消費項目支出占總消費的比重。根據式(2-1),結合《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對2001—2016年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進行計算,計算結果如表2-16所示。
表2-16 2001—2016年全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資料計算整理。
結合表2-16和圖2-8可以看出全國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動情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動程度基本一致,除2013年外,在2001—2016年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部分年份有所增加。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程度在2013年有著明顯的波動,增長幅度較大,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高達28.73%,農村為12.85%。總體而言,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程度較農村居民更明顯,各個峰值與其基期的絕對差與農村相比更大,這些趨勢反映了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更劇烈。

圖2-8 2001—2016年全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7)相關數據計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