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失眠是在高一晚自習擔憂語文考不好的那天。
那天回到宿舍躺在上鋪,月光從窗外透過窗簾照進室內。這本不應該影響我睡眠的光,在夜里睡不著而睜開的眼睛里卻格外的亮。
我極力控制我不去想成績這件事情,可睜眼閉眼還是避免不住地去想,煩躁的我睜著眼放緩呼吸看著近在咫尺的天花板。
早晨聽著舍友的鬧鈴醒來,我想不起來昨晚到底什么時候睡著的,不過,應該特別難熬吧。
以往晚自習回宿舍后,當我躺在堅硬的床板上時,后背都無比的舒暢,仿佛有人為我精心按摩,消除在教室內久坐的疲憊。
也大概是這一年,我無知無覺的學會卷起來。
高一下半年是我學習生涯上第一次住宿,說是住宿其實也只是晚上在學校睡覺而已。
每天晚上放學后都是各回各家吃飯洗漱完畢到點了被朋友喊出門,騎著自行車到學校……此刻我想不起來自行車最后被停在哪里了?
噢——好像是住宿那棟樓的大廳內,隔天早上還需要把自行車放置到班級指定的停車區域。
從前在家里,我想什么時候學習就學習,想什么時候起床讀書就什么時候。
自從當住宿生后,每天晚上在教室里寫著題目感覺特別不自然,學習時的靈感好似被格式化了動不起來。
下鋪是學習極為刻苦的同學,每天回宿舍后她依舊還在學習,學習宿舍熄燈后,她還會拿著手機,打開手電筒在被窩里繼續看書。
那個時候我好想瘋狂搖醒她,在這酷夏里我們的被子超級的薄,她沒必要以被子蓋頭上的姿勢學習。
大抵她學習的光刺痛到我隔壁的倆舍友了,倆舍友一人一句勸她早點睡覺。
我的下鋪兼前桌,我腦海里對她的形容應該是:“她特別的勤奮,用盡了一切學習方法。”
晚上的廁所燈特別亮,但我偶爾忍不住起夜,每每從宿舍門走到廁所,一路上心里陣陣發毛,每次都是忍著恐懼沖出廁所門,走到靠近宿舍時才放輕腳步。
從小到大跟我講恐怖故事的人一直在換,共同點大概是:她們都是人,故事都很恐怖。
以前不住校還能忍著害怕被迫聽校園的故事,畢竟我只有白天在學校——不怕!不怕!
而屬于老師們口中的廁所,是大晚上凌晨1點了大家還能帶著小桌子蹭光學習的地方。
對于我們這新辦的宿舍樓來說(試行階段只有我們二十多個人住),晚上的廁所實在過于安靜,我的下鋪放棄了這個選擇。
她增加了一個學習裝備——一副耳機。
熄燈后我爬到床上時,都可以看見她戴著耳機眼睛一直盯著手機看。
好奇心來了的我抓緊宿舍只有我們兩個人的時機,問了她在學啥?
她回答道:“在背單詞。”
我想了想:“我記得你視力挺好的,你要不早上早點起,晚自習已經很累了,你熄燈后這樣子學習,對眼睛不好,再說了,戴耳機久了耳朵也疼。”
她坐在床上,摘下一邊的耳機在聽我說話。
我看她靜默不語的樣子,努力補充道:“我英語也不大行,你早上要是沒伴可以喊我一起哈。”
后來,我過上了起得比雞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