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視角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 李輝等
- 1887字
- 2022-07-26 19:18:42
序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支撐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然而“融資難”問題一直以來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桎梏。早在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為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英國金融產業委員會(Britain Financial Industry Committee)對英國的金融體系和企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形成了著名的《麥克米倫報告》。該報告認為英國存在資金供給方不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問題,即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資金缺口,這個缺口被稱為“麥克米倫缺口”。實際上,這個缺口迄今在國際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嚴重。
現有研究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銀企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問題促使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信貸配給;二是中小企業自身資產較少、抵押品不足,無法有效顯示自己的信用品質,因而受到銀行的信貸配給。因此,從理論上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是要幫助中小企業克服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融資質量。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過程中,形成了有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和做法。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單靠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無法解決“融資難”問題,許多發達國家普遍采取各種金融支持政策手段,力求建立多種融資渠道,為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便利。這些成功經驗和做法對解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互聯網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互聯網金融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產業的聯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對現有中小企業融資的理念、標準、模式、運行結構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挑戰。同時,互聯網金融也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新機遇。互聯網金融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互聯網金融降低了融資成本。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使信息處理成本、金融機構的管理成本和監督成本顯著降低。其次,互聯網金融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借助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平臺可以利用平臺積累的數據,對資金需求者的信息進行全面調查,準確評估中小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最后,互聯網金融提升了融資效率。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大數據、云計算可以實現資金供需雙方信息的高效匹配,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并且具有審批手續簡單、審批流程簡化的優點,有助于中小企業資金運作效率的提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新挑戰,也開辟了新路徑。因此,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金融要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就應該從政策支持、模式創新和風險監管等多個維度作出改變。這也是本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既有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又有微觀經濟運行問題;既有市場機制的原因,又有體制因素的影響,需要加以系統分析,對癥施策。本書由8章構成,遵循“文獻梳理→比較分析→現狀考察→機理探究→模式構建→政策建議”的邏輯鏈條。其中,第1章為導論,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研究內容及框架、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章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國內外研究進行了全面梳理;第3章對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體系和融資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從中挖掘對我國有益的借鑒和啟示;第4章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分析;第5章為互聯網金融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分析;第6章為互聯網金融視角下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分析;第7章為中國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的風險監管分析;第8章為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書完稿之際,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時,風險抵御能力天生較弱的中小企業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遭遇了雪上加霜般的打擊。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出手,出臺支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我國多地也出臺了政策,以減輕疫情對中小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影響,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例如,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這是全國首個地方政府層面出臺的支持中小企業渡過疫情難關的政策文件。在金融支持方面,蘇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兩個確保”,即確保2020年中小企業信貸余額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額,確保2020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這“兩個確保”對于蘇州市中小企業順利渡過難關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本書的研究也可以為身處困境中的中小企業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李輝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