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城市接管(全2冊)(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
-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2908字
- 2022-06-23 16:34:05
組織工商業者接受教育,推動復工復業
剛解放的濟南,滿目瘡痍,百業待舉,而頭等重要的任務就是復工復業,保障人民生活的供應和社會秩序的安定。此時工商業者的思想非常混亂,要迅速復工復業卻絕非易事。工商業者中,除極少數人有敵對情緒外,多數人不了解共產黨的政策,存有疑慮;也有的家在農村老解放區,對共產黨有一些了解,但沒有直接接觸具體問題,有等待觀望情緒。戰火剛停,隨解放軍進城的干部貼出了市軍管會《約法八章》布告,號召工商業者復工復業。對此,工商界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積極靠攏解放軍,抓緊復工生產。也有人認為人民解放軍在濟南站不住腳,蔣軍還可能打回來。如果靠攏共產黨太近,蔣軍回來時怕不好交代,因而對復工復業和收兌法幣、金圓券等措施應付觀望。雖也開門營業不敢拒收北海幣,而對金圓券、法幣卻視為寶物。還有的人存有疑慮,怕斗爭,怕像農村分地主土地那樣分工廠分商店,怕像農村對待地主分子那樣對待工商業者。有的經理人將4級以下的工人解雇;有的讓別人頂名;有的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由坐商轉為攤販;有的向蔣占區轉移資金(如硬通貨);有的以紗布、黃金為主要對象進行投機倒把,牟取非法利潤。針對這些思想問題和非法活動,市政府除制定若干地方法規加強管理外,著重采取教育的方針,通過商會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工作。
1948年10—11月,軍管會工商部和市工商局指示商會多次召開商會理監事、行業公會理事長和各大企業負責人會議。介紹軍管會和政府領導講解國內形勢和政府政策,講解毛澤東有關著作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關于工商業政策》《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等,著重指出:(1)蔣介石政府必敗,人民革命必將而且會很快取得全國的勝利。(2)保護民族工商業者的財產不受侵犯。(3)政府對地主富農在農村的封建剝削和他們經營的工商業采取不同的政策,有原則的嚴格的區別。(4)工商業者應迅速恢復生產和營業,積極經營,反對任何怠工行為。(5)新民主主義國民經濟的指導方針,必須緊緊地追隨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這個總目標。(6)引導工人階級著眼于長遠的根本利益,不要狹隘地追求眼前福利。這些教育貫穿于整個復工復業的過程,工商業者的認識不斷提高。
在10月7日市政府召集的城區各界市民第一次座談會上,徐冰副市長就人們關心的“蔣軍能否重占濟南”問題作了透徹的解釋。他說:“人民解放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對蔣軍的作戰如同摧枯拉朽。以濟南戰役為例,國民黨軍隊有10萬余人。有所謂名將指揮,有自稱‘銅墻鐵壁、固若金湯’的工事,有美式裝備。在解放軍的威力面前只打了八天全市即告解放。蔣介石政府當前所考慮的是自己的后方能否保留住的問題。可以說,濟南永遠是人民的。全市人民要加緊復工復業、開學,使大家能夠有職業,有書讀,生活有保障。”徐冰副市長還就保護民族工商業問題作了詳細說明。與會者1000余人都很受教育。一位賣水果的掌柜說:“共產黨真是說到哪做到哪,往后老百姓有好日子過了。”一位染廠的職員說:“國民黨也開座談會,不是要錢就是要夫,誰如說個不字,耳光就挨上了。共產黨憑我想也想不到這樣好。”
在10月8日的座談會上,有市委書記劉順元、副書記張北華、秘書長劉丹、市政府副市長徐冰、秘書長黃遠、市警備司令部司令員袁仲賢出席,直接回答代表人士提出的問題。一位染廠經理問:政府是否允許無限制地投資工商業?黃遠說,工商業者投資于工商業不僅沒有限制,而且非常歡迎,給予鼓勵。只要有力量,盡可向這方面投資。一位百貨商店的經理問:工商業者是否會被斗爭,財產多的是否會被平分?劉順元解釋說,農村地主的剝削是封建剝削,因此遵照中共中央的政策予以平分。這是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對于工商業,中共中央的政策十分明確,堅決予以保護。保護民族工商業是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之一,另兩項就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以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國家所有。如果有的工商業者在農村有土地,其土地將按照1947年9月13日中央土地會議通過的《土地法大綱》來處理。他在城市的工商業不同于土地,絕不允許侵犯,商店、工廠的經理也不會被送往農村挨斗爭。其他代表還提出了一些問題,領導同志都耐心細致地作了回答。有的代表要求將小額法幣也兌成北幣,政府也都采納辦理了。
在動員復工復業的同時,政府還發放了貸款。市商會和各同業公會組織業戶正確使用資金,嚴格履行貸款合同,按期歸還貸款。
1948年10月26日市委市府召集各區政府及群眾團體會議,宣布分配各區的貸款數額:一區1500萬元,二區1500萬元,三區1800萬元,四區1400萬元,五區1000萬元,六區800萬元,七區1000萬元,八區2000萬元,九區2000萬元,十區600萬元,十一區1000萬元。以上共1.46億元。此項貸款的主要對象是運輸業、小手工業者、小商販和烈軍屬等,決不貸給投機商人。至11月上旬發放結束。各區實際貸出數與分配數略有不同。據不完全統計,四區實際貸出1363萬元,得到貸款的有運輸業92戶,手工業15戶,小商販15戶;五區實際貸出980萬元,貸給運輸業87戶,手工業7戶,小販10戶;六區貸出880萬元,貸給運輸業和手工業70戶300余人;七區1000萬元,貸給運輸業42戶,手工業20戶;九區2060萬元,貸給運輸業103戶,手工業17戶,小販22戶,其余各業55戶;十區600萬元,貸給運輸業11戶,小手工業者20戶,小販33戶;十一區組織了有5個組的運輸大隊共52人。通過這次貸款,解決了小本生產者的資金困難,使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了著落。
12月15日市北海銀行決定再次發放小工業貸款5億元,主要貸給小手工業、作坊等缺乏資金的業戶用于采購原料、工具修理,不得移作他用。期限一般不超過半年,利率按月息4.5分至6分。已組成借戶小組者有優先權。銀行在院西大街和經二緯一路設兩個辦事處,需用貸款者填寫借據自覓鋪保蓋章后即可領到貸款,許多業戶是經同業公會作保的。
1948年11月中旬至12月20日,北海銀行發放企業貸款50億元,其中貸給公營企業36.8億元。貸給私營工商企業的16.705億元的分配:寶豐、成記、惠豐面粉廠4億元,造紙廠4億元,成通、仁豐3億元,染織廠2.3億元,營造廠、鋸木廠7000萬元,鐵工廠6300萬元,油坊4000萬元,肥皂廠3000萬元,修理工廠2500萬元,醬料廠、磨坊、碾米廠、制鍋廠1490萬元,西藥業800萬元,商業方面的運輸商行、花行等8960萬元。這些貸款對工商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以寶豐面粉廠為例,該廠原有鋼磨16部,動力460馬力,設備堪稱齊全。但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捐稅繁多,攤派重出,資金周轉困難,以致企業嚴重虧損。1948年5月至8月出夫達4053個工日,每工代金面粉3市斤,共1.2萬余斤,占流動資金3000包小麥的二分之一以上。平均每月開工12天,由月產最高的56000袋降到月產7300袋,以至于停機。解放后在銀行貸款和貿易公司的支持下,順利解決了原料等問題,產量迅速增加,10月初開工后月產47800袋。自12月16日16部機全部開動,日產增加1倍,月產達8萬余袋,為該廠10余年來最高紀錄。
生產發展了,各小額貸款業戶紛紛主動到銀行償還貸款。他們對銀行的工作人員說:“貸款時小米360元1斤,現在已漲到1500元1斤了。公家已經吃了大虧,再不還款太說不過去了。”各大企業的貸款也都按貸款協議歸還。商會和各同業公會也在督促他們履行協議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