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打倒列強除軍閥:積極投身國民大革命洪流

  • 共青團知識40講
  • 鐘良 郭曉英主編
  • 3371字
  • 2022-06-01 16:10:28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斗,齊奮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1926年初,這首借用兒歌《兩只老虎》曲調重新填詞的《國民革命歌》,在軍內外廣泛傳唱,隨著北伐戰爭的順利推進,成為一首婦孺皆知的國民革命軍歌曲。

國民大革命賦予青年的莊嚴使命

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席卷全國,規模之宏大,發動群眾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常稱之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大量知識青年紛紛投身其中,成為國民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組織軍隊和發動群眾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他們大多出生于晚清的最后10年,據初步統計,黃埔一期的畢業生,在有記載的659人中,有616人出生在1898—1905年,入學時年齡在19~26歲,占到學員總數的89%。[21]

大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革命形勢迅速發展,時代又賦予了青年團新的莊嚴使命。為了不辜負時代的重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于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動員全團準備迎接中國革命的高潮。這次會議發表了大會宣言,鄭重宣告:“共產主義是帝國主義、軍閥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最恐怖的名辭,我們正應當很勇敢的揭示我們共產主義者真面目,讓他們在我們的面前發抖!”[22]大會號召青年團結起來,融入反帝反封建軍閥的國民革命的歷史洪流中去。

“打倒列強,除軍閥”是當時全國人民共同的強烈愿望。在國共兩黨共同努力下,革命的新局面迅速形成。1925年爆發的五卅運動,則標志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日本資本家槍殺帶領工人要求復工和發工資的共產黨員顧正紅。30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發動下,上海工人和學生舉行街頭宣傳和示威游行,租界英國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開槍,打死學生、工人等13人,傷者不計其數,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帝國主義的屠殺,點燃了中國人民郁積已久的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仇恨怒火。6月1日,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總罷工、總罷課、總罷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上海總工會,成立上海工商學聯合委員會,加強對運動的領導。

《熱血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份公開出版的日報,報紙原件現收藏于中共一大紀念館。《熱血日報》在五卅運動期間共出版了24期,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強烈的政治性和鮮明的革命態度。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五卅運動的狂飆迅速席卷全國,從工人發展到學生、商人、市民、農民等社會各階層,并從上海發展到全國各地,全國約有1700萬人直接參加斗爭。發生在廣州和香港的有25萬人參加的省港大罷工,是五卅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省港大罷工前后堅持16個月之久,這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屬罕見。

在五卅運動的發源地上海,青年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被日本資本家槍殺事件一發生,共青團立即行動,積極發動大、中學校學生開展街頭宣傳、募捐活動,演講顧正紅被害真相,揭露帝國主義暴行。五卅慘案發生后,共青團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迅速在全國各地掀起規模宏大的反對帝國主義斗爭浪潮,為五卅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卅運動的風暴,震撼了封建軍閥統治的中心區域——中國北方。在英國、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劃下,不同派系的軍閥勢力為了共同的利益勾結起來聯合向人民革命力量進攻。帝國主義軍隊也積極與之配合,在北方地區發動武裝挑釁。為抗議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暴行,在中共北方區委的領導下,北京各界人士和民眾紛紛集會和請愿,北京的共青團組織帶領團員、青年給予積極的配合,并且不畏強暴,英勇參加斗爭。在被魯迅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發生的慘案中,有劉和珍、楊德群等32位參加游行請愿的青年殉難,其中有6人是共青團員。在五卅運動和“三·一八”斗爭中,烈士們用鮮血教育了全國民眾,用革命的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呼聲。

葉挺獨立團的光輝歷程

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時期,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有一支由共產黨人直接領導和掌握的部隊——葉挺獨立團,在北伐征戰中勇做先鋒,斬關奪隘,立下赫赫戰功,創下輝煌戰績。

葉挺是廣東歸善(今惠陽)人,1918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9年參加建國粵軍,192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8月,葉挺從蘇聯學習歸國,按黨的要求組建一支武裝部隊。葉挺結合在粵軍工作時的實踐和體會,以及在蘇聯學習期間對蘇聯軍事建設等方面的考察,立即著手籌建部隊。1925年11月21日,部隊在廣東肇慶正式成立,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葉挺任團長,團部設于肇慶市閱江樓。第二年1月,部隊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這便是后來威名赫赫的“葉挺獨立團”。

獨立團全團約2000人,連以上干部大多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班排長也有一部分是共產黨員。獨立團成立后,葉挺加強對部隊宣傳共產黨的理論、政策,大力進行政治和軍事訓練,提高官兵的覺悟和素質,竭力掃除舊軍隊習氣,使官兵關系密切,革命積極性高漲。在黨的領導和訓練之下,獨立團成了一支新型的革命軍隊。

1926年5月1日,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頭部隊,從廣東肇慶、新會出發,入湘作戰,拉開了北伐的序幕。獨立團途經廣州時,廣東區委軍委書記周恩來代表黨組織召集獨立團連以上干部會議,告誡部隊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政治工作,要起先鋒模范作用,作戰要英勇,要有犧牲精神,最后鼓勵將士們“飲馬長江”“武漢見面”,將士們深受鼓舞。

6月初,獨立團冒雨急行,抵達安仁,與集結于攸縣長嶺一帶、淥田附近的敵人展開激烈戰斗,最終以一團之力大敗敵約6個團的兵力,攻占攸縣,取得了北伐戰爭的首勝,為北伐大軍的順利進軍掃清了道路。獨立團的官兵在戰后回憶說:獨立團是北伐先鋒隊,不但代表革命軍,而且代表中國共產黨,“這是我們北伐中的第一仗,我們一定要打勝!”[23]他們展現出了共產黨領導下軍隊的革命氣勢和精神風貌。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的8個軍約10萬人,兵分三路,從廣東誓師北伐。獨立團繼續擔任開路先鋒,在攻占泗汾、醴陵、瀏陽和長沙的戰斗中,長驅直入,屢戰屢勝。短短數月間,葉挺獨立團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威名傳遍大江南北,其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也因其英勇表現而獲得“鐵軍”美譽。

在黨的指引下發揮青年先鋒力量

埋葬北洋軍閥統治的大決戰以摧枯拉朽之勢全面展開之時,各地共青團組織帶領青年參加北伐軍、支持北伐軍,用無數光榮的戰績,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譜寫了瑰麗的篇章。在大革命的滾滾洪流下,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日益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呼聲,黨在群眾中的政治影響迅速擴大,黨的組織得到很大發展,千百萬工農群眾開始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悍然發動了反革命政變。一時間黑暗代替了光明,中國大地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大革命遭受了嚴重的挫折。就在這樣一種危機的形勢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于5月10日至16日在武漢舉行。大會莊嚴宣布:“目前革命運動已轉入一極嚴重的時期,我們需要與敵人決最后之死戰了!……大會特嚴重地訓令全體團員勇敢地偕同全國被壓迫的青年群眾,在工會、農會與學生會的旗幟之下,進行更系統的、更勇猛的戰斗!我們高擎列寧主義的紅旗,為中國革命而踏著死者的血路前進!”這個宣言表明,在中國革命面臨危機的關頭,中國共青團沒有被反動派的屠殺所嚇倒,它將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做黨的忠實助手。[24]

回顧國民大革命時期青年運動的歷史經驗,站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中國青年要繼承先鋒傳統、弘揚先鋒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心懷“國之大者”,不負時代,不負韶華,書寫無愧于歷史、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的青春華章。

名言金句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日照市| 甘孜县| 翁牛特旗| 南昌市| 鸡泽县| 嘉义县| 蒙自县| 延津县| 瑞安市| 延川县| 色达县| 鄂托克前旗| 二连浩特市| 股票| 凤庆县| 全南县| 竹北市| 徐闻县| 阜城县| 错那县| 屯门区| 长沙市| 塔城市| 温州市| 益阳市| 灵武市| 霍林郭勒市| 桂平市| 积石山| 阜新市| 集贤县| 桃江县| 太湖县| 梅河口市| 鹿泉市| 邢台县| 安西县| 昭觉县| 衡南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