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治理變革與中國的策略選擇:基于國際公共產品的視角
- 路楊
- 4136字
- 2022-07-27 17:03:50
第二節 全球金融治理的基本理論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起源與概念
信息技術與科技革命推動了金融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全球各國的金融活動緊密相關,各國的金融體系都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子系統。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的增加,但同時也帶來了貨幣金融危機等全球性金融問題。全球金融治理是與金融全球化相關的一個概念,產生于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需求,合理有效率的全球金融治理機制對解決全球性金融問題至關重要。
盡管全球金融治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才成為理論研究的焦點問題,但是全球金融治理實踐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西方發達國家以英國為主導建立了金本位制的國際貨幣體系,黃金作為貨幣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加上以自由貿易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體系,國際金融體系實現了資金的自由流動和自動調節。這一時期是全球金融治理的萌芽時期。黃金退出歷史舞臺之后,信用貨幣失去了自動調節的基礎,貨幣危機經常性爆發,而全球金融治理即是在貨幣金融和經濟危機的促進下變革和發展的。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IMF和世界銀行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這一時期金融全球化發展程度較低,銀行業在全球金融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全球各國的金融體制存在較大差異,可以說全球金融治理還處于初級治理階段。而1973年石油危機和美元危機之后,G7建立,共同商討如何應付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自此構建了以G7和IMF為核心的全球金融治理機制。然而,這一代表西方發達國家利益而把逐漸崛起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的機制,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暴露了其監管滯后、缺乏國際協調合作、合法性及代表性不足等缺陷。為應對金融危機,吸收了新力量的如G20和金融穩定論壇(FSF)等機制開始在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新一輪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
全球金融治理的理論研究的出現要晚于其實踐。G7在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后開始認識到要對國際金融架構進行改革的必要性,這是全球金融治理理論研究的起源。G7和IMF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救助中的不合理表現引發了人們對國際金融架構改革的高度關注。國際社會學術界、理論界提出了以“架構改革”為核心的不同的改革方案,而且對國際金融架構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全球金融治理作為全球治理的金融領域的一個子集開始發展起來,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成為學術界討論研究的焦點。對于全球金融治理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關于相關概念的表述前文文獻綜述中已做解釋,此處不再贅述。
二、全球金融治理與全球治理、全球經濟治理的關系
(一)全球治理與全球金融治理
全球治理理論是全球金融治理的理論淵源與基礎,全球治理理論在金融領域延伸與發展形成了全球金融治理理論,是全球治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兩者的理論均來自各類主體通過各種機制共同管理合作的實踐,全球治理側重的是全球性的綜合問題,全球金融治理側重的是全球金融領域的具體問題(26)。兩者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來看:首先,從治理目標上看,全球金融治理服從于全球治理推動人類和平發展的總目標,但在總目標下又有維持國際金融穩定、提高金融效率的具體目標,即總目標中關于金融領域要實現的子目標。其次,從治理主體上看,兩者的治理主體基本一致,但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是國家間尤其是正式的國際組織如IMF、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非正式的金融合作平臺G20。再次,從治理內容上來看,全球金融治理的內容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全球治理內容的一個子集,是全球治理中關系能否促進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增加人類福祉的重要一環。最后,從治理方式上看,全球金融治理也擁有比全球治理相對完善成熟的機制。例如“二戰”后為穩定國際金融體系建立的IMF、世界銀行,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美元危機”建立的G7,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G20機制及FSB的發展等,均是為解決全球性金融問題而建立的較成熟的機制。
(二)全球經濟治理與全球金融治理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全球金融治理與全球經濟治理有著相似的歷史演變進程和治理目標,甚至概念也相同。本書認為,兩者既有緊密聯系又有各自邊界,不能混為一談。從與全球治理的關系上來說,兩者的理論淵源與基礎都是全球治理理論,兩者的研究內容也都是全球治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目標都服從于全球治理的大目標,也都擁有與全球治理一致的各類治理主體。從研究內容上說,全球經濟治理的領域比全球金融治理要更加廣泛和復雜。全球金融治理是隸屬于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個子領域,是全球經濟治理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與拓展。金融是經濟的基礎,因此全球金融治理是全球經濟治理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從實踐上來說,全球金融治理的早期實踐要早于全球經濟治理,治理的開端源于貨幣金融領域,如金本位制的建立。從治理目標上來說,兩者都是要實現全球治理的和平發展的總目標,但兩者卻有著不同的直接目標。全球經濟治理的直接目標與促進經濟增長相關,而全球金融治理的直接目標與維護金融穩定、提高金融效率有關。全球金融治理有其特有的金融屬性與金融實務,其治理必須要建立在全球金融格局的經驗基礎之上。
三、全球金融治理的特點
從全球金融治理與全球治理、全球經濟治理的關系梳理中,可以總結出全球金融治理的如下特點:
首先,非同步性。全球金融治理與全球治理并非同步發展,其要早于全球治理的發展。因此,即便是處于全球秩序混亂的狀態,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全球治理被全球武力大戰所取代,全球金融治理下的全球金融秩序依然在起作用。如在冷戰時期,歐洲建立了歐洲美元市場,雖然美國和蘇聯中斷了很多方面的交往,但貨幣方面仍然可以通過第三方順暢流通。
其次,獨立性。全球治理雖然會影響到全球金融治理,但全球金融治理并不全部依靠全球治理的存在而存在。在全球治理面臨困境的情況下,全球金融治理有可能繼續發揮自身的作用。這是因為金融是經濟活動的基礎要素。
再次,標準的一致性。國際貨幣體系是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在金本位時期,在便利貿易和價值認同的基礎上,黃金成為統一的國際貨幣,而且在短期內不會隨各國政府的偏好而改變。即使全球治理處于戰爭混亂的狀態,這種一致的標準也會使全球金融治理下的國際貨幣體系統一且堅固。
最后,不可逆性。從歷史現實看,全球金融治理的發展歷史一直是一個單一不可逆轉的過程。如國際貨幣體系中,貨幣從貝殼等實物貨幣發展到信用貨幣紙幣的歷史過程,不會出現逆轉的情況。在當前的信用貨幣社會,所有嘗試重回金本位的努力都不會有實現的可能性。
四、全球金融治理理論的基本內容
全球金融治理理論的基本內容也包括治理目標、治理主體、治理對象、治理方式、治理成效等。
(一)治理目標
全球金融治理的目標是彌補與金融全球化發展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不相適應的全球金融治理機制的缺陷,實現全球金融治理合法性、有效性、公平性的提升;建立有效的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督、管理機制,構建廣泛的、有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網,增強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最終實現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及金融效率的提高。
(二)治理主體
全球金融治理的治理主體同全球治理一樣也包括國家、國際組織、全球公民社會及跨國公司等。在缺乏世界統一政府的情況下,國家是全球金融治理主體的最重要的核心和主導,大國主導了全球金融秩序的構建,在歷史上的較長時期,全球金融治理不能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話語權,具有明顯的霸權治理的特點。主權國家治理中采取的政策符合自身國家利益,但往往未考慮全球整體利益,難以滿足全球金融治理主體的需要。由超主權主體在解決全球性金融問題中承擔重任符合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國際組織逐漸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主體,其滿足了金融全球化的現實需求,應當在未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正式的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等)和各種非正式的平臺(如G20、FSB等),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主體作用和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全球公民社會及跨國公司等非政府部門的治理主體主要在微觀金融領域發揮作用,這些部門主要包括國際證券協會、國際一級市場協會、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等。隨著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形成統一的金融市場,這些非政府部門適應了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形成了全球統一的金融標準與規則,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未來應繼續發揮微觀金融領域的治理作用,使其與宏觀金融治理領域緊密聯系,共同促進全球金融治理的發展。
(三)治理對象
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帶來的全球性金融問題是全球金融治理的治理對象(27)。全球性的金融問題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與全球資本流動缺乏有效監管的問題,金融泡沫膨脹的問題,金融危機不斷爆發的問題,如何提高金融效率的問題,等等。具體來說,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治理對象包括有效管理經濟金融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監管全球流動性、維持匯率及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穩定性等。在國際金融機構體系中,治理對象是改革IMF等核心金融治理機構以提高其有效性和公允性。在國際金融監管中,治理對象包括以FSB為主導構建全球統一的金融監管框架、完善全球金融監管知識體系、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協調與合作、構建高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網。
(四)治理方式
全球金融治理通過合理的國際原則、規范、機制安排來實現治理目標。機制安排通常通過各種組織來實現。IMF、世界銀行、FSB等正式的國際組織是全球金融治理傳統的重要機制,而非正式的G20機制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平臺,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其他國際經濟組織產生重要的影響。此外,全球金融治理還通過區域金融治理來實現。一個成熟的區域金融治理機制可以通過擴大外延、強化與周邊國家的多邊合作的方式,推動廣泛意義上的全球金融治理機制的改革。在全球層面的治理機制改革難以為繼之時,區域治理的改革成為一種新的思路和途徑。如國際儲備貨幣體系難以根本性地完全改革,區域間的貨幣金融合作開始廣泛開展,金磚國家的金融合作、亞洲貨幣合作等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些區域貨幣金融合作的成果未來會在較大程度上推動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改革完善。
(五)治理成效
全球金融治理的成效主要是評估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衡量全球金融治理成效的標準包括:全球金融穩定程度,金融資源分配的合理程度,金融效率的高低程度,等等。多數學者認為全球金融治理能夠有效維護穩定公平的國際秩序,治理的成效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評估標準來衡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