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生帶著倩兒穿梭在世界各地,永恒之地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劉長生苦思良久,卻得不到半點靈光。“永恒之地,永恒之地,到底是什么呢?”正嘀咕著,倩兒刷著穩音正巧看到了秦始皇陵。倩兒拽了拽劉長生的衣角;“爺爺,你說您都200歲了,除了頭發白點也沒看您有百歲老人的氣質呀。”倩兒笑嘻嘻的說道:“爺爺您是活的兵馬俑!您看!他們幾千年了都保持一個樣子!”倩兒的話拉回了劉長生的思緒。
當年秦皇求沒求得長生不為人知,依靠現在的科學技術想要探明皇陵里面的情況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才對。既然耗時這么長時間皇陵仍然沒有被完全挖掘,那么其中肯定有我所追求的東西。“倩兒,和爺爺去武安城玩呀?”“好呀好呀,我倒要看看比爺爺還要老的人長什么樣子。”劉倩兒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劉長生坐在飛機上俯瞰著武安城,當年始皇帝若是看到如此景象又會是什么感想呢?我們同樣將世界踩在了腳下,俯瞰著整個世界,“可世界是他的,世界也是我的。”劉長生翻看著始皇帝的資料“
公元前247
嬴政初立,《史記·秦本紀》:“五月丙午,莊襄王卒,子政立,是為秦始皇帝。”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李斯入秦。公元前246年,修建鄭國渠,《史記·六國年表》:始皇帝元年云:“擊取晉陽,作鄭國渠。”開始修建秦始皇帝陵,《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
公元前221
滅齊,統一六國。立帝號,行郡縣。與秦始皇帝實行郡縣制的中央集權的君主政治相適應的,在官制上則是在中央實行皇帝領導下的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頒布新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公元前214
平定百越,南戍五嶺。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客觀上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對中華民族融合起到了積極作用。
北逐匈奴,修筑長城。為了防止北方民族南侵,將秦長城與戰國時期趙、燕各國原筑長城連接起來,以拒匈奴。
公元前212
修直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云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涼武帝村,武帝乘涼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BT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個縣,700多公里,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廣建宮室并作驪山陵。修建阿房宮,未建成。
公元前210
49歲的秦始皇帝嬴政去世,被葬入秦始皇陵。
始皇帝病于平原津,到沙丘后駕崩,歸葬驪山。”
劉長生看著始皇帝的事跡生平,心中五味雜陳,他以30多年開創了如此帝國?在他那個時代土地都是用腳丈量出來的,30多年354萬平方公里這就是人力的極限嘛?劉長生從中嗅到了一股不尋常的味道。
飛機著路,因為是秘密出行,并沒有盛大的歡迎儀式,劉長生拉著倩兒像是一個染著白發的社會青年拉著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好不怪異,路上的行人看見如此,方方感嘆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社會究竟是怎么了?
劉長生帶倩兒來到一家不起眼的餐館吃飯,劉長生的灑脫性格并不怎么注重形象,在和環兒和菲兒在一塊是,劉長生的穿著幾乎都是她們兒女來搭配的,這一脫離了他們,劉長生似乎發現了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