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民碳排放空間分異機制研究
- 榮培君
- 520字
- 2022-07-27 17:11:24
2.4.2 科技層面
科技水平的變化對減少碳足跡的重要作用在很多文獻中被強調。在氣候較為寒冷的地區,由于供暖導致的碳排放構成了居民家庭碳排放的較大比重,低碳熱技術(生物能、熱泵、太陽能)成為提供給消費者的重要的可替代供暖方式。Monahan等(2011)對比了四種能源類別,發現英國家庭使用主動式太陽能科技(熱和光伏)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有利,而地源熱泵對一次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最高。印度也促進太陽能熱量采集室(Solar Home System,SHS)的使用以滿足家庭用電需求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Chaurey and Kandpal, 2009)。此外,Zhang等(2013)建議中國要穩定運行和維護家庭沼氣系統以減少碳排放,因為沼氣在中國被證實對溫室氣體減排是非常有效的。Dhingra等(2011)也指出使用沼氣的家庭比不適用沼氣的家庭GHG排放減少54%。因此,太陽能和生物能科技在溫室氣體減排中具有最大的潛力。然而,正像Druckman等(2012)指出的,僅靠科技是不可能完全應對氣候變化的,因為居民行為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的必要條件。雖然中國的人均電力消耗低于發達國家,但是居民終端電力需求隨著工業化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不斷增加,而中國的電力和熱力生產還主要依靠煤炭,因此,改進電力生產技術(使用風能、生物能、垃圾發電等)并且更有效地利用電力對中國碳減排至關重要(Liu et al.,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