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畫的定義嗎?怎么一開始就憑著一腔無知去打爛一竿子船上的所有畫,說它們的狠話。這畫欠你什么嗎?和你有過什么干系嗎?一幅畫只跟畫作人與賞畫人有關不是嗎?你又怎么能懂“賞”的定義?是欣賞,是喜愛,不是厭惡,也不是排斥!畫亦如此,人何嘗不是這樣呢?
你憎惡的語氣,求人辦事的態度令人作嘔。你捫心自問,這個人欠你什么嗎?還是只是因為她是你的家人。這層親緣關系成為了你放縱的底氣嗎?你恨她的嘮叨卻非要發脾氣地斥責,你無視她的關心卻將她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她欠你什么嗎?你們說這是我對于小孩的嚴苛,但我沒覺得“不會”有錯,但讓人幫你做事卻還要以一種苛責人的態度真是令人不悅。
你能夠因為朋友的一件小禮物而對朋友喜笑顏開,甜言蜜語,卻對家人對你的關心視而不見。她每天給你做飯,甚至還要在睡夢中起來給你做夜宵,你甚至不斷說“做的飯難吃”,而抗議,然后去買零食,各種各樣的零食,平時卻又說要節省錢。我不知道夸人懂事有沒有錯,但我知道將心比心不會錯。難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需要站在自己的視角上想問題嗎?那既然如此,人人都應該準備一本親情流水的賬本想想自己該還多少賬。
我無知,我愚昧,我不求進步,我覺得子女懂事沒有錯,能夠懂得感恩沒有錯。我不討厭別人夸我懂事,我不覺得“懂事”是一個貶義詞,更不覺得大家需要因為“懂事”這兩個字而羞恥。有多少人,明明自己的爸媽已經盡力做到最好,可他們還是不滿足,不斷回憶自己的原生家庭,在數不清的回憶里面挑來挑去,把那為數不多的悲慘記憶裸露出來,一邊批判父母“愧疚式”教育的壞處,一邊享受這類介紹給自己營造的凄慘人設,可一方面,他們看不見這愧疚式教育的背后父母付出了什么,承擔了什么,另一方面,不去尋找愧疚的原因,跳過人性本善這個話題去找父母的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承認觀點和感受是由他們自己發明的,而是去糾正父母教育的不對。換句話說,如果你鐵石心腸,你會對父母的奉獻式扶養感到愧疚嗎?
說實話,也就上一代人能夠奉獻式付出,把人首先是“自己”寫成了人首先是“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為了子女,也就是說,沒有奉獻式教育,你連現在的好生活都沒有。還是那句話,撫養你長大是本分,替你鋪路是情分,替你當傭人是過分!
有些人既想要自己生活美滿,又不肯付出勞動去獲得,反倒開始怨天尤人,嘲笑世界的不公,通過觀察其他富人子弟的“美好生活”來揭露自己“丑陋”的原生家庭,給自己貼上“原生家庭不好”的標簽,博得同情和關愛,似乎真的是很缺愛。雖然原生家庭不能選擇,人生卻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嗎?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去改變的機會。
202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