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山西省情報告(2015)作者名: 李茂盛 李勁民主編本章字數: 2139字更新時間: 2022-05-30 11:10:15
1.就業狀況
充分發掘全社會勞動力資源,積極促進勞動力人員就業和發揮作用,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2014年,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強化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促進了城鄉新增和富余勞動力人員的就業;強化宏觀調控,加強和推進了全社會勞動力人員的就業和作用的發揮。全年全省全社會勞動力人員的就業形勢保持了穩中趨好。
2014年,年末全省全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2760萬人,同比增加15.6萬人。除去16歲以上在校學生,全省需穩定就業和新就業的社會勞動力人員總量為2552.1萬人。
2014年,在經濟下行、企業困難的新形勢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積極應對經濟不斷下行的壓力和推動經濟抓轉型發展的同時,加強宏觀調控,積極穩定從業人員就業和促進城鄉新增就業人員就業。一是出臺實施多項穩定和扶持就業的重大政策措施。5月份,省政府密集出臺了包括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政府購買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的4項新政策新措施。①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實施了“五緩三補兩協商一報備”的重大政策舉措。“五緩”,即:經認定的困難企業,可以緩繳2014年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項社會保險費,緩繳的社會保險費不計征滯納金。“三補”,即: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對困難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兩協商”,即:推動各類企業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國有和國有控股困難企業重點圍繞工資按時支付以及穩崗增效措施等內容開展集體協商,做到不裁員,不降低一線職工收入;其他困難企業通過開展集體協商,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彈性工資、組織培訓等措施穩定就業崗位;困難企業通過與職工個人協商一致,在繼續保留勞動關系的情況下,職工可以在約定的時期內到其他缺工領域勞動,約定期滿勞動者返回原企業工作,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一報備”,即:企業一次性裁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要向人社行政部門報備。實施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直接覆蓋了企業職工38萬人。②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實施了“七補一貸”的重大政策措施。“七補”,即:財政補助、社會保險補貼、創業實訓補貼、場地租金補貼、創業就業補貼、星火項目資金扶持、創業園區建設補助。“一貸”,即: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合伙創業的可將貸款額度提高到每人15萬元,成功創業并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可以申請到最高50萬元的貸款再扶持。實施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政策,5373名大學生實現成功創業,占應屆畢業生的3%。③政府購買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了購買公益崗位、開發見習崗位的政策舉措。實施這一政策,全省為11個市鄉鎮(街道)、社區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6992名,新開發就業見習崗位3萬個。④扶持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實施了“六補一緩”的重大政策舉措。“六補”,即對吸納就業的小微企業提供就業補助、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財政貼息支持、職業培訓補貼、就業見習補貼。“一緩”,即吸納勞動者就業的小微企業可以緩繳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項社會保險費。實施扶持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政策,促進創業主體新創辦小微企業5.4萬戶。二是啟動和大力實施職業培訓全覆蓋計劃。全年全省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村“兩后生”進行了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實行了實名制管理,累計培訓69.3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城鄉就業。其中,全省4.6萬名農村貧困勞動力通過培訓實現了穩定就業。
2014年,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1.5%,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51.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8%;轉移農村勞動力37.7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1.9%。城鎮登記失業率3.4%,低于4.2%的控制目標。
2014年,全省從業人員達186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4.6萬人、其他勞動者665.2萬人,同比分別增加18.1萬人、增加2.3萬人、減少24萬人。從業人員占年末勞動力資源總數之比為67.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在全社會勞動力資源總量增加的前提下,從業人員總量和占比提高、其他勞動者數量減少,表明全省勞動力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省從業人員按產業分類,第一產業從業人員達662.1萬人,占總量的35.6%,同比增加11.5萬人,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從業人員達505.3萬人,占總量的27.1%,同比減少13.8萬人,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694.9萬人,占總量的37.3%,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量的72.9%,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是吸納全社會勞動力人員就業的主渠道和增長力量。
全省從業人員中,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達452.09萬人,占總量的24.3%,同比分別減少11.95萬人、下降0.9個百分點。在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中,按企業、事業和機關分組,從業人員分別為299.24萬人、106.09萬人、45.75萬人,分別占總量的66.19%、23.47%、10.12%,同比提高0.62個百分點、0.64個百分點、下降0.08個百分點,在非私營單位中,企業和事業單位是吸納從業人員的主渠道和增長的主要力量。城鎮私營企業及個體從業人員為250.20萬人,占從業人員總量的13.4%,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及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160.0萬人,占從業人員總量的62.3%,同比上升0.11個百分點。城鎮私營企業和農村及鎮企業是吸納全社會勞動力人員就業的主渠道和增長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