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三社聯動”的演進脈絡

2.1.1 “三社聯動”術語緣起

關于“三社聯動”術語是如何產生的,目前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考察,“三社聯動”術語最早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當時“三社”是指基層供銷社、信用社和鄉村經聯社;“聯動”是指“三社”相依,優勢互補,形成一支功能齊全、運行自如的基層服務隊伍,協調一致地為農業生產服務。(1)此語境下的“三社聯動”是對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總結,并非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語境中社區治理創新方式的概念所指。社區建設中“三社聯動”術語的前身和發源,目前普遍認同的考證是:在地方政府提出“兩工聯動”以及2004年由上海市民政部門提出“三社互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

社工與義工合作的“兩工聯動”模式率先在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提出并實踐,具體是指在社會服務中采用“社工引領義工開展服務,義工協助社工改善服務”的運行機制。后來又有很多提法,如在社工和義工(或志愿者)之外又增加了社區政工干部,稱為“三工聯動”,還有“兩工同行”等口號。目的都是以社區為平臺,以各類機構為載體,整合社工、義工的人力資源,實現“兩工”的聯動雙贏、互補互惠、互動共進,以提高社會服務質量,保障服務對象的基本權益。

“三社互動”概念由上海市民政部門2004年提出(3),是基于社區、社工、社團互動形成的“以社區為工作平臺、以社團為組織載體、以社工為隊伍抓手”分工合作的工作思路。隨著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的深度拓展,在“三社互動”基礎上,為進一步突出“三社”要緊密連接、協調互動、凝聚合力的特點,整合為“三社聯動”概念,目的是把分散的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聯系起來,形成合力,發揮1+1+1>3的整體效果。后來又衍生出眾多新提法,如將“兩工聯動”的主體內容相糅合,在“三社”基礎上增加了義工(或志愿者),形成“四社聯動”,或是增加了高校社團和社會力量等主體形成“五社聯動”等。

“三社聯動”的官方表述是從2010年以后才開始出現的。一般認可2013年11月民政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民發〔2013〕178號)中的表述:“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聯動服務機制。”(4)該意見出臺后,社區實務場景下工作人員以該表述作為官方對“三社聯動”的定義,后來在黨和政府出臺的多項相關政策文件中,又不斷豐富和完善了“三社聯動”的功能、任務和目標等內容。“三社聯動”本質上強調的是社區平臺、社會組織載體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之間互聯、互動與互通,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提供專業化服務,把矛盾化解在社區、把多元服務供給實現在社區的一種社會治理模式。(5)

無論是“兩工聯動”“三社互動”“三社聯動”,抑或幾社聯動,萬變不離其宗,“三社”是核心主體,都是從管理到治理、從科層到網絡、從單一主體到多元主體的話語轉換背景下展開社區建設敘事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阳朔县| 河间市| 新竹市| 沁阳市| 四子王旗| 渭南市| 巴林左旗| 临泽县| 阳谷县| 拜城县| 茶陵县| 怀柔区| 瑞昌市| 册亨县| 武乡县| 开平市| 堆龙德庆县| 天峨县| 堆龙德庆县| 广西| 长乐市| 行唐县| 丰镇市| 常州市| 建阳市| 红安县| 昆明市| 保靖县| 内乡县| 木兰县| 房山区| 合山市| 呼和浩特市| 宁晋县| 塘沽区| 雷波县| 咸阳市| 安丘市| 阳原县|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