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亞國家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與政策選擇研究
- 薛小榮等
- 1213字
- 2022-07-27 10:56:53
三、“一帶一路”開啟中國—中亞國家投資新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參與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日益增多,各方積極探討發展戰略規劃的對接,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落實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早期的務實合作成果。“一帶一路”倡議在地區甚至全球層面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都在增強,將會極其深刻地改變國際經濟格局,對重塑亞歐大陸在世界舞臺上的特殊角色與地位,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亞歐大陸是全球陸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陸。在人類數千年的發展史上,亞歐國家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扮演著主要甚至主導角色,經濟、文化最為發達,國家和民族的交往、融合最為頻密,誕生過不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引領過科學、文化、技術創新的潮流,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在亞歐大陸各國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古代絲綢之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研究的亞歐問題中,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十分重視對中亞國家與我國經濟、投資、貿易等問題的研究。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得到世界百余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參與與支持,更是在中亞國家,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得到重視。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總體上是積極的,反應是熱烈的。當然,在具體問題上,人們對“一帶一路”建設到底要做什么還沒有清晰的認識。盡管中國—中亞國家分別簽署了多個項目的初步協議,建立了不少企業,但遺憾的是,這些國家的人民對簽訂協議的項目到底是什么還缺乏廣泛的認識,在各州(地)開辦企業,人們需要知道它們是干什么的,是否環保、是否符合其標準和規定,對其是否有利。如果中國伙伴努力作更多介紹說明,將有助于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
個別中國企業的項目因為當地居民對環保標準情況不滿意而未能落地,這是正常現象。當居民表達出自己的擔憂和觀點時,政府做出適當反應,順應民意,解釋、說明和消除這些疑問是必要的。
中國—中亞國家合作取得了初步的進展,但目前在投資方面的難點,一是存在地緣政治性質的困難,這是與國家間分歧、歐亞空間摩擦有關的風險。二是與世界經濟發展有關,一些國家對世界貿易能否增長以及能維持多大增速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也包括中國—中亞國家之間的貿易。對于能多快提升至我們談論的貿易、投資額水平,目前也存在一定疑問。三是與“一帶一路”項目本身有關,國際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效性和前景存在不同觀點。
盡管存在以上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樂觀的,中國經濟增長越快,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國家就越穩定。對我國來說,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速非常重要,中國政府還在下大力氣,正在向資本密集型產業投入更多的金融資源,在重組信貸金融市場方面推行具有進取性的政策,中國經濟有很多機會保證未來三四年維持6.5%的增長水平,這足以令投資者和出口國家對中國的增長前景有足夠信心,“一帶一路”建設將開啟中國—中亞國家經濟貿易投資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