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能源統計與核算研究
- 胡潤青 任東明 劉建東
- 1563字
- 2022-07-27 10:46:56
前言
本書的研究包括兩個階段。2017年至2018年開展的第一階段研究是非電可再生能源數據統計工作方案研究與設計。非電可再生能源是指除電力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熱力(太陽能供熱、生物質能供熱、地熱能供熱等)、氣體燃料(生物質沼氣、生物質天然氣等)和液體燃料(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多數非電可再生能源項目規模小、自建自用,缺少穩定、可計量、可核查的數據來源,其統計上報制度和核算方法等各個環節都亟待研究和建立。太陽能熱水系統、沼氣、地源/空氣源熱泵等戶用、小型可再生能源項目從生產端到消費端都很難納入國家的統計體系,是可再生能源統計的難點和薄弱環節。研究團隊通過大量的調研、資料收集和整理,研究分析非電可再生能源在數據收集、指標體系、調查報表制度、統計核算方法等各個環節的現狀和問題,既包括非電可再生能源統計的總體問題和難點,也包括各種技術的統計難點;研究設計了非電可再生能源統計體系,以期將非電可再生能源納入國家能源統計體系。2019年開始的第二階段研究拓展至所有可再生能源的統計與核算研究。在第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統計核算研究,包括等效替代法和當量法兩種能源核算方法的影響;深入研究分析國際可再生能源統計的制度和核算方法,包括聯合國統計署等國際機構的能源統計準則,以及歐盟可再生能源統計核算方法等;完成了包括電力和非電力的全品種的可再生能源統計與核算研究。
本書共有十章,第一章為能源統計制度,第二章為可再生能源的定義和品種,第三章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第四章為可再生能源的統計現狀,第五章為可再生能源統計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第六章為可再生能源技術統計研究,第七章為可再生能源的統計核算方法研究,第八章為非電可再生能源統計體系的研究設計,第九章為國際非電可再生能源統計研究,第十章為歐盟可再生能源統計指標和計算方法。
本書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牽頭負責,聯合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北京市計科能源新技術開發公司、山西省統計局、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嘉澍咨詢公司等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統計兩個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研究組成員有胡潤青、任東明、劉建東、孫培軍、焦有梅、藺一、竇克軍、劉堅、楊光曦、郝波、郭志強、葛慧、Adrian Whiteman、Tobias Rinke。作為研究負責人,胡潤青負責本書的總體設計、工作協調、書稿起草和審閱。書稿執筆人有:胡潤青、任東明、劉建東、孫培軍、焦有梅、藺一、竇克軍、劉堅、Adrian Whiteman、Tobias Rinke。
本書的研究撰寫得到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得到了北京市統計局、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農業農村部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德國國際合作公司(GIZ)等合作單位的支持和幫助。課題組的調研工作得到了能源和統計兩個領域的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些單位參加調研、座談和技術研討,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基礎資料和研究建議。在此對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單位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第一階段研究得到了國家能源局/世界銀行及全球環境基金“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CRESP)的經費支持,是CRESP“非電可再生能源數據統計工作方案研究及設計”課題的產出之一;感謝CRESP項目辦公室和世界銀行專家團隊的一貫信任和支持。
可再生能源統計與核算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可再生能源技術種類眾多,不同品種可再生能源的統計條件有很大的差異;同時,研究涉及可再生能源和統計兩個領域,研究難度頗大。課題組雖然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座談和研究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受時間和研究水平所限,研究成果難免有所疏漏,不足之處,請專家、同仁、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