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承諾
- 長江新里程計劃管委會
- 1781字
- 2022-07-07 17:35:08
一切為了殘疾人——青島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普及型裝配站工作報告
作為長江新里程計劃項目(第一期)全國十佳裝配站之一,青島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普及型假肢裝配站深得殘疾人的信任和好評。眾所周知,榮譽背后飽含著裝配站工作人員勤勞的汗水和艱辛的勞動。
2002年,在山東省、青島市殘聯的大力支持下,青島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普及型假肢裝配站成立。因為服務對象是貧困殘疾人,是那些因為身體障礙,無法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走向自立,缺少經濟來源的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所以假肢裝配站確立了“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工作宗旨和“助無助者”的工作理念,為殘疾人提供細心、周到的服務。山東省、青島市殘聯及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的領導非常重視假肢裝配站的建設,多次指導裝配站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牢固樹立“一切為了殘疾人”的服務思想和工作態度,急殘疾人所急,想殘疾人所想,滿足殘疾人需求,幫助殘疾人改善功能、增強社會參與能力,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張偉是青島市平度市的一名婦女,她的父親股骨頭壞死,母親被牛撞瞎了一只眼,這樣的一個不幸家庭,更因為她遭遇車禍被截肢而雪上加霜,丈夫嫌棄她殘疾和她離了婚,她一度對生活絕望,甚至都想到了死。在不堪回首的兩年后,是李嘉誠先生的長江新里程計劃,是假肢裝配站的幫助,使她裝上了假肢,找到了工作,并且擁有了新的家庭。她說,多虧了李嘉誠先生及殘聯的幫助,才使她獲得了新生。
楊云華,青島近郊的一個女孩,從小就得了骨髓炎,行走很困難,2004年被迫截肢。因為常年給她治病,家里的經濟已舉步維艱,截肢后的她,根本沒有能力安裝一條假肢。在殘聯的幫助下,她幸運地成為長江新里程計劃受助的對象。安裝上假肢的楊云華,在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學起了按摩,并恢復了以前活潑的性格,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文藝晚會上經常見到她的身影。現在,這個小女孩已經畢業,而且自己開了一家按摩店,當起了小老板。
對于梁山縣徐集鎮43歲的張大義來說,假肢裝配站就是他的生活救星,幫助他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因脈管炎嚴重病變,無錢醫治的他便采取“關公刮骨療毒”式的方法,自己用鋸條鋸掉了腐爛的左腿,從此生活不能自理。省康復部領導武云海看到他的刀口因處理不當而發生病變、導致大筋回縮后,積極協調聯系醫院為他做了膝上10厘米手術截肢才保住了他的性命,裝配站給他免費安裝了大腿假肢,幫助他重新站立了起來。
像張大義這樣高高興興走出裝配站的肢體殘疾人有1000多人。他們曾經因為各種疾病或意外災禍而截肢,對人生一度迷茫、自暴自棄,有的甚至成了游手好閑的“混混”。可是安上假肢后,情況大不相同,很多人從此奮發圖強,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一位煙臺地區的肢殘人還靠經商成了遠近聞名的能人。還有兩個在地上“爬”了45年的老哥倆,曾經因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養的牛被牽走又無力追趕而傷心流淚,現在卻是耕田放牛,樣樣農活都行,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因為家庭貧困20多年沒安假肢的藏學軍,常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安裝義肢后有了正式工作,成了殘疾人運動健將,還用打工掙來的錢給家里買了臺彩電……類似的事例在假肢裝配站不勝枚舉。感動于假肢站工作人員的細心、耐心和誠心,走出去的殘疾人和假肢站的工作人員成了時時牽掛的朋友,逢年過節都會互致問候。
作為青島市殘疾人事業的一個特色窗口,假肢裝配站克服人員少、任務重的困難,一年內有近一半時間奔波在市區和煙臺、濟寧、濱州、日照、濟南、棗莊等地區,為缺肢者裝配普及型假肢。因為技術精湛,一些殘肢嚴重不全或需要進行跑跳等難度大、對裝配水平要求高的殘疾人都會慕名找上門來。在保質保量地制作出質優價廉的普及型假肢,確保每一位殘疾人滿意的同時,他們還建立了裝配假肢者的個人檔案,定期進行回訪,解除殘疾人的后顧之憂。對世人持有偏見、不愿接近的麻風病人更是主動提供了上門取型、裝配、回訪的“一條龍”服務。為了給一對住在偏遠山區、身體嚴重畸形的麻風病夫婦裝配假肢,假肢站工作人員冒雨走過泥濘、濕滑的山路,因其異常簡陋的毛坯房連腰都直不起來,他們二話沒說,把工作場地搬到了風驟雨急的院子里,感動得夫妻倆不知說什么好。
多年來,青島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假肢裝配站的工作人員行程近4萬公里,足跡遍布市區及省內十幾個地區,為缺肢者裝配普及型假肢1100多例。因為業績突出,贏得了殘疾人及其家屬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