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訴訟規則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課題電子訴訟規則研究論文選編
- 方向主編
- 949字
- 2022-06-20 18:30:42
一、電子訴訟領域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是指通過定量分析各類文獻資料,發現在大量文獻數據中的潛在規律和信息,最早是由Pritchard于1969年提出。CiteSpace是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團隊開發的一款適于多元、分時、動態的復雜網絡分析的新一代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已成為科學計量學普遍應用的一種新方法, (8) 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文獻計量分析。 (9) CiteSpace知識圖譜能系統地展示出知識領域演進的關鍵路徑和知識拐點,通過CiteSpace軟件的關鍵詞共現功能,能深入分析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熱點內容和前沿趨勢。 (10)
本文借助科學知識圖譜工具CiteSpace繪制電子訴訟領域2010—2020年研究知識圖譜,旨在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第一,電子訴訟領域文獻歷年發文量、主要研究學者、主要研究機構等基本分布狀況如何??第二,電子訴訟領域研究核心領域何在?第三,電子訴訟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領域何在?
(二)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CiteSpace軟件,以中國知網(CNKI)的核心期刊數據庫為基礎,檢索2010—2020年電子訴訟研究的相關文獻,總結研究的時間分布、熱點議題及發展前沿,并對主要研究內容進行述評,以期借此厘清相關研究的演進脈絡和關鍵問題, (11) 為我國未來電子訴訟研究和規劃提供參考。
時間是投射客觀存在的一個普遍維度。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的高級檢索界面中,以“TS?=(電子訴訟)”為檢索式,限定檢索詞為“電子訴訟”,將時間段設置為2010—2020年(檢索時間2021年1月28日),為避免跨學科文獻的丟失,未對文獻來源進行精簡;將檢索所得文獻以“Refworks”的格式導出為txt文件,最終共得到文獻123篇有效記錄,用于進一步量化分析。

圖1 2010—2020年我國電子訴訟領域研究發文數量及增量表
筆者以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電子訴訟相關文獻作為數據源,以科學文獻計量的方法運用CiteSpace繪制了2010—2020年我國電子訴訟領域研究發文數量及增量表(見圖1)。從“發文量”觀察,2010—2020年,電子訴訟研究文獻總量較少,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在2010—2019年呈現出浮動上升的態勢,具體而言,文獻量從2010年起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并在2019年達到高峰值(34篇),隨后回落達到近3年的低峰值(22篇)。從“發文增量”觀察,2010—2020年,電子訴訟領域的發文增量總體偏少,自2010—2015年,發文增量一直浮動在負值與正值的的邊緣。自2016—2019年,發文增量情況有所好轉,均維持在正值。2020年,發文增量大幅削減,年增量縮至“-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