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智能合約的司法“自動執行”

(一)“自動執行”是智能合約的核心含義

智能合約具有自動性、可執行性、可匿名等特點,具有尋求彌補傳統合同法方面的不足和旨在消除法律強制執行的必要性兩大功能。 (23) 如果司法實踐中的智能合約無法“自動執行”,等于空談“智能合約”?,F有的司法鏈中,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證機構、鑒定機構等多元網絡主體共同參與智能合約的開發、規制、運行與監管。如遇需要執行的案件,智能執行系統協同相關機構在線對被執行人的銀行、房屋、車輛、證券等財產進行查控,失信被執行人將被自動納入司法鏈信用懲戒黑名單。

未來,隨著技術的普及和完善,智能合約極有可能延伸至整個私法領域。但智能合約的實行,無須建立在對任何主體的信任之上,因為其本身就是建立信任的一種技術手段,在滿足設定條件時自動執行。故而,在司法實踐中,智能合約的核心含義依舊為“自動執行”。

(二)賦強公證打造司法“自動執行”閉環

1.各種法律工具在“自動執行”中的應用

那么司法實踐中的什么工具可以實現“自動執行”呢?我們將當前司法改革過程中較常見的工具作以下的比較:

其一,快審智審。在涉及互聯網或金融專業的法庭中,大多對涉及類型化案件都已有了相對成熟的法律科技解決方案。系統通過直接抓取特定信息(包括案號、雙方當事人信息、起訴和答辯內容等),節省了人工輸入的成本;以人工智能、視頻通話、語音識別等技術為支撐,基本可以完成書記員和法官助理的部分工作。當然,目前整個司法界的法律科技水平應該還只能達到“快審”的目標,但是案件事實的歸納、證據的質證、法院觀點部分的闡述,還是需要法官去組織。也就是說,還未到非常智能化的“智審”階段。

其二,在線調解。司法不是守護公平正義的唯一一道防線,復雜多樣的矛盾糾紛需要多元化的處理機制,訴調對接合作可形成多方參與、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體系。司法機關充分吸收律師、公證、行業協會等組織或個人來共同參與金融糾紛快速處置。通過專業指導和幫助,各金融機構送到法院的金融糾紛調解材料格式會相對更統一、內容會相對更規范,為后續的司法確認和審查節約了大量時間。一般來說,類型化的金融案件通常移送至法院后,調解成功率并不大。因為金融機構往往對于這些業務都已經作了相當的催收工作。在線調解雖然相對更為方便,但因其形式較為簡單、門檻較低,往往也很難對惡意債務人起到必要的震懾作用。

其三,電子督促。督促程序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重要方式,電子督促程序改革是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創新在線糾紛解決方式”,建立“電子督促程序”,積極推廣使用電子支付令。我國電子督促程序的試點已經在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等數家法院開展。這些法院均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東南沿海地區,轄區內涉網案件數量較多,且基本上屬于類型化的案件。當然,盡管個別法院對于電子督促程序有相當的支持力度,但推廣時仍面臨較多的困難:對內來說,案多人少的壓力依舊沒有減輕,尤其是推送至執行局的案子一旦增多其壓力也必然會傳到立案部門;對外而言,由于屬于制度創新,在管轄、送達、保全等問題沒有明確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很多法院很難接受。

其四,網絡仲裁。仲裁作為訴訟之外解決糾紛的有效途徑,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互聯網+仲裁”以其開放性、即時性和便利性等特點符合了電子商務時代糾紛解決模式的要求,逐漸成為電子商務糾紛的主要解決方式。 (24) 以廣州仲裁委、衢州仲裁委等為代表的仲裁機構依法制定網絡仲裁規則,搭建互聯網平臺。在涉網商務糾紛發生時,買賣雙方傾向于在線協商采用平臺內部自身的在線客服涉入糾紛,并讓其居中裁定解決爭議。所以,大多數的電商糾紛一般較難通過網絡仲裁進行解決,更多的是金融領域的相關業務會被引流至網絡仲裁。然而,我國的涉網仲裁模式仍較多停留在仲裁申請環節,審理過程仍普遍采用傳統的仲裁模式。就互聯網仲裁在我國的現狀,未形成完善的、規模化的體系,依然存在諸多法律問題與實踐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仲裁需要到中院去執行(中院本身的案件受理標的都相對較高),而網絡仲裁的案件往往標的額非常低且頻度非常高,導致了一些法院的抵觸。再加上此前“先予仲裁”給整個仲裁界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少法院明確不支持網絡仲裁。

2.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的優勢

目前看來,公證在互聯網領域中的作用已經從最開始的固定網頁證據發展到了存證電子合同文本;接下來,需要嘗試的是將電子合同賦予強制執行效力。本文認為,對于電子合同相關的法律問題,用賦強公證制度亦可在電子合同領域發揮作用,以公證的優勢解決電子合同中可能產生的糾紛矛盾,并且還可以補齊智能合約的閉環。

首先,公證與網上法庭、仲裁與調解等的區別是明顯的:即強執公證以簽署時對直接執行的承諾確認,可以免去審理程序(包括訴訟、仲裁或調解)從而達到對于未履約債務人的直接強制執行。

其次,除了上述區別,其與電子督促程序也有不同:其一,電子督促程序要求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但賦強公證適用于辦理了賦強公證的特定合同,并不影響各方的其他債權債務關系。其二,電子督促程序要求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而賦強公證在訂立合同時就可以提前約定送達不能情況下的處理方法。其三,電子督促程序只要債務人能提出成立的異議,支付令就自行失效;但賦強公證因有債務人訂立合同時對于直接強制執行的確認與承諾,故而債務人想要再拖延時間就會較為困難。其四,電子督促程序中,法官對于合同的真實性較難把握(除了部分特大型金融機構或公司外);但賦強公證本身就以第三方的信用確保了合同訂立的真實性,不易在真實性上給法官造成判定不能的困局。其五,電子督促程序中,法官對于合同的合法性需要進行實質審查;賦強公證則將審查合同合法性的問題提前到了訂立合同時,可以為法院的執行省卻相當部分審查任務。

最后,其與實現擔保物權也存在著不同:民事訴訟法律體系中實現擔保物權章節旨在保障有擔保物權部分的合同,但對于無擔保或者保證擔保的合同無能為力;而在電子合同背后的金融領域,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于其更多地運用了大數據來剖析各人的信用情況,從而為普惠金融打下了基礎。另外,如果需要在線上運用實現擔保物權,還需要不動產登記部門的上線服務。故目前來講,實現擔保物權案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實現的可能性并不大。

公證制度最初產生于歐洲,歐洲之公證制度起源于古羅馬,幾經變遷后,在證明作用的基礎上擴充了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公證書具有執行效力,源于中世紀意大利債務人執行承諾約束制度,現今大陸法系國家均予以沿用,對當代社會的糾紛解決起著積極作用。 (25) 賦強公證是對“強制執行”的一個前向延伸,對合同的一個后向延伸,對于實現“自動執行”而言,缺一不可。

3.賦強公證對智能合約司法自動執行的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合約”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邏輯程序中“if?then”判斷語句的1.0時代,到將“if?then”語句作為代碼并存儲于區塊鏈上達到自動履行合同的2.0時代,再到司法實踐中能夠“自動執行”的3.0時代,智能合約已成為對信任制度的補強。 (26)

但就目前發展來看,無論單獨選取哪種法律形式,都無法完全實現“自動執行”的目的。智能合約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法律問題,不可避免地要回歸法律制度之中,解決新技術與原有法律體系在適用上的沖擊。 (27) 由于合同權利義務的復雜性,違約也表現出極其復雜的形態,違約行為的分類也有很多。對于糾紛解決,賦強公證具備獨特的效率優勢,可以說,沒有賦強公證支持的司法智能合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自動化”。

(三)司法“自動執行”的制度保障

1.“面簽”在網絡環境下的新理解

目前,公證領域中,對電子合同賦予強制執行效力還是存在爭議的,其最主要莫過于制度層面的合規性,即公證一直以來的“面簽”原則是否可以突破的問題。雖法律上并沒有直接載明這一原則,但實踐中公證人員均將其作為公證的基礎性理論原則之一。我們認為,就現行的各項法律法規及政策來看,可以有節制地謹慎突破“面簽”原則?!蹲罡呷嗣穹ㄔ骸⑺痉ú筷P于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中國公證協會辦理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及出具執行證書的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國銀監會關于充分發揮公證書的強制執行效力服務銀行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均未要求必須本人以書面形式申請。

構成障礙的可能會有兩個效力等級較低的規則:司法部2006年制定的《公證程序規則》 (28)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29) 如何理解“親自到場”公證的問題,也就成為認定公證債權文書有效性的關鍵。上述規定目的在于要求公證機構能夠確認被執行人的身份以及作出舉債并承諾可直接強制執行的合意。形式要求總歸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真實才是根本。

面對這個問題,司法部和外交部在面對僑胞時邁出了關鍵性一步。2018年,華東公證處在海外公證聯絡員協助下,借助互聯網技術遠程視頻,為遠在國外的華僑辦理公證。這一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也廣為各地公證處所使用。

而對于國內電子合同賦強公證事項,也可以效仿這一模式,嘗試采用互聯網技術遠程視頻的模式進行辦理?;ヂ摼W遠程視頻需要多方合作:一方面需要保證公證過程中所使用的網絡不能出現任何卡頓或延時;另一方面是遠程視頻交互系統,既要確保公證事項辦理過程中的音視頻被完整記錄,以便公證留檔,又要保證遠程聯絡點中的視頻拍攝無死角,以防當事人受他人脅迫;此外,最重要的是實現公證邏輯,確保電子簽名真實,公證程序中的信息予以加密,防止公證過程中信息被人篡改。面對因各種特殊情況不方便親自到公證機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或者涉及重大事項的電子合同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公證機構亦可使用互聯網技術遠程視頻的模式進行辦理,或在部分地點設立公證聯絡點,或公證機構根據個案派員上門,在核實當事人身份后,按照公證程序辦理公證事項,以技術為支撐,最大限度地實現便民服務。

此外,此類賦強公證,可引入區塊鏈技術,形成“區塊鏈+網絡賦強公證”模式,在科技金融系統、用戶、公證機構、法院執行庭之間建立起公證聯盟鏈,可在謹慎突破“面簽”原則的同時,實現增強公信力、全流程監控以及系統安全的目標。具體而言,科技金融系統、用戶、公證機構、法院執行庭四者作為數據節點形成可信數據鏈,可達到業務數據安全加密且線上協作處理的目的;而監管機構通過部署節點,可以實現對科技金融機構借貸賦強公證全流程監管,成本較低;而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公證過程中的身份認證,保證了數據的可信傳輸,系統安全性強。由此,借助技術手段,公證機構可以根據不同科技金融機構的特點,提供差異化的網絡賦強公證服務。

2.司法管轄連接點的適度擴大

(1)公證執業區域

公證機構的執業區域實際就是從以前作為行政機關的公證機構管轄發展而來——該制度實際上還是基于互聯網社會之前的工業時代所制定的,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對工業時代的諸多規則提出了新的要求。 (30) 但網絡環境下的行為和事實發生已經與傳統的本人親自到場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科技的發展也動搖了以地域為基礎的管轄標準。對此,一方面是我們應該如何去重新理解“行為地或事實發生地”;另一方面則是制度層面上如何去做新的界定(司法部以及各省都有新的一些動作)。

在實踐層面,解決公證執業區域問題的路徑在于:提高全行業對于智能合約的認識,同時共享公證互聯網化的利益。

(2)法院執行管轄

不管是何種法律形式,都只能解決審理層面上的相關問題,最終卻都無法逃避“執行”環節。依《民事訴訟法》規定, (31) 賦強公證的執行有可能是依據被申請人或被執行財產的不同在全國各地的法院進行。那么,網絡賦強公證未來的執行情況可能也會存在較大問題。

現行立法本意在于方便法院對被執行的財產實施保全和執行措施。但是網絡賦強公證的全流程包括推送至法院均可通過網絡完成,與此相對應的執行查控實際上往往也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處理。這種情況下,要求債權人到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申請執行,既不方便也不經濟。

網絡環境下,管轄確認方面存在一定的爭議;參考電子合同簽訂地采用主營業地和經常居所地原則、履行地根據不同情況采取買受人住所地、收貨地原則, (32) 有學者提出了三種方案:一是可以由辦理賦強公證的機構所在地法院管轄;二是建議允許高級人民法院以指定管轄的方式,由轄區內的特定法院執行;三是建議允許公證機構與互聯網法院進行執行對接,并將網絡賦強公證出具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執行管轄歸口到互聯網法院。 (33) 在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關于公證債權文書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過程中,北京市公證從業人員就曾建議將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小額借款合同在辦理完公證債權文書手續后,債權人在申請執行時的管轄法院指定為辦理公證的公證機構所在地的互聯網法院或其他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遺憾的是這一建議最終并未得到采納。目前,對于各機構來說最現實的辦法可能無外乎是利用金融機構開設的賬號作為財產所在地用以取得管轄權——當然,這也得看當地法院的案件壓力情況。

(3)區域協助機制

對于上述執業區域或管轄所產生的問題,實際上還有一個相對比較可行的方案,即區域協作。通過各地公證機構與法院的相互協作,可以實現有關案件擺脫或打破地域的桎梏,提升行業的整體對外工作能力。

然而,這里仍然存在現有制度的掣肘——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中“原公證機關” (34) 的規定給公證行業通過此種前后協作模式進行操作帶來了障礙。

因此,目前較能形成共識的實際還是以出具互聯網公證文書的機構與司法輔助的機構在法律范疇內實現區域協作。

3.公證機構參與執行輔助

執行問題,不僅僅是上述司法管轄這一個方面。人民法院提出要破解“執行難”的問題也已多年,雖然成績斐然,卻依舊無法解決日益增長的案件壓力。網絡賦強雖然在確認債權定紛止爭等方面能起到分擔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作用,但其必須得到有效執行。如何打通這“最后一公里”,實際上是所有這些司法制度當前所遇到的最大痛點。

智能合約下的金融業務所涉的執行中面臨的難題:一方面是被執行人散落于全國各地,對任何一家法院來說其執行難度都異常大;另一方面卻是執行標的額異常小,有的甚至小到真正要追償的費用都無法覆蓋執行的標的額。如若額度特別小的情況下給相關被執行人列入失信人名單,則容易造成該制度使用過度引發群體社會事件;但如若前端經過了審判、仲裁或公證,后端卻不執行,則又將造成威懾力的下降以至于相關制度喪失其必要的公信力。

那么到底如何破局?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發布了《關于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司法輔助通知》)。在此文件前后,各地公證機構與人民法院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在執行業務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公證機構如何取得相關的職權以便開展工作?!端痉ㄝo助通知》使用了一個術語——參與。那么公證實務中,應當如何理解“參與”?從已有的實踐來看,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大致可以概括為四種模式:申請模式、 (35) 委托模式、 (36) 協同模式、 (37) 進駐模式。 (38) 現在最多的是上述部分模式共存,即首先為公證處入駐法院,然后對于執行階段的保全證據公證依舊采取傳統的申請模式,由法院作為申請人向公證提出公證申請。平時公證入駐人員則是接受法院的委托處理相關輔助事務。然而,單純債權人委托或者法院授權的模式在財務上還是會遇到一些困境,建議實踐中可以通過三方協議的方式處理。

另外,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又聯合發布了《關于擴大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并指出了新方向:“北京市中信公證處推出網絡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系統,對網上小額借貸在線公證,將案件直接推送至人民法院,批量立案、批量執行,全程無紙化操作,從源頭上分流案件,有效緩解了互聯網金融案件訴訟難、執行難的問題。”智能合約下的金融案件,最終還是需要以科技的方式加持賦能進行解決。用科技的方法加上公證的司法輔助,想必可以更好地協助人民法院處理科技金融案件,也是為網絡社會的治理提供的新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水县| 沧州市| 华宁县| 江油市| 定西市| 晋江市| 金堂县| 翼城县| 平果县| 南和县| 桦甸市| 灌阳县| 新乐市| 宜丰县| 柘城县| 攀枝花市| 拜泉县| 和平县| 扶风县| 新乡市| 红河县| 石渠县| 南昌市| 精河县| 石门县| 涟水县| 张家港市| 昆山市| 常宁市| 岱山县| 张掖市| 固原市| 扶沟县| 临安市| 嵊泗县| 弥勒县| 桐城市| 安塞县| 平顶山市| 东至县|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