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王陽明傳
  • 周月亮
  • 10字
  • 2022-07-12 14:40:34

第二回 內圣外王起腳處

1. 親佛近道學養生

王陽明是片織錦,由無數個線頭織成。不管有多少條線,有一條最要緊的隱線:他是個病人。五歲后才開始說話,使他形成內傾人格,凡有觸念先在心里回環,長大了讀書時亦好“每對書輒靜坐凝思”(《王陽明年譜》(1)十一歲)。再后來,他用練習書法的經驗闡明格物致知的原理:“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后舉筆不輕落紙,凝思靜慮,擬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年譜》十七歲)格竹子病倒以前有過男孩子尚武、好騎射之“任俠”期,也是他一生唯一的健康期,如果格竹子不得肺病,他成為一個戚繼光式的武將也未可知。關于格竹子的年齡還是以他自己說的為準,《陽明先生遺言錄》:

先生曰:某十五六歲時,便有志于圣人之道,但于先儒格致之說若無所入,一向姑放下了。一日寓書齋,對數筮竹,要去格他理之所以然。茫然無可得,遂深思數日,卒遇危疾,幾至不起(差點兒死了),乃疑圣人之道恐非吾分所及,且隨時去學科舉之業。既后心不自已,略要起思,舊病又發。于是又放情去學二氏,覺得二氏之學比之吾儒反覺徑捷,遂欣然去究竟其說。

他自己說透了對釋家、道家的因緣、態度:放情去學二氏之學,是因為舊病復發,去究竟其說是覺得比儒學徑捷。徑捷在哪里了?徑捷在直接有益于身心。現存最權威的王陽明畫像是故宮博物院那一張:消瘦清癯,雖不能妄斷是癆病臉也庶幾近之(當然,這張臉耐心地看著你,時時想吸取任何東西)。憂思傷脾肺,在1500年的中國,肺病、肺癆是要命的。他當官以后去修王越墓騎馬摔得吐血,此病遂伴他終身矣!他一生將近二十次上疏“乞”養病、歸省、退休、“乞骸骨”,不是策略性的,他確實有病。有病也使他急于成功,乃至于形成他干什么都“奮不顧身”的基本性格特征。他對于二氏之學不是業余愛好,是“放情去學”、是“欣然去究竟其說”。這是成就他心學大師的肯綮。

現存陽明最早的文字是《資圣寺杏花樓》(七言八句):“東風日日杏花開,春雪多情故換胎。素質翻疑同苦李,淡妝新解學寒梅。心成鐵石還誰賦?凍合青枝亦任猜。迷卻晚來沽酒處,午橋真訝灞橋回。”時年八歲。全詩沒有佛韻禪風,只是因為王陽明隨當塾師的父親住在海鹽資圣寺,而成了他親近佛法的第一站(王陽明多次自承“究心于老、釋”自八歲始)。他在寺院里住著自然能夠接觸到佛法常識,他后來喜歡游覽、寄寓寺院,則有大量詩文為證。至于他如何“究心”佛法、又達到了什么程度,則只能從他的心學中找“內證”了。他九歲離開資圣寺,留下“他日重來是故鄉”(《寓資圣僧房》)這樣的溫情話。現存其十二歲作的《蔽月山房》是頗有禪風禪韻的: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臨摹和尚懷素的書法,也是他“究心”佛法的一個重要途徑。十七歲,他迎娶夫人住在岳丈家,一年半后,在岳丈諸養和的書房,他成為一個書法家。對他助力最大的是懷素的狂逸筆法。他一生數次臨摹懷素的《自敘帖》。書法的形式感與禪的不可言說性,內化于他的潛意識中。

他的岳父諸養和是余姚人,時任江西布政司參議,與王華是“金石相契”的至交。在王陽明還是個嬉笑無方的小孩時,諸介庵在吏部,到王家串門,非常賞識活潑的小陽明,慨然允諾將女兒許配給他。

新婚合巹之日,他卻閑行步入一個叫“鐵柱宮”的道觀,見一道士趺坐一榻,遂即問訊,“遂相與對坐忘歸”(《年譜》)。“對坐”是在師父指導下一起練習。王陽明曾自道八歲即“妄意神仙”,十年來他琢磨“養生之說”已有了相當經驗。

東林領袖高攀龍說陽明學是從鐵柱宮道士學養生一段而來。王陽明的弟子們經反復商量,決定在《年譜》中標出這件事以“提醒”人:本師門之儒學是真誠的有技術含量的心性之學,是以身體為中心的身心之學。

《王龍溪先生全集》卷二《滁州會語》詳細記錄了王陽明早年靜坐修煉的情況:

究心于老佛之學,緣洞天精廬。日夕勤修煉,習伏藏,洞悉機要,其于彼(老、佛)家所謂“見性”“抱一”之旨,非通其義,蓋已得髓矣。(陽明)自謂:“嘗于靜中,內照形軀如水晶宮,忘己忘物,忘天忘地,與虛空同體,光耀神奇,恍惚變幻,以欲言而忘其所以言,乃真境象也。”

能內照形軀,而且看得透明(水晶宮),已經到了開天眼的程度,能夠與虛空同體則是開悟境界。明代論內丹修煉的名著《性命圭旨》利集收錄王陽明《口訣》:

閑觀物態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窅冥。

道在險夷隨地樂,心忘魚鳥自流形。

他因曾潛心出入二氏才追求真切親證,他又極善“化而通之”,力求萬物皆備于我。他的學生都說他的圣雄全才來自其“學問全功”,如胡松說:“先生之才之全,蓋出于其學如此。”他的“學”是“通”學,從而能把儒釋道變成統一的精神哲學——心學,從而成就圣雄全功。

一生患病的身體使他從內心里喜歡養生學,錢緒山說王陽明“因學養生,而沉酣于二氏”,切身體驗出仙釋二氏之學“其妙與圣人只有毫厘之間”,而且終身“每談二氏,猶若津津有味”,并作為引領學生修養的入門路徑,他認為“能完善此身謂之仙,能不染世累謂之佛,二氏之用皆我之用也”(《天臺集》卷十《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王陽明的病和他終身對仙釋二氏之學的喜愛使他從章句之學轉向身心之學,使他的心學有了以身體為中心的特征。他的道心是性命之學的道心。他三十七歲在龍場時寫的《答人問神仙》的信中明晰表述了這個好而未通的歷程:“仆誠八歲而即好其說,而今已余三十年矣,齒漸搖動,發已有一二莖變化成白,目光僅盈尺,聲聞函丈之外,又常經月不出,藥量驟進,此殆其效也。”他是在現身說法,證明神仙之道不足憑。但也承認了從八歲開始形成的精神傾向,一直延續了三十年,盡管時斷時續,卻也算癡心不改了。他后來把圣賢之學與修煉養身統一起來,明確表示“養德養身,只是一事”(《與陸原靜》)。

釋家、道家是宗教,是形而上的求根本的學說,其精神能量與辭章、騎射、任俠不可同日而語,穎悟過人的王陽明,少年接受大眾化的佛教、道教,青年契入二氏之學,形成了有自己個性的身心儒學,佛禪、仙老是他精神探險之旅的起腳處。一生用二氏之學平靜懷才不遇的悲憤,終身“每談二氏,猶若津津有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历史| 会宁县| 察雅县| 澄城县| 徐水县| 南岸区| 嘉定区| 南涧| 东兰县| 乌兰县| 托克逊县| 温宿县| 永安市| 原阳县| 视频| 利辛县| 宾阳县| 怀来县| 马尔康县| 临夏县| 慈利县| 安陆市| 宁乡县| 邢台县| 玛多县| 汽车| 新民市| 泰来县| 三河市| 车险| 济南市| 商都县| 盐山县| 朝阳县| 元阳县| 自治县| 砚山县| 嘉义市| 万载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