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零售企業會計、納稅、查賬真賬實操
- 索曉輝編著
- 2252字
- 2022-08-09 17:16:46
第四節 貨幣資金涉及的稅務問題
一、庫存現金長短款問題
庫存現金長短款是指在盤點和核對庫存現金時,發現除挪用現金、“白條”抵庫、超限額留存現金等情況以外的原因的庫存現金日記賬余額與庫存現金數額不符。
例2-11
某小型零售企業的出納員張某2019年9月在兩天中分別發現公司的庫存現金短缺30元和溢余100元,但是沒有找出原因。為了保全自身的面子,同時又考慮到兩次賬實不符的金額非常小,于是決定采取下列辦法進行處理:短缺的庫存現金自掏腰包;溢余的庫存現金自己暫時收起來。
分析:
該公司的出納員張某的處理方法是錯誤的,其直接的后果可能會掩蓋公司在庫存現金管理與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可能表明該公司存在重大的經濟問題。
解決方法:
企業中出現庫存現金賬實不符的現象時應該按照相關的會計規定進行處理:如為庫存現金短缺,按應由責任人賠償部分后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庫存現金”,按實際短缺的金額扣除應由責任人賠償部分后的金額,借記“管理費用”科目,按實際短缺的金額,貸記“庫存現金”科目。如為現金溢余,按實際溢余的金額,借記“庫存現金”科目,按應支付給有關人員或單位部分后的金額,貸記“其他應付款”科目,按實際溢余的金額超過應支付給有關人員或單位部分后的金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不開發票、截留現金的問題
“偷稅”是指納稅單位和個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用欺騙、隱瞞等手法逃避納稅的行為。“漏稅”是指納稅人因無意而發生的漏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兩者的區別是:性質不同:“偷稅”是故意違反稅收法規的行為,“漏稅”則是無意發生的漏繳行為;處罰不同:對于“漏稅”的納稅人,除限期追補漏繳稅款外,還可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倍以下的罰款。而對“偷稅”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偷稅款外,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例2-12
某超市銷售的對象有企業也有個人,個人采購經常采用現金的方式,超市于是對銷售的這部分產品實行了開發票和不開發票兩個價格,如果客戶不要發票就實行一定優惠的價格。由于個人客戶對于發票索取不是很積極,超市就利用這一點,將累計10萬元不開發票的現金收入進行截留,根本不在會計賬簿上進行反映,導致少計提增值稅銷項稅額,少反映營業收入和所得稅。
分析:
在小微零售企業經營過程中,現金的收支要求比較嚴格,但由于部分企業的業務性質比較特殊,導致現金業務頻繁,這就給部分企業偷逃稅款提供了極大空間。與小微零售企業有業務往來的個人客戶有不索要發票的習慣,而有些公司為了躲避稅務機關的監控,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也會以各種方法拒絕為客戶開具發票或開具假發票;有些公司為了“節省”發票,甚至推出了不開發票打折、送禮物、抽獎等多種“優惠”,造成部分現金收入不納入賬務核算。由于稅務部門對于營業收入主要是對發票進行核查,通過對比開具發票的金額和賬務上反映的金額,確定當期收入金額,因此,小微零售企業為了達到能少開就少開的目的,偷逃稅款。
三、偷逃稅款、套開發票的問題
在發票的開具上存在一種“大頭小尾”的現象,所謂大頭小尾,是指發票的發票聯數額大,而存根聯數額小。開票方目無法紀,為了雙方利益,利用稅務機關監管的漏洞,為所欲為,達到雙方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據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規定,納稅人開具大頭小尾發票,隱匿經營收入,造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屬于偷稅行為。
例2-13
某超市經常在甲公司采購物品,數量較多,涉及的金額也較大。雙方同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甲公司由于經營利潤較高,想隱瞞部分收入,少計增值稅,而超市方面也想增加增值稅進項稅額,同時抵減部分利潤。于是雙方私下決定由甲公司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采用聯次分開套寫的方式,在發票聯上多開具銷售費用,而在存根聯與記賬聯少開具銷售費用,以達到雙方少繳稅的目的。
分析:
以上發票的套寫行為就是典型的“大頭小尾”的做法,這種做法更常見于手寫的發票,部分企業就利用這個漏洞,分開填寫發票聯和存根聯、記賬聯金額。現在雖然已經逐步普及計算機開票,但未能杜絕這種造假方式,部分企業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還是可以一票兩開。此外,由于普通發票的使用現在還不需要通過金稅工程進行認證,普通發票偷稅比較隱秘,難以發現,部分公司利用普通發票大頭小尾使用發票。上述兩個公司都應該受到處罰,不僅需要補繳稅款,接受罰款,情節嚴重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蒙混過關,索取回扣的問題
“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下的有關明細賬,應有特定的、正當的業務需要,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將貨幣資金從銀行存款轉入上述其他有關專戶而未有合理、正當業務需要的問題。對于此類問題,檢查人員可以在審閱“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下有關存款專戶的借方內容發現線索或疑點,然后調閱會計憑證進行賬證核對,檢查分析設置這種存款專戶有無正當合理的業務需要,在此基礎上采用查詢的方法查證問題。
例2-14
某超市在“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下設置“外埠存款”明細賬核算外埠采購的銀行結算業務,經稅務檢查人員詢問,所采購的是A種產品。根據稅務檢查人員了解,該種產品本市也有生產且質量可靠,為什么采購人員要舍近求遠,花費大量運費?對此檢查人員會同該超市內部審計人員赴采購地聯合進行深入調查,結果顯示,是采購員為了索取可觀的回扣,蒙騙有關領導,在財會部門未加嚴格審查的情況下設置了這種存款專戶,僅回扣一項已達數萬元,由此虛增了庫存商品產品成本,也偷逃了企業所得稅。
分析:
有些企業的采購人員為了游山玩水或向銷售方收取大額的回扣,對能在本地購進的物資,故意到外埠采購,要求會計部門設置外埠存款或銀行匯票存款。其一旦得逞,不僅給企業造成損失,也必然影響了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