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2 主要研究內容

1.3.2.1 城市居民碳排放核算方法設計

對居民碳排放的核算是本研究的基礎性工作。首先,界定城市家庭能源消費CO2排放核算邊界與范疇。以市區建成區為邊界,研究家庭能源消費直接與間接CO2排放。城市家庭能源消費直接CO2排放涵蓋家庭用能(炊事、照明、家電、取暖等)碳排放和居民出行碳排放,間接CO2排放是指居民衣、食、住、行中的非能源商品和服務消費在其生產、供應和處置的全生命周期中所引起的碳排放。其次,確立住戶層面上的CO2排放綜合核算方法。采用IPCC溫室氣體清單指南提供的碳排放系數法計算生活用能碳排放,采用基于燃料和基于里程相結合的方法核算居民出行碳排放,構建EIO-LCA模型,結合入戶調查數據中的家庭開銷數據核算家庭能源消費嵌入式CO2排放。

1.3.2.2 城市居民碳排放空間格局分析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在不同的空間單元上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行為方式有著較大的差異。在進行碳排放核算的基礎上,采用空間自相關和標準差橢圓方法,分析居民人均和戶均家庭用能、出行、家庭開銷CO2排放和總碳排放的空間分布情況,探索居民各類碳排放的空間分布格局的空間關聯(空間依賴性和空間異質性)特征以及碳排放的高值集聚區和低值集聚區在空間上的方向性和展布性。

1.3.2.3 不同尺度居民碳排放影響機理研究

不同空間尺度,居民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別,聚焦于研究相對薄弱的城市內部的中微觀尺度的居民碳排放,分別闡釋以住宅為空間載體的家庭和以同一性質土地為載體的居住區的居民碳排放的影響機理。一方面,家庭是最基礎的社會單元,社會經濟因素對家庭碳排放的影響較為明顯。首先,通過逐步回歸方法摸準哪些因素對居民各類碳排放及總碳排放有顯著影響;其次,利用分位數回歸方法探索這些影響因素在不同的碳排放水平下的作用方向和大小有何差異;最后,利用地理加權回歸的方法探索這些因素和碳排放的關系在空間上如何變化。另一方面,居住區是居民日常活動最主要的空間單元,這一空間尺度最能反映與社區規劃息息相關的居住區空間形態因素對居民碳排放的影響。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確定居住區空間形態指標,并基于高分遙感數據與百度興趣點的數據進行空間形態指標的測度;其次,驗證選定的空間形態指標與各類居民碳排放的相關關系;再次,基于與碳排放相關的空間形態指標定量進行居住區類別劃分,辨析各空間形態類型居住區之間的各類碳排放的差異;最后,探索不同空間形態類型的居住區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庆元县| 曲松县| 扎赉特旗| 黎平县| 施秉县| 丹巴县| 道孚县| 东辽县| 海南省| 高淳县| 青海省| 萨迦县| 呼和浩特市| 东至县| 修水县| 龙陵县| 合肥市| 诏安县| 定西市| 南涧| 武夷山市| 广东省| 左贡县| 朝阳区| 蒙阴县| 内黄县| 井冈山市| 西乌珠穆沁旗| 黔东| 嘉义市| 辉县市| 长葛市| 侯马市| 长汀县| 章丘市| 朝阳区| 抚松县| 丰镇市| 旅游|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