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人生規劃課(暢銷5版)
- 穆臣剛
- 1607字
- 2022-06-23 15:51:27
調適心理,在適應中成長
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從我們離開母體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別樣的適應的旅程。嶄新的世界,年代的更替;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同學和玩伴;不同的工作體驗,不同的人際交往;新奇的婚姻生活,初為人父人母的角色更換……可以說,從降臨世界的那一刻起,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適應著周遭的變化。只是,在與不同的環境和人際相磨合的過程中,適應力的強弱,在各人的生活質量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些適應能力較強的人,往往是一些心態平和,為人謙卑,不患得患失的人,這樣的人不但更容易走向成功,而且生活得更加隨性,更加開懷。
在一座寺廟里,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指著寺廟后一片荒涼的草地對老和尚說:“師父,您看,這片地光禿禿的真難看,咱們趕緊撒點草籽兒吧!”
老和尚贊同地說:“好啊!等下過一場雨,咱們隨時都可以撒種子。”
過了幾天,一場雨過去后,老和尚果真買了包草籽兒,叫小和尚去撒種子。
就在小和尚撒種子的時候,一陣風吹來,草籽兒飄向四面八方……小和尚著急地叫著:“糟了,大事不好了,許多草籽兒都被風給吹走了!”
老和尚淡淡地對小和尚說:“嗯,沒關系的。被風吹走的草籽兒多半是空的,即使撒在地上也發不了芽,隨它們去吧。”
小和尚便繼續撒草籽兒。可是,當他剛把種子撒完,便引來了一群麻雀。這下,小和尚又急了:“壞了,壞了!師父,草籽兒都讓麻雀給吃了。這下可如何是好呀?”
老和尚安慰小和尚道:“別急。種子多,麻雀吃不完的,隨便吧。”
播種當晚,忽然下了一場暴雨。第二天早上,小和尚急急忙忙跑到草地一看,又慌忙轉身沖進禪房,高聲嚷著:“師父,不好了!草籽兒都讓雨水給沖走了,這下咱們可白費力氣了!”
老和尚依然平靜地說:“這有何關系呢?草籽兒被沖到哪里,就會在哪里發芽,隨緣吧。”
就這樣過了七八天,原本光禿禿的草地上一夜之間冒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綠芽!原本沒有撒種子的地方,也泛起了綠意。
小和尚見了,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哎呀,居然發了這么多芽,長得這么好,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老和尚看著小和尚,輕輕地笑著說:“隨喜,隨喜。”
不難看出,故事中的老和尚是有著較強適應能力的典范,對待事物和環境的新情況、新變化,能從理性的、積極的方面去看待,所以,才有了隨緣自適的心性,顯得更從容大度。而小和尚,也正是另一類人的代表:輕率、消極,得失心較重。這類人在對待新局面的時候,易驚、易恐、易怒,從而容易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他們對周遭的變化過于敏感、尖銳,一點小小的動靜就能在他們的心河中蕩起巨大的漣漪,以至于不能心平氣和地待人接物,更嚴重的甚至會因此產生擇業交友的障礙。所以,練就一種強大的適應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所謂適應力,實質上是一種心理調適能力,是一種潛能的存在。不管是在學習、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中,一旦遇到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這種潛能便能被激發,能自覺主動地疏導、減輕甚至消除這些問題和障礙,從而改善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有效防范不良行為的產生。適應力還有著更高級的功能,即促進人格的成熟,促成人們的相互溝通。一個心理調適能力較強的人,會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環境中做到自覺、能動、有選擇地改造和利用環境,使自己與所處的氛圍相融。而那些心理調適能力相對較弱的人,則很容易被過去的生活束縛,或者對現狀充滿疑懼,對未來充滿不安,很難擁有平衡的心態,從而攪亂了身心。
適應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也是成長的歷程。每一次適應和突破,都是一次收獲,一次成長。當我們在不同的角色轉換中從容淡定時,當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交替中隨緣自適時,當我們在優勝劣汰中不驕不躁時,我們便是在適應中成長著,并擁有了笑看云卷云舒的胸懷,便能在不可預知的未來,隨遇而安。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泰勒·本·沙哈爾說:“那些成功的人身上所具備的特質之一就是適應力。”人的適應力有強有弱,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個有著較強適應力的人,更容易與命運和平共處,更少不滿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