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能源統計指標和核算

一、能源統計基本架構

我國能源統計專業起步較晚,長期以來,能源統計分散在工業、物資、外貿、商業、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公用事業等各有關專業統計報表中。20世紀80年代初,以編制能源平衡表(包括地區能源平衡表)為標志,才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能源統計體系。1982年,國家統計局設立專門的能源統計機構。1986年,建立能源統計制度。2006年,為加強節能工作,制定了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了國家及地方能源統計制度,對節能進展情況進行監測,每年定期公布省(自治區、直轄市)節能工作和節能目標完成情況。2008年,國家統計局成立能源統計司,加強能源和節能統計工作。目前,能源統計的任務主要包括:能源建設、生產、銷售、庫存、進出口、消費調查統計,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購進、消費統計,主要耗能產品綜合能耗調查統計,地區和全國能源平衡表編制,能源效率、能源經濟效益、能源環境統計等。

我國能源統計由于涉及面廣且對國民經濟影響大,除統計機構外,許多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以及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也進行能源生產、消費、運銷、耗能設備和器具、能源效率、能源技術經濟、可再生能源、能源環境等專業調查統計,以及統計分析和預測。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由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調查,能源進出口由海關總署調查,等等。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能源統計形成了以國家政府統計部門為主,相關部委、行業協會為重要補充的統計工作體系,為全面完成能源統計各項任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能源統計指標

(一)能源統計基礎指標

能源統計基礎指標涵蓋了反映能源供應、加工轉換、輸配和消費各個過程的基礎性統計指標。主要有:

(1)一次能源供應統計指標。主要包括生產量、進口量(調入量)、出口量(調出量)、裝機容量等指標。

(2)能源加工轉換統計指標。主要包括能源加工轉換投入量、能源加工轉換產出量、能源加工轉換效率、能源加工轉換損失量、能源加工轉換損失率等指標。

(3)能源流轉統計指標。主要包括能源產品銷售量、能源庫存量、能源價格等指標。

(4)能源消費統計指標。包括終端消費量、中間消費量等指標。

(二)能源經濟效益指標

能源經濟效益是指投入能源與產出成果的比較。能源經濟效益體現在能源系統的整個過程,存在于任何經濟形態之中,可以從多方面、多層次反映能源系統流程各個領域的投入與產出情況,以及能源合理有效的利用程度。能源經濟效益指標主要有宏觀能源經濟效益指標和微觀能源經濟效益指標。

(1)宏觀能源經濟效益指標。該指標反映全社會國民經濟的效益情況。主要包括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人均綜合能源消費量、人均生活用能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標。

(2)微觀能源經濟效益指標。該指標反映基層企業、單位等微觀主體能源經濟效益的情況。主要包括單位產品產量綜合能源消耗量、單位產品產量單項能源消耗量、單位可比產品能源消耗量等指標。

(三)可再生能源統計指標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從供應和消費兩個環節反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主要統計指標包括產量、進口量、出口量、消費量等。

三、能源統計品種及統計范圍規定

(一)能源生產品種及統計范圍規定

1.能源生產統計品種

能源生產統計品種目錄見表1-4。

表1-4 能源生產統計品種目錄

續表

2.能源生產品種統計范圍規定

原煤:指煤礦生產的、經過驗收符合質量標準的原煤,即從毛煤中選出規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黃鐵礦等雜物)并且絕對干燥灰分在40%以下的原煤。絕對干燥灰分雖在40%以上,但經有關部門批準開采,并有消費需求的劣質煤,亦應計入原煤產量。原煤分為無煙煤、煙煤、褐煤,煙煤又分為煉焦煙煤和一般煙煤兩種。原煤不包括石煤、泥煤(泥炭)和伴隨原煤生產過程而采出的煤矸石。

洗精煤(用于煉焦):指原煤經洗選加工后,灰分較低、熱值較高的用于煉焦的洗選煤產品,一般為煉焦選煤廠洗選產出。用于煉焦的洗精煤灰分較低,一般不超過12.5%。

其他洗煤:指除用于煉焦的洗精煤以外的其他洗選煤產品。

煤制品:指以原煤為原料制成的各種煤制品,包括水煤漿、型煤、煤粉等。

原油:指各種碳氫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通常呈暗褐色或者黑色液態,少數呈黃色、淡紅色、淡褐色。原油產量計算方法有兩種:正算法和倒算法。正算法,是從生產角度出發,按生產工藝過程計算原油產量的方法。倒算法,是從銷售的角度出發,根據銷售量和自用量及期末、期初庫存差倒算出原油產量的計算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原油商品量=原油產量-生產自用量-原油損耗量。

天然氣:指以氣態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的混合物,由有機物質經生物化學作用分解而成,或與石油共存于巖石的裂縫和空洞中,或以溶解狀態存在于地下水中;主要成分為甲烷(占85%~95%),還有乙烷、丙烷、丁烷等,是一種優質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氣分為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

煤層氣: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質顆粒表面為主、部分游離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層水中的烴類氣體,是煤的伴生礦產資源,屬非常規天然氣。

煤制天然氣:指以煤為原料,經過加壓氣化后,脫硫提純制得的含有可燃組分的氣體。

液化天然氣:指液體狀態的天然氣,由氣態天然氣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液化而成,無毒、無色、無味,在-161℃下的密度約為425千克/立方米。

原油加工量:指直接進入蒸餾裝置及二次加工裝置加工的原油量。

汽油:將直餾汽油和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催化重整和經精制的熱裂化、焦化等)汽油按不同比例調和,加入適量抗氧防膠劑及金屬鈍化劑,必要時加入適量的抗爆劑(如加入抗爆劑還要加入著色劑)而制成。

煤油:包括燈用煤油、航空煤油。

燈用煤油:指由常減壓裝置蒸餾的直餾煤油或二次加工經加氫精制的不含裂化組分的適宜餾分,主要用于點燈照明和各種燃料器。

航空煤油:按國家規定的鑒定程序所通過的原料及生產工藝條件,由蒸餾裝置的直餾煤油或經加氫裂化、加氫精制生產的組分,單獨或復合加入必要的、有利于改進與提高航空煤油質量的添加劑制成。主要用于航空渦輪發動機燃料,根據所適用的工作環境溫度及發動機型號分為不同牌號。

柴油:指直餾柴油和經過精制的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熱裂化、加氫精制等)的焦化的柴油,以不同比例調和而成的成品油。

潤滑油:指以原油經常減壓蒸餾裝置和二次加工所得的餾分油為原料,經糠醛精制和溶劑脫蠟或壓榨脫蠟,再經白土或加氫精制工藝得到潤滑油基礎油,加入清凈、分散、抗氧、抗腐、抗泡等添加劑調合而成。

燃料油:包括船用燃料油、重油或其他燃料油。燃料油分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企業作為商品銷售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企業用作燃料和化肥、化工原料的自用油。

石腦油:屬一部分石油輕餾分的泛稱;用途不同,餾程亦不同。餾程自初餾點至220℃左右,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其中70~145℃餾分稱輕石腦油,是生產芳烴的重整原料;70~180℃餾分稱重石腦油,用作生產高辛烷值汽油。用作溶劑時,稱作溶劑石腦油;來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劑油也稱作重石腦油或溶劑石腦油。

溶劑油:指以蒸餾裝置的直餾汽油組分或催化重整的抽余油為原料,經精制、分餾而制成,按餾分不同分為不同牌號,用途也不同。

石蠟:指從石油、頁巖油或其他瀝青礦物油的某些餾出物中提取出來的烴類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固體烷烴,無臭無味,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固體。

液化石油氣:亦稱液化氣或壓縮汽油,是煉油精制過程中產生并回收的氣體在常溫下經加壓而成的液態產品。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脫硫后可直接用作燃料。

石油焦:指以原油經常減壓裝置蒸餾所得的渣油,或以重油為原料、經焦化裝置生產而得。主要用于制造石墨電極、碳素、碳化硅、碳化鈣等產品,也可直接作為冶煉、鑄煅工藝的燃料。

石油瀝青:指由原油經常減壓裝置蒸餾直接獲得的渣油制品,也可以用減壓渣油作為原料并經過氧化,溶劑脫出的瀝青再經適度氧化或調合而成。

煉廠干氣:指煉油廠煉油過程中產生并回收的非冷凝氣體(也稱蒸餾氣),主要成分為乙烯、丙烯和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其他石油制品:指石油加工過程中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煉廠干氣、石腦油、潤滑油、石蠟、溶劑油、石油焦、石油瀝青以外的其他煉油產品。

焦炭:指將各種經過洗選的煤炭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隔絕空氣的高溫炭化室內經過熱解、縮聚、固化、收縮等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形成的固體燃料。

發電量:指電廠(發電機組)在報告期內生產的電能量。它是發電機組經過對一次能源的加工轉換而生產出的有功電能數量,即發電機實際發出的有功功率(千瓦)與發電機實際運行時間的乘積。

火力發電:指利用煤炭、燃油、燃氣、生物質等燃料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火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發電方式,包括燃煤發電,燃氣發電,燃油發電,余熱、余壓、余氣發電,生物質發電等。

水力發電:指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輪發電機產生電力的一種發電方式,也就是將水的勢能轉為水輪機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包括抽水蓄能發電。

核能發電:指利用原子反應堆中核燃料(例如鈾)緩慢裂變所釋放的熱能產生蒸汽驅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的一種發電方式。

風力發電:指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

太陽能發電:指先將太陽光或能轉化為熱能,再將熱能轉化成電能或者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發電方式,主要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太陽能光熱發電。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發電方式。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發電的方式。

其他發電:指不屬于上述各類的發電形式。

煤氣:指煤、焦炭、半焦等固體燃料與燃料油等液體燃料干餾或氣化所產生的可燃氣體。包括焦爐煤氣、高爐煤氣、發生爐煤氣等。

焦爐煤氣:指煉焦過程中,煤炭經高溫干餾后,在產出焦炭和其他焦化產品的同時產生的可燃性氣體,是煉焦產品的副產品。

高爐煤氣:指煉鐵過程中從高爐爐頂逸出的可燃性氣體,是煉鐵過程的副產品。

發生爐煤氣:指燃料在煤氣發生爐中氣化得到的可燃性氣體。依據所用氣化劑,發生爐煤氣分為空氣煤氣、混合煤氣、水煤氣、半水煤氣、油煤氣等。

生物乙醇:指以淀粉質、糖質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制得乙醇,脫水后,再添加變性劑(車用無鉛汽油)變性的燃料乙醇,也稱為變性燃料乙醇。

生物柴油: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櫚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油,通過酯交換或熱化學工藝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

(二)能源消費品種及統計范圍規定

1.能源消費統計品種

能源消費統計品種目錄見表1-5。

表1-5 能源消費統計品種目錄

續表

2.能源消費品種統計范圍規定

具體品種范圍規定同生產產品規定。除此之外,明確了對現實中具體幾種產品加工轉換計算的相關規定。

天然氣:企業購入天然氣,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后,又以天然氣為產品進行銷售,這種情況下不作加工轉換計算,天然氣消費量只計算加工過程中的損失部分(如果沒有損失,則消費量為“0”)。

成品油:企業購入某種成品油,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后,又以這種成品油為產品進行銷售(購入和銷售的產品在統計上為同名稱的產品),這種情況下不作加工轉換計算,其消費量只計算加工過程中的損失部分(如果沒有損失,則消費量為“0”)。但是企業購入某種成品油,經過某種生產工藝加工成另外一種產品,比如將重油加工成汽油、煤油等輕質油或其他石油制品,這種情況應視作加工轉換,并按照能源加工轉換的統計規定,填報相應產品的投入量和產出量。

熱力:指可提供熱源的熱水、蒸汽。在統計上要求外供熱力作為產量統計,外購熱力作為消費統計,自產自用和生產過程中處于中間環節消費的熱力不統計。

熱力的計算:蒸汽和熱水的熱力計算,與鍋爐出口蒸汽、熱水的溫度和壓力有關。

計算方法:

第一步:確定鍋爐出口蒸汽和熱水的溫度和壓力,在焓熵圖(表)查出對應的每千克蒸汽、熱水的熱焓。

第二步:確定鍋爐給水(或回水)的溫度和壓力,同樣在焓熵圖(表)查出對應的每千克給水(或回水)的熱焓。

第三步:求第一步和第二步查出的熱焓之差,再乘以蒸汽或熱水的數量(按流量表讀數計算),所得值即為熱力的量。

如果企業不具備上述計算熱力的條件,可參考下列方法估算:

第一步:確定鍋爐蒸汽或熱水的產量。產量=鍋爐的給水量-排污等損失量。

第二步:確定蒸汽或熱水的熱焓。熱焓的確定分以下幾種情況。

(1)熱水:假定出口溫度為90℃,回水溫度為20℃,閉路循環系統每千克熱水的熱焓按20千卡計算,開路供熱系統每千克熱水的熱焓按70千卡計算。

(2)飽和蒸汽:壓力為1~2.5千克/平方厘米、溫度為127℃以下時,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620千卡計算;壓力為3~7千克/平方厘米、溫度為135~165℃時,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630千卡計算;壓力為8千克/平方厘米、溫度為170℃以上時,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640千卡計算。

(3)過熱蒸汽:壓力為150千克/平方厘米。200℃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650千卡計算;220~260℃,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680千卡計算;280~320℃,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700千卡計算;350~500℃,每千克蒸汽的熱焓按750千卡計算。

第三步:根據確定的熱焓,乘以產量,所得值即為熱力的量。

對于中小企業,若以上條件均不具備,那么當鍋爐的功率在0.7兆瓦左右時,1噸/小時的熱水或蒸汽按相當于60萬千卡的熱力計算。

余熱余壓:指企業生產過程中釋放出來多余的副產熱能、壓差能,這些副產熱能、壓差能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回收利用。余熱余壓回收利用主要來自高溫氣體、液體、固體的熱能和化學反應產生的熱能。

煤矸石(用于燃料):煤矸石是采煤過程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是一種在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含碳量較低、比煤堅硬的黑灰色巖石,可用作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的燃料。

城市生活垃圾(用于燃料):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中的單位和居民在日常生活及生活服務中產生的廢棄物,可用作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的燃料。

工業廢料(用于燃料):工業廢料是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品(如工業廢渣、工業廢氣等),可用作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的燃料。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如沼氣、薪柴、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

其他燃料:指除上述能源消費品種以外的用于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的燃料。

四、能源統計數據來源渠道

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調查統計,由政府統計部門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調查;交通運輸有關數據由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調查;居民生活能源消費由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調查;能源進出口由海關總署調查。

五、能源標準量的折算方法

(一)燃料熱值

燃料熱值亦稱燃料發熱量,指單位質量(指固體或液體)或單位體積(指氣體)的燃料完全燃燒,燃燒產物冷卻到燃燒前的溫度(一般為環境溫度)所釋放出來的熱量。燃料熱值有高位熱值與低位熱值兩種。

高位熱值是指燃料在完全燃燒時釋放出來的全部熱量,即在燃燒生成物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時的發熱量,也稱毛熱。

低位熱值是指燃料完全燃燒,其燃燒產物中的水以蒸汽狀態存在時的發熱量,也稱凈熱。

各國對燃料熱值的選擇不同,一些國家采用高位熱值,如日本、美國等。我國是按低位熱值換算的。煤和石油高、低位熱值相差約5%,天然氣和煤氣高、低位熱值相差近10%。

(1)當量熱值。亦稱理論熱值(或實際發熱值),是指某種能源一個度量單位本身所含熱量。

(2)等價熱值。指加工轉換產出的某種二次能源與相應投入的一次能源的當量,即獲得一個度量單位的某種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熱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個度量單位的某種二次能源,等價于消耗了以熱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3)實際平均熱值。亦稱平均發熱量,指相同品種、不同品質能源的實測發熱量的加權平均值。

實際平均熱值的計算:

其中:Q為某種能源實際平均熱值(千卡/千克);Qi為某種第i批次(或第i等級品質)能源實測低位熱值(千卡/千克);Ei為某種第i批次(或第i等級品質)能源實物量(千克);∑QiEi為某種能源的總熱量(千卡);∑Ei為某種能源的實物總量(千克)。

(4)熱值的計量。熱值的計量單位有焦耳和卡。

焦耳:功、能、熱的國際制單位。焦耳的定義是:1牛頓的力(1牛頓=1千克·米/秒2)作用于質點,使其沿力的方向移動1米距離所做的功稱為1焦耳。在電學上,1安培電流在1歐姆電阻上,在1秒內所消耗的電能稱為1焦耳。1焦耳=1牛頓·米=1瓦特·秒。

卡:1克純水在標準氣壓下溫度升高1℃所需要的熱量稱為1卡。在測量熱量時有不同的環境溫度標準,因此熱量單位分為20℃卡、15℃卡。20℃卡是指在標準氣壓下,1克純水溫度從19.5℃升高至20.5℃所需要的熱量。同理,15℃卡是指在標準氣壓下,1克純水溫度從14.5℃升高至15.5℃所需要的熱量。我國目前使用的有20℃卡、國際蒸氣表卡、熱化學卡。國際蒸汽表卡是指15℃卡,由于它是在1956年倫敦第五屆國際蒸汽大會上確定的,所以叫國際蒸汽表卡。熱化學卡是人為規定的卡。

固體或液體燃料的發熱量單位:千卡/千克或千焦耳/千克。

氣體燃料的發熱量單位:千卡/標準立方米或千焦耳/標準立方米。

(5)熱值的換算。我國熱量通常是用卡來計量的。如果用焦耳表示熱量,則需要將卡換算成焦耳。換算關系:

1 20℃卡=4.181 6焦耳

1國際蒸汽表卡=4.186 8焦耳

1熱化學卡=4.184 0焦耳

(二)標準能源的規定和折算

標準能源指將不同品種、不同品質的能源按照規定的標準換算成同一熱值標準計量單位的能源量。由于煤、油、燃氣等各種能源質量不同,所含熱值不同,為了各種能源的求和、對比和分析,必須將其換算成標準能源,比如通常使用的標準煤(煤當量)、標準油(油當量)。

1.標準煤

標準煤亦稱煤當量,指具有統一規定的標準熱值的一種能源標準計量單位。我國規定每千克標準煤的熱值為7 000千卡。把不同品種、不同品質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熱值,以7 000千卡為一個計量單位換算成標準燃料,即為標準煤。

折標準煤系數的計算:

其中:Ec為某種能源折標準煤系數(千克標準煤/千克);Q為某種能源實際平均熱值(千卡/千克);7 000為標準煤熱值(千卡/千克標準煤)。

2.標準油

亦稱油當量,指具有統一規定的標準熱值的一種能源標準計量單位。目前國際上沒有統一的油當量標準,我國采用的每千克標準油熱值為10 000千卡。把不同品種、不同品質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熱值,以10 000千卡為一個計量單位換算成標準燃料,即為標準油。

折標準油系數的計算:

其中:Ec為某種能源折標準油系數(千克標準油/千克);Q為某種能源實際平均熱值(千卡/千克);10 000為標準油熱值(千卡/千克標準油)。

3.標準能源折算

將實物量能源(以實物量單位計量)折算為標準量能源(以標準量單位計量),需要根據能源數量(實物量),并采用或參考其折標準量系數進行計算。計算公式:

Ee=Ep·Ec

其中:Ee為某種能源標準量(標準煤或標準油);Ep為某種能源實物數量;Ec為某種能源折標準量系數(折標準煤系數或折標準油系數)。

統計中需要特別注意不同數量級單位的轉換和變化,比如:克、千克、噸,升、立方米,卡、千卡、焦耳、千焦、百萬千焦等。

(三)主要能源品種的折標準煤參考系數

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見表1-6。

表1-6 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

續表

續表

注:此表平均低位發熱量用千卡表示,如需換算成千焦耳,只需乘以4.181 6即可。

六、非電能源相關問題

(一)熱力的統計和核算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中,熱力的概念是可提供熱源的熱水、蒸汽。在統計上規定外供熱力作為產量統計,外購熱力作為消費統計,自產自用熱力不統計。這個規定說明:一是作為生產工藝當中消耗的中間產品的熱力沒有統計產出量;二是自產自用的熱力沒有統計產出量。

但在能耗核算當中,生產這部分熱力消耗掉的其他能源已經計入能源消費總量中。如要以熱力計算,那么就需要對生產熱力消耗掉的其他能源進行扣減。生產熱力消耗的能源品種主要是原煤、其他洗煤、燃氣、燃油及其他燃料,通過鍋爐燃燒生產熱力、蒸汽供使用。

(二)可再生能源用于供熱

各種可再生能源用于生產熱力且熱力是商品能源的,已經被納入《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具體是由規模以上法人工業企業實施的“能源購進、消費與庫存”調查表和全社會能源平衡表納入,只不過這部分熱力的投入量沒有體現出是哪一種可再生能源品種,而是均歸入“其他能源”目錄。

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對熱力的統計規定是,單位自產自用的熱力可以只統計生產熱力消費的能源量,而不統計熱力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兩者相等)。據此估計,非商品熱力的生產也有使用可再生能源品種的,只是沒有列出具體統計項目。還有可再生能源用于供暖的,如地熱在區域內供暖的,相關地區統計部門在編制年度能源平衡表時大多也進行了估算計入,同樣也被歸入“其他能源”目錄。

(三)國內外熱力在終端能源占比差異分析思路

對于“國外熱力在終端能源中的占比在45%左右,而我國只有5%”這種情況,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分析:一是具體分析對比國和中國對于熱力的概念和統計范圍、口徑是否一致;二是對國外和中國的產業結構占比進行具體分析,結構不同,對熱力的需求也不同;三是對中國的非商品熱力,即自產自用的熱力進行分析估算,計入熱力總量后再進行對比。實際中有一部分熱力是作為中間產品使用的,需按行業(主要在工業行業的制造業)做抽樣調查來分析推算。另一部分是自產自用,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用于冬季取暖,可通過質監系統存量鍋爐運行情況和對能源平衡表中終端能源消費部分的原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燃氣、燃油、其他能源等品種的分析,確定哪些品種有多大量用于這部分消費,折成熱力計算對比。

(四)可再生能源用于其他消費

據調研,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已有部分作為石油制品銷售給油品經銷商,從而進入了消費環節,這部分已經被納入油品消費統計中。同樣,可再生能源作為燃料(生物沼氣、生物天然氣)進入各產業、行業以及居民生活消費中的部分,在實際統計中,也在能源平衡表中進行了統計。

比如,北京市統計局依據當地工作需要建立了第二、第三產業一定規模以上企業單位的可再生能源統計調查,這些數據也成為國家編制全國能源平衡表的可再生能源部分的重要數據支撐。

(五)電量的能源標準量折算方法

我國能源消費長期以來以煤為主,標準能源也是以標準煤來折算。目前在基層統計中,每個能源品種都是以當量值(能源品種本身具有的熱量)來折算標準量;在綜合核算地區能源消費總量時,電則以等價值(發一度電消耗的標準煤量)來折算,其余品種不變。以等價值核算的能源消費總量和以當量值核算的能源消費總量的差額等于報告期的發電標準煤耗和當量值折標系數之差再乘以報告期用電總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巧家县| 贵南县| 隆回县| 弥勒县| 石城县| 洞口县| 饶阳县| 会东县| 罗定市| 迁西县| 佛教| 南乐县| 正定县| 九龙坡区| 梨树县| 九龙坡区| 赞皇县| 周口市| 鹿泉市| 彭水| 阿鲁科尔沁旗| 建湖县| 静海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防城港市| 浪卡子县| 称多县| 抚远县| 乐至县| 永平县| 桂阳县| 南京市| 靖远县| 库尔勒市| 越西县| 洪雅县| 田东县| 正阳县| 台州市|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