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期末,新冠病毒爆發,秉持著停課不停學的理念,文理分科后,我們在家上起了網課。
我選擇了學文,晶晶,苒苒和小李總都選擇了理科。
我長嘆一聲“物理29分的我不配學理啊。”
學文是我自己的決定,沒有跟家里人商量,我知道文科將來就業沒有理科方便,但我首先得考上大學才行。
網課開始,我也認識了新的“朋友”——釘釘。
一時間,釘釘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無數網友給塔“五星好評分五次打”,眾多苦逼的學生不情不愿的哼唧著開啟了獨一無二的網課生活。
我呢,不了解別的同學,但我自己幾斤幾兩自己掂量得很清楚,我和展苒是同一個數學老師,反正數學本來也就不好,講課也聽不懂,于是我和苒苒每到數學課都會默契的打開游戲。(當然這是錯誤的,后來我們也為當年的年少輕狂而悔恨)
小群里充斥著各種聲音。
“上號!走不走?”
“走!”
貝晶晶和酈菁梨偶爾也會陪我們四排,但更多的還是我和苒苒的“甜蜜雙排”時間。
疫情雖然隔離了人與人的距離,但不能隔離人的感情。疫情之下,雖然我們都居家不能外出,但“少年此去何為”里,我們四個人仍舊玩玩鬧鬧,這個小群里承載了太多溫暖與歡樂,雖然它也曾冷清過,但情誼始終不變。
伴隨著疫苗的成功研發,惶惶的人心逐漸安定,我們都知道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三個月的網課時間飛速流過,當我得知要返校后,心里七上八下,像是懸崖邊的旅人,充滿了不安。
只因為開學就要考試,當我第一次走進新班級,心中滿懷著忐忑,我知道自己網課沒有好好上。如果考倒數也純屬是自己作的。
班級里怨聲載道,幾乎每個人都說“我網課就沒上啊,怎么辦啊!”
“我也光顧著打游戲了,電腦一開就去Tim了,數學老師長什么樣我都不知道。”
“……”
聽著雷同的話,我僥幸的想也許我們都沒學呢,也許都考的不怎么樣。
然而就是這一次考試,讓我意識到,這個由14個男生,38個女生組成的班級必定不簡單。
八班是理科實驗班,九班是文科實驗班,十班是理科火箭班。
現在的九班由有不少原來八班的人,而從十班進來的只有我路南,賀萱和柳榭三個女生。
成績出來了,前三名全部被原來八班的人包攬,第四名是九班的政治課代表,第五名是我,第六名是數學課代表梁照,第七名是賀萱。
我和賀萱梁照兩個人呈三角形分布坐著,關系也逐漸變得好了起來。
然而出成績的當天下午,我就聽說前三名全都是考試作弊得來的。
“第一花重金買的答案,給他們原來八班的人互相抄的。”
“我也看見了,我就坐在她斜后方,有夾帶的紙條。”
……
第一次我知道,現實生活中,答案真的可以買來。
不過我并沒有過多在意,我成績不錯,家境不好,不會有買答案的需求,并且我認為,買答案貪圖的只是一個名次,虛榮心作祟罷了。
可我不知道后來的一次作弊事件,讓我失了理智。
現在的我只是沉溺在認識新朋友不那么孤獨的喜悅中。我,賀萱和梁照的關系越來越好,有困難都會互相幫助。
直到……
“阿照,有吃的沒?我餓死了,早上值日沒趕上飯。”
“我也沒吃的啊,我都快餓死了。”梁照回答。
因為我坐在教室最前邊臨著門口,這是我聽到的第二個男生的聲音。
我不自覺的將眼前的頭發攏在耳后,抬眼去看,竟然是他。
原來八班那個刻苦的男生。
我轉頭的一瞬,他也偏過了頭,我的視線撞進了他的眼睛,一雙一汪暖塘般的眼睛。
我想,他一定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吧。
對視幾秒后,我覺得有些尷尬,偏過了頭,用齊肩的短發遮住了我的臉。(寒假加網課時間,我的頭發已經長長了。)
我突然想到他和梁照關系那么好,都是朋友應該幫一把,于是我沖到二樓去找晶晶,拿到了一根香腸一個面包。
她總是會屯著干糧。
當我把東西放到梁照桌子上時,我看到他愣了一瞬,然后對男孩說“吃吧,路南的好心。”
我努力的回想名單上他的名字,當初我繼任語文課代表的時候特地注意了一下,他的名字還挺好聽。
“白蘊年,你怎么走了。”
白蘊年,是了,就是這個名字。
我回過神,發現是賀萱,她是個社牛,班里的同學她都認識了。
我的目光不自覺的跟上了白蘊年,他走到教室另一邊的窗邊坐下,陽光描出了他的臉部輪廓,整個人像發著光一樣,其實并不能看清。
他長得五官端正很清秀,沒有小說中能割死人的下頜線,但他確實很瘦,不過我聽說他有腹肌。
我看著他,想著,什么時候能讓我摸一把。
白蘊年沒有接受,梁照被我逼著吃掉了面包。
很快我就發現,白蘊年和梁照的關系,遠比我想象中更好。
白蘊年會給梁照帶零食,梁照絲毫不客氣,就像我同晶晶那般不客氣。
那天課三,白蘊年照常走到梁照桌邊,給他們分巧克力,而我正盡興的磕著瓜子看著我從圖書館借來的偵探小說。
突然,一塊巧克力進入我的視線當中,我抬頭,對上白蘊年溫暖的笑容,就像是春風拂過柳絮那般溫柔。
我接過了巧克力說了聲謝謝,突然想到我除了瓜子沒別的零食,有些困窘的看向他,他輕笑一聲“你不用給我的。”
那怎么行,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咱可不興白吃別人的。
于是,我擦了擦嘴,雙手捧起一捧瓜子追到他的座位,強硬的把瓜子給了他。
我感覺,自那以后我們也算是朋友了,但也不是很熟。有零食了我們會互相分享,沒事我們也很少說話。
座位離得遠,越來越忙碌的學習生活,讓我們之間的關系漸漸淡化。
我們“鐵三角”仍然保持著相當不錯的關系,直到那天我發現情況似乎有些不對。
這種關系要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