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鴻聲》
- 身為人師1
- 重·寫
- 2083字
- 2022-07-07 07:46:58
《鴻聲》是學校自己舉辦的一個文學雜志,主要是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創作平臺。
“這次《鴻聲》組稿各位語文老師辛苦一下,主要是給孩子們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勇于寫,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
……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雜志,雖然我之前聽說過每個私立學校都有自己的雜志。
《鴻聲》分為多欄,其中《未來作家》這一欄歸我負責,其他各欄則由其他老師負責。
“張老師,這一欄就交給你哦,有什么問題,可以問一下其他老師或者我。”黃主任囑咐道。
“OK。”我接過打印出來的文件,上面有《鴻聲》各欄的寫作要求。
未來作家,只能是文學社成員。
回到辦公室,我開始思考著如何收稿子,因為除了《未來作家》那一塊我負責外,我還是兩個班的語文老師,每個班都要有稿子。
“邱欣霓,記得把這個任務布置下去,明天收上來。”
“老師,沒人寫的啦。”小丫頭又是一臉懶散地說道。
“你沒寫,不代表他人沒寫,你這孩子,這種思維以后一定要更正。”
“好啦,老師,我知道了。哦,對了,老師,你別老叫我咯,另外一名課代表,你也得多吩咐吩咐咯。”
“還懂得為她人考慮,不錯,不錯。但為師自有安排,你先回班去吧。”
因為是第一次弄這個事情,我完全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只能按照要求,上面怎么安排,我怎么做。
直到第二周,我才收到幾篇作文,但都不怎樣。十班也交了兩篇。
“遇見未來的自己?算了,勉強算一篇吧?”
四班四班奈若何,奈若何呢?
轉眼又到了周末,我一如既往地坐在辦公室里備課。
“叮咚!”
微信里突然閃現出一條消息:
老師,詩歌怎么寫啊?我能交一首詩么?
我點了點屏幕:當然可以。
回復:
那我寫一首詩,老師,你教我怎么寫詩。
我又點了點屏幕:
比如,我吃了你放在冰箱里的水果。這時尋常寫法,如果是詩的話,就是:
我吃了
你放在冰箱里的
水果。
回復:這樣就是詩嗎?
我回復:這只是詩的樣子,還不能算是詩。詩最主要的是凝情與想象。
回復:哦,這樣啊,那我寫一首詩試試。
我回復:嗯。
她叫李裕琳,與很多孩子一樣,不是很愛學習,但她有一點比其他孩子要突出,那就是看上去不急躁,這種不急躁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轉化為不上進,她就是這么干的。但是要是將它運用得好,也可以轉化為心如止水,這要是成功,結合一套學習方法,成績必然快速上升。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又聽到了那聲音。
李回復:
老師,這是我寫的,你給看看。
我回復:嗯。
李回復:
離別
我輕輕地怕把它吵醒
你微笑著帶我上了芍藥
你不緊不慢
嘴里還說著兒時的事
而我聽著
你煮著我等著
只見你端上了一碗紅豆湯
你吹著我喝著
就像從前那樣
我哭叫你別離我太久
你輕輕地叫我不要把夢中的人吵醒
我愿化為一片思念的云
日夜與你相伴
我不孤單
因為還有星星和月亮
向你道一聲晚安
我看了許久,寫得的確不錯,但格式還需要改一改。我很清楚,詩一旦成型,最好返璞歸真,不對其進行改動,這個我還是遵循的。
我回復:
離別
我輕輕地/怕把它吵醒
你微笑著/帶我上了芍藥
你不緊不慢
嘴里/還說著兒時的事
而我/聽著
你煮著/我等著
只見/你端上了一碗紅豆湯
你吹著/我喝著
就像/從前那樣
我哭喊著/叫你別離我太久
你輕輕地/叫我不要把夢中的人吵醒
我愿化為一片/思念的云
日夜/與你相伴
我不孤單
因為/還有星星和月亮
向你道一聲/晚安
詩歌除了要分行,還要有節奏,節奏除了讀起來舒服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表達的意思不同,就好比一個句子里一個字的重音不同意思不同一樣。
李回復:
哦,謝謝老師。
這一首詩,我沒做什么改動,但是如果她不問,我根本不知道從何處著手教她寫,她問了,我就知道了。我的思路也清晰了。
真好,有這樣一個愛學習的學生真好。她學到了,我腦中的知識也活了過來,它們不像圖書館里的那些東西一樣一直沉睡,而是活躍在了我的生命里。
這種感覺真好,或許這就是一名老師的快樂吧。
至于文章,他們還停留在小學的水平,可見初一的老師根本沒教寫作。而學語文不教寫作,那對他們來說,語文跟沒學是一樣的。
很快,收稿子的日期已經結束。我所任教的兩個班只交了四篇稿子,除了那首詩外,《遇見未來的自己》或許還有可能被選用,其它的就只能算是應付上面的任務了。
下午,十班的孩子給我送來了一本薄書,上面寫著《鴻聲》二字,紅紅的外殼,但我現在沒有時間去細看,隨手將它放到一旁。
我現在遇到了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教他們寫作。初一是否教寫作,我從705班那里再一次驗證了我的猜想,他們只布置作文然后批閱,根本不教。雖說,寫作這一塊,即便老師不教,只讓他們多讀多寫也可以有所長進,但那個只是基本的寫作能力,根本無法踏入創作的大門。
如何教呢?不知為何,我的腦子里立馬閃現出了我教李裕琳寫詩的事。先從他們的寫作中發現問題,然后對癥下藥,這是個笨法子,雖然效果肯定比不教要好很多,但天生好強的我還是不太滿意這種教學方法。
我的學生必須出一兩個作家,只要他們有那資質。這一點,鄧可馨表現出來的特質還是符合的,但她呢有些懶散,貪玩。
誰孩童時不貪玩呢?
可她也老大不小了,不再是一個小學生了,馬上就初三了,還貪玩,這一生就真的跟創作無緣了。
十班里還有一個家伙也喜歡寫作,但他只是寫,根本不學,不知汲取他人教訓,想步入創作的大門幾乎不可能,除非他下定決心,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寫,可這還是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