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彰義門外,瓦剌已是殺到陣前。
武興布置的三道防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雙遠程攻擊讓瓦剌騎兵在沖鋒中減員甚多。
然而,神機營的火銃和后面弓兵的弓箭終究是緩慢而有限的,在大量騎兵面前無疑是杯水車薪。
見瓦剌將要沖上來,隊列最后的一個死士不待號令,大喊“賊人已來,隨我建功!”隨即便躍馬而出,奮勇爭先向敵陣而去。隨后越來越多的死士沖出,沖亂了瓦剌騎兵的隊形。
明軍這邊已經借助死士沖鋒的短暫時機喘息了片刻,現在見到瓦剌隊形已亂,手里的武器又向敵陣傾瀉而出,中招落馬的瓦剌騎兵一個接一個,場上失去主人漫無目的奔跑的戰馬也越來越多。
武興的臉色卻是越來越沉重。
雖然剛才爭功心切的死士為明軍贏得了一絲緩沖之機,可死士在沖亂瓦剌陣型的同時也沖亂了明軍陣型。
陣型被沖散,對攻城一方的瓦剌來說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但是對在城外野戰條件下守城的明軍一方肯定不是好事。
此時,正在熱火朝天放槍放箭的明軍士兵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開始主動放棄陣型,往前方走去,好使自己的武器能打到稍微退了一些的瓦剌士兵。
武興這時也發現了瓦剌的略微后撤,瞬間意識到他們正在重組隊形,連忙在人群中拉過王敬王勇二人,對他們說道:“來不及了,瓦剌一會兒的沖擊我們肯定擋不住,你倆帶人先走,我在后面掩護?!?
王敬二人正打的高興,突然聽到要撤,還有些不解,問道:“武都督,這是……”
話未說完,便被一陣馬蹄聲打斷。
武興臉色一變,抬頭看去,瓦剌已是重新結了陣,再次向防守的明軍沖來。
武興急切道:“來不及了,快退!退到土城里!快退——”
武都督最后聲嘶力竭的吶喊未能結束,一支長箭從遠處飛來,插進了他的胸膛。
“快……退——”武興拼著最后一點力氣,緊緊拉住一旁愣住的王勇,“土……城……”
話未說完,武興已是耗盡了最后一點力氣,帶著箭簇的軀體向后倒去,依然沒有松開拉住王勇的手。
王敬正在不遠處接應人員回守,看到這一幕,三步并做兩步跑上前,使勁拉開王勇,對著他這個下屬吼道:“戰場上,不要命了?!”
王勇伸出手,無聲地指了指倒在地上,血已經滲透身下土地的武興遺體。
王敬使勁地拍了王勇一下,喊道:“戰場上刀箭無眼,這是常事,你要是再不走,也得交代到這兒了!”
王勇經過王敬的一吼一喊,深深地看了躺在地上、手臂還保持著抓握姿勢的武興一眼,深吸一口氣,說道:“可是瓦剌不就是想把我們逼回土城嗎?現在回去豈不是正中他們下懷?”
王敬苦笑著說道:“這點我豈是看不出來?武都督豈是看不出來?土城好歹有城可守,外面有什么?快走吧!來不及了!”
二人說話間,瓦剌騎兵已經往前沖了數百步了。
王勇強穩心神,連忙帶著將士回城。
萬幸的是,他們在城外列陣的地方本就離土城不遠,須臾間就進了土城。
這土城嚴格說來也算是違章建筑,是一些在城外居住的百姓借著金代的遺址簡陋修建的好賴有個墻的小城。
此時,隨著在外駐守明軍的潰入,土城中的百姓也緊張了起來。
自傳言瓦剌要來以來,土城中的居民就少有去京城的。
原因無他,既然他們這里有殘桓斷壁這種守城的先天優勢,明軍就絕不會放棄這個點位。
事實的確如此,在瓦剌到達北京城下前一天,高禮毛福壽二人就已經率領軍隊駐在了此地。
然而現在土城外的明軍居然戰敗,這不由得讓還在城中的居民驚慌失措。
可是,對于能在緊要關頭放棄入城,而是選擇留在原地的土城居民來說,這點事在他們心里
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當下里長便喊道:“外面撐不住了,能動的都抄家伙上房頂!”
眾人聞風響應,很快便有不少人站到了房頂上。
王敬王勇二人已是收攏殘兵,成功退守土城之中,借著地勢分頭隱蔽開去。
瓦剌窮追不舍,帶兵的將領甚至已經看到自己率軍沖入京城中的場景。
“沖過去,便有數不盡的金銀、美酒,便有數不盡的女人!”
瓦剌人此時信心百倍,號著奇怪的聲音向前沖去,速度越來越快。
王敬王勇心里都有些慌,他們也不知道此次究竟能不能抵御住瓦剌的集群沖鋒。
但心雖如此,他們卻不約而同地表現地很鎮定,吩咐左右傳令各組自由防守。
瓦剌距土城越發近了,就在這時,上房的里長喊道:“列位,扔磚瓦!”
頓時,上到房頂的眾人步調一致地揭起了房頂上的磚瓦,向虜寇投去。
瓦剌一時間被這突然的襲擊搞昏了頭,沖鋒的勢頭瞬間減弱。
城中的明軍士兵見瓦剌的攻擊被阻滯,也紛紛從掩體中出來,舉起手中的武器開始組織反擊。
瓦剌已是被磚瓦搞得不知所措,突然加入的箭矢更是讓他們猝不及防。
稍前位置的瓦剌將官喊道:“明軍已是油盡燈枯了!孩兒們,只要我們這一段頂住,他們手里的武器很快便會沒有,到那時,還不是任人宰割?”
“那是什么——”瓦剌隊伍中有人指著北面喊道。
一支軍隊正從那面向這邊沖來。
土城中,房頂上的百姓看到這一幕,頓時放松了不少。
“這是我大明的軍隊!”“我們有救了!”
土城中的明軍士兵聽到援軍將至,越戰越猛。
而此時瓦剌面對的情況就比較棘手了。
他們是進攻一方,沒有那么多兵力可以消耗,又經過高強度的沖鋒作戰,士兵早已疲憊不堪。
現在又有一隊沒有任何損耗的明軍前來增援,戰場上的天平已經開始扭轉。
瓦剌將官見狀,喊道:“我們先走,待明日集齊隊伍再戰!”
心神已經紊亂的瓦剌士兵聽到這話,立刻撥轉馬頭,向大陣跑去。
不一會兒,土城外就看不到瓦剌人的蹤跡了。
土城中,不管是房頂上的百姓,還是城中的士卒,都已疲憊不堪,癱坐在地。
很快,援軍便到了,領頭的正是王竑和高毛二將。
他們在土城北面看到形勢不好,便立即集合沖了過來,但遺憾地沒能和瓦剌干上一架。
毛福壽走到王敬前邊,說道:“王都督,戰況怎樣?”
王敬喘著氣道:“慘不忍睹,此役我軍傷亡慘重,還有,武——武都督他……”
毛福壽急切問道:“武都督怎地了?”
“他陣亡了!”
“什么?”毛福壽驚詫道。一位都督,在交戰之中陣亡了?
如果屬實,武興將是截至到現在北京城下陣亡的最高級別明軍將領。
“武都督他為了掩護我們斷后,中了賊寇一箭!”
“我知道了,”毛福壽聽到這話,立刻決斷,“此地不宜久留,快收攏殘兵,我們現在回城。王提督,還請你速速入宮,將這里的情況向陛下稟報!”
————————————————
宮里的議程剛剛結束,眾人就陣亡將士的撫恤已經達成了一個初步共識,即相關待遇不能低于朱祁鈺所做出的承諾。
其中尤以商輅商修撰出力最多。
有些大臣并不想給予陣亡士兵將名字刻在城墻上的待遇,因為這種做法其實表明了國家崇武的風向,而這實際上并不是一些文官想要看到的。
可商輅堅持認為必須給,其他什么都阻擋不了。
簡而言之,這件事是皇帝親口說了的,雖然沒有和重臣開碰頭會商量,但是皇帝絕對是擁有先斬后奏之權的。
畢竟所有人的“先斬后奏”最后都要奏給他。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主攻手商輅直擊要害,點名了京城現在實際上是掌握在武人手里的,持反對意見的大臣經過了一番思索,最后還是妥協了。
朱祁鈺忍不住想給商輅點一個大大的贊。
然而,這邊重臣剛出文華殿不久,王竑就急切求見。
朱祁鈺還是第一次見到滿頭大汗的王竑,疑惑道:“不會是宣武門那邊失守了吧?”
王竑說道:“沒有,我們成功驅逐了瓦剌,他們已從彰義門退兵了!”
朱祁鈺繼續問道:“那不是應該慶賀嗎?怎地如此慌張?”
王竑說道:“雖然勝了,可是都督武興戰死了!”
“什么?”
朱祁鈺本來高興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
“朕知道了,”朱祁鈺聲音沉重,“還有何事?”
“臣無事了。”
朱祁鈺擺了擺手,讓王竑退去。
他昨日還在殿中見到了武興,而僅僅過了一天,武興就戰死沙場。
這讓他如何不感慨生命無常。
戰場上,管你是不是老將,該死一樣會死。
朱祁鈺望著空蕩蕩的大殿,不由得嘲笑起剛才廷議時文官不想給戰死武將優厚撫恤的短淺目光。
他下定決心,為國而死的人不能就這樣白白犧牲。
……
吃過了中午飯,朱祁鈺看著王誠等人收集到的瓦剌動向,不由得眉頭緊皺起來。
瓦剌已經連續兩天進攻失敗了,但仍然沒有撤退的跡象。
瓦剌打仗不像中原人,他們屬于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的類型,絕對不會在明知道打不下來的情況下死磕一個地方。
雖然明軍今日陣亡了一位都督,但是瓦剌肯定不知道。
何況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這樣的戰爭中,一位都督的離去絲毫都不影響大局。
可是現在情況確實如此,就算朱祁鈺認為瓦剌已經喪失了進攻的銳氣,進入了“三而竭”的狀態,但是人家就是不走,他也沒有辦法。
朱祁鈺深知,如果瓦剌再跟明軍拼消耗,雖然一定會被明軍耗死,但是明軍是絕對無法承受這個結果的。
他又拿起今日兵部報告的戰損看了下,這兩日的陣亡將士已有四萬人之多,民夫受傷死亡的更是不計其數。
盡管其中有本來受傷無法救治而死亡的,但還是掩蓋不了明軍損失慘重這個事實。
這已經超過了瓦剌派來攻打順天府的總兵力。
朱祁鈺不禁開始祈禱,希望也先及早退兵,這樣對所有人都好。
“皇爺,于尚書來了?!蓖跽\進了殿,打斷了朱祁鈺的思考。
“哦?廷益來了?快請進!”
于謙風塵仆仆地從外面進來,行了個禮便開口道:“陛下,有探子來報,也先似乎有把上皇送回大漠的想法。”
“這不好嗎?”朱祁鈺很高興,“這不是說明瓦剌不準備打了嗎?”
“好是好,但是……”
于謙這時倒是猶豫了,不見一點大將風范。
“但是什么?”朱祁鈺見于謙還未坐下,“快坐!王誠,給于尚書倒茶!”
于謙又行一禮,坐在了一個錦墩上。
“只是這就苦了城外的百姓了!”
朱祁鈺沉默了,他也知道,按瓦剌的慣例,所過之處,寸物不留。
可是,現在明軍真的沒有實力再在野外阻擊瓦剌,對于這些可能要發生的慘劇朱祁鈺確實是有心無力。
“陛下?”于謙見朱祁鈺長時間沒有說話,不由出聲問道。
“唉,于卿,你說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讓死去的士卒獲得那樣的待遇呢?”
“這點臣不敢忘加揣測,”于謙搖著頭,“但是想必這些人沒有上過戰場,從來沒有感受過戰爭的慘烈。”
“依臣看來,他們恐怕以為士卒守城也好,作戰也好,都是天經地義的。畢竟他們隸屬軍籍,基本上一輩子都沒有改籍的機會。
“但是世上哪有天經地義的事呢?臣想,在他們心中,上個月讓翰林院為土木陣亡將士寫祭文,還遣大臣祭告,掩埋尸首,就已經是對那些士卒的恩賜了。
“臣并沒有貶低任何人的意思,無論文武,都是國朝所需要的。
“但是臣堅決支持陛下,將士們出了力,不能讓他們寒心吶!
“該封的封,該賞的賞。有些時候,這些東西所起到的作用甚至遠遠大于戰場上的勝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