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人口結構的顯著變化

影響我國潛在生產率增速的第一大要素是人力資本要素。

我國人口數量和結構近年來出現了顯著的變化。由于老齡化和較低生育率,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于2015-2019年達到頂峰后已經開始逐步下行。一些流行觀點認為,勞動力數量的減少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實際上,這種觀點似乎有些過慮了。盡管勞動力數量有所下降,人口老齡化,但我國的人力資本增長卻行將加速。而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勞動力教育水平的顯著提高。

近幾十年,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而這一切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其時,在嘗試了多種計劃生育政策后,我國最終于1979年確定了“獨生子女政策”。這之后,生育率顯著下降。我國平均每名婦女生產胎數,從1969年的超過6胎降低至1990年不到2胎。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總撫養比[受撫養人口(15歲以下或64歲以上)與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的比例]的大起大落。根據聯合國《2019年世界人口前景報告》,中國總撫養比從1965年的80.5%下降到2010年的36.5%——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之后開始不斷上升,預計將進一步上升至2030年的48.4%,至2050年或將升至67.3%(見圖1-1)。而在更遙遠的將來,持續老齡化的人口結構還將使得這一上升趨勢進一步加速。事實上,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于2015-2019年達到頂峰后已經開始下降。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8.79億,較2010年減少了3700萬;而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了4.6個百分比,至13.5%。根據人社部2021年2月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預計會進一步減少3500萬人,并從輕度老齡化社會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不得不說,這對經濟是一個潛在的挑戰。

勞動力數據也呈現類似的趨勢,多方數據對此提供了證據。據世界銀行估算,中國勞動力數量在2018年首次下降;而中國科學院(CAS)的數據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勞動力數量將繼續萎縮。根據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計數據和中國科學院對15~24歲新入職人員的估計數據,在未來5年(2021-2025年)內,每2名職工退休,將對應約有1.9名新人入職。除了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勞動力的萎縮也來自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的勞動參與率逐年下降(見表1-1、圖1-2)。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增加接受教育的時間,而更多的老年人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改善而選擇更早地退出勞動力市場。

圖1-1 各年份中國人口總撫養比及預測

數據來源:聯合國

表1-1 中國的勞動參與率

單位:%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CEIC

圖1-2 各年份中國的勞動參與率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此外,中國科學院還對勞動力老齡化進行了預測,預計到2025年,25~34歲和45~54歲的勞動力比例將分別比2018年低4.1%和2.1%,而50~59歲的比例則將比2018年增加4.2%(見圖1-3)。

圖1-3 歷年各年齡段勞動力比例及預測(2018-2025年)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泾源县| 通河县| 卢氏县| 郧西县| 河津市| 平安县| 伊宁县| 保康县| 和政县| 蒙山县| 屏东市| 蓬溪县| 遂川县| 久治县| 双鸭山市| 西林县| 石泉县| 抚远县| 长岛县| 鹤庆县| 华池县| 临夏市| 小金县| 三河市| 洮南市| 锡林浩特市| 富民县| 洛南县| 蓬安县| 衡阳县| 渝北区| 马山县| 上高县| 阳原县| 吕梁市| 克拉玛依市| 河北省| 渭源县| 乳源|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