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當前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仍然是“二戰(zhàn)”后美國主導的供給體系,由于主導權衰退和對主導地位的維護,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治理下國際公共產品面臨供給嚴重不足的困境,在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發(fā)生根本改變的背景下,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實力日益壯大的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對國際公共產品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愿望和能力日益增強,推動當前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變革則是它們的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必定會參與到全球金融治理的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中。我們需要以全球金融治理變革的歷史視角來看現(xiàn)在與未來,同時利用國際公共產品理論來解讀全球金融治理變革,這是一個新的視角。

本書從國際公共產品的角度完善了全球金融治理理論的分析框架,將全球金融治理下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歷程分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和之后的兩個階段,從供給主體、供給客體的角度分別考察全球金融治理下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特點、困境及突破,并對其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本書認為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困境及突破是全球金融治理變革的主要推動力,美國實力的相對衰退及其對主導權的維護是形成當前全球金融治理諸多困境的重要原因,而中國廣泛而深入地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實踐,是解決全球金融治理的困境、推動其變革完善的重要途徑。本書的主旨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思考全球金融治理下國際公共產品得到有效供給的條件;第二,探索當前全球金融治理下國際公共產品供給困境的原因及解決途徑;第三,思考中國該 如何在全球金融治理下的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本書的主要內容與結論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從兩個角度對全球金融治理理論進行了梳理,一是探尋金融治理理論的理論淵源——全球治理及全球經濟治理,并深入辨析兩者與全球金融治理的關系,據此概括出全球金融治理理論的特點與基本內容;二是闡釋解讀全球金融治理理論的新視角——國際公共產品理論。

第二,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國際公共產品理論與博弈論分析方法,構建了一個以國際公共產品為視角的全球金融治理的理論分析框架,主要內容包括全球金融治理的國際公共產品屬性、基本假設與關鍵概念、邏輯內涵與核心問題。該框架的邏輯主線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實質是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國際公共產品的公共特性決定了其供給存在不足或失衡的困境,而全球金融治理的關鍵是克服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困境,從而實現(xiàn)有效供給,而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主體與供給客體的特征與屬性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內容。運用博弈論分析方法,在不完全公共性、國家異質性、收益外部性等條件下構建模型,探索國際公共產品實現(xiàn)有效供給的途徑。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在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主體方面,霸權單邊供給是不可持續(xù)的,國家聯(lián)合供給的方式有利于有效供給的實現(xiàn);在供給客體方面,推動區(qū)域國際公共產品發(fā)展等“增量”改革有利于有效供給的實現(xiàn)。

第三,將國際公共產品理論應用于全球金融治理變革的歷史演變過程,驗證了這一理論分析框架的適用性,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前全球金融治理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特點、供給困境及突破途徑。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困境及突破是推動全球金融治理變革的重要原因與動力。

第四,分析當前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金融治理下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特點及供給困境,運用博弈論方法分析造成供給困境的原因及解決的途徑,并據此對全球金融治理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做出展望。

第五,在闡述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類、國際金融機構類及國際金融監(jiān)管類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實踐與面臨的挑戰(zhàn)的基礎上,指出中國參與供給的實踐是解決全球金融治理供給困境的重要途徑。中國在未來參與全球金融治理變革要有清晰合理的戰(zhàn)略定位,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選擇在具有優(yōu)勢的某些領域發(fā)揮“大國先行”的作用,率先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以推動區(qū)域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增量”改革等為重點,推動全球金融治理變革的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延长县| 无极县| 时尚| 岢岚县| 博乐市| 杭州市| 周至县| 昭苏县| 临沭县| 五大连池市| 女性| 丰顺县| 贺兰县| 乌兰察布市| 赤水市| 交口县| 沁源县| 昭通市| 九龙城区| 西吉县| 彰化市| 呼伦贝尔市| 灵宝市| 古交市| 霍林郭勒市| 海伦市| 历史| 玛多县| 曲水县| 万宁市| 祁阳县| 沛县| 达州市| 奉节县| 桂林市| 民权县| 高邮市| 久治县| 平昌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