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研究作者名: 任亮 南振興主編本章字數: 1676字更新時間: 2022-07-26 19:11:18
序言 PREFACE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人類迫切關注的問題之一。
1972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與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揭開了全人類共同保護環境的序幕,1987年該委員會在其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
張家口與北京并列為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而可持續發展是北京申冬奧時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的三大理念,與國際奧委會2015年12月通過的奧運會改革方案《奧林匹克2020議程》高度契合,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高度肯定。
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籌辦將把冬奧會和諧融入周邊自然環境的改善,融入城市和地區的長期發展,實現更快的環境改善進程、更高的區域發展水平、更強的公眾參與力度,達到冬奧會舉辦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雙贏,這與奧林匹克運動的不懈追求不謀而合,也必將為京張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在人類工業化進程中一直是一對難以協調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在快速工業化進程中,在意識、制度和能力上,中國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造成了環境遭受污染、生態環境被破壞的不良后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綠色發展”確立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將“建設美麗中國”確定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目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別是通過制度建設推進環境改善,從制度上解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任務,提出了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開啟了生態、綠色發展的新道路。
按照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提法,京津冀地區是中國人與自然環境最為緊張的地區。而河北省由于經濟發展階段整體還處于工業化中期,高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結構嚴重影響了本省的生態環境。因而,下大力氣加大對河北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成為解決河北環境問題的重中之重。
自2008年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以來,張家口的發展進入我們的視野。2014年11月,2022年冬奧會申辦委員會委托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承擔了《申辦及舉辦2022年冬奧會與北京、張家口可持續發展研究》,作為此項課題負責人,筆者對張家口的關注程度前所未有。特別是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共同申辦2022年冬奧會獲得了成功,為張家口這座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但卻相對貧困的城市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國北方綠色休閑城市成為《申辦及舉辦2022年冬奧會與北京、張家口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組對張家口的定位,這一城市定位決定了張家口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重中之重,大力發展綠色休閑產業,而在這些領域,張家口有著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發展潛力。
河北北方大學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是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首批重點研究基地,成立以來,立足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潛心于生態科學研究,著力打造生態建設領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新型智庫平臺?!渡鷳B環境與資源保護研究》是這一機構和河北省法學會環境與資源法學研究會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對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產業發展、生態治理的法治化等問題聯合展開學術研究的成果結晶。此書以交流學術、資政服務為宗旨,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這一重大現實課題,力圖從理論上厘清生態與產業發展的關系,探索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有利于生態治理現代化和法治化的體制機制,體現區域發展的需求。具體而言,本書第一篇、第四篇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重點探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張家口的生態環境現狀、生態治理分析以及生態經濟、旅游開發等問題,對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第二篇、第三篇立足于生態治理現代化問題,重點從立法和司法兩個層面研究了生態環境治理問題,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高度契合,為生態治理法治化提供了思路和啟示,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值此此書出版之際,撰寫此篇,是為序。
陳劍(1)
2017年8月
(1) 作者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京張冬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