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情報告(2015)
- 李茂盛 李勁民主編
- 4187字
- 2022-05-30 11:10:12
5.文化交流
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是提升文化影響力和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內容。2014年,山西文化對外交流合作成效顯著。
組織開展多項晉臺文化交流活動。一是啟動晉臺海峽兩岸炎帝文化交流暨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該項工程于5月17日啟動,位于晉城高平市神農鎮莊里村,占地70余畝,建筑面積6782平方米,投資1.4億元。炎帝神農在高平神農鎮一帶留下許多遺址遺跡、風俗習慣、歷史瞻顧、碑記石刻,全國罕見。中華炎帝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兩岸同胞一道攜手重修神農炎帝陵,對新時代兩岸共圓“中國夢”意義重大。二是主辦“情系三晉——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該項活動由文化部和國務院臺辦作指導,中華文化聯誼會與山西省政府共同主辦,在7月6日至15日期間開展,是山西省近年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對臺文化交流活動。活動期間,來自臺灣文化界、教育界、新聞界和藝術界的98位嘉賓,與國家文化部、中華文化聯誼會、山西省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了三晉文化研討會、兩岸書畫家交流會、兩岸文化聯誼座談會等交流活動。臺灣嘉賓還先后對太原、運城、臨汾、晉中、忻州、大同等6市20多個文化古跡和文化單位進行了參訪。通過一系列活動,臺灣嘉賓增進了對山西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的認識,山西文化界也加深了對臺灣文化事業發展的了解,同時還促進了晉臺合作。三是舉辦“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生三晉行”活動。該項活動于7月22日至29日舉行。其間,來自臺灣21所高校的32位大學生分別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師生進行了聯誼互動,并先后到山西省高校新區、山西省博物院、太原市城市規劃館、高鐵車站和抗日戰爭第二戰區司令部舊址、祭祖圣地洪洞大槐樹等單位進行了參觀走訪。活動的開展,增進了臺灣青年學生對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的認知。四是舉辦“臺灣基層民眾山西行”活動。該項活動于8月17日至23日舉行。其間,來自臺灣原住民區鄉鎮長和基層民眾40人,先后參訪了平遙古城、王家大院、大槐樹移民遺址、關帝廟和吉縣有機蘋果園、杏花村酒業產業集中發展區等文化古跡和山西有關特色產業。活動的開展,增進了臺灣基層民眾對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五是組織太原舞蹈團大型舞劇《千手觀音》赴臺灣進行文化交流與演出活動。該項活動是由臺灣佛光山寺星云大師促成,于2014年9月19日至10月2日在臺灣高雄市、臺中市、臺北市等地舉行,演出五場,在臺灣當地造成了轟動效應,發揮了加強兩岸文化交流的積極作用。六是舉辦“臺灣記者三晉行”專題采訪活動。該項活動于9月21日至26日舉行。其間,來自臺灣《中國時報》《旺報》及中國臺灣網、華夏經緯網等兩岸媒體的18名記者,采訪了忻州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等15個寺院以及朔州應縣木塔、大同云岡石窟、太原崇善寺等著名寺院。活動的開展,加深了臺灣記者對山西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了解和認知。七是舉辦了山西運城關帝祖廟圣像赴臺安座交流活動。該項活動于12月1日至8日舉行。其間,運城關帝祖廟制作、開光的館藏文物關帝圣像復制像,赴臺開展了基層宮廟巡游、安座祈福、民眾參拜等活動,在新北市土城順圣宮和佛光山舉行了隆重的“關公圣像赴臺安座”儀式。活動的開展,增進了“兩岸一家親”的感情。八是舉辦“大陸臺商子弟山西行”活動。該活動于12月14日至20日舉行。其間,來自廣東東莞市臺商子弟學校的50位師生,與晉城市高平一中和郭臺銘先生捐贈的愛物中學舉行了聯誼互動、文藝表演和互贈禮物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參觀了高平市炎帝陵、太行山地質公園、平遙古城、晉祠和太原城市規劃館等文化景觀古跡及城市建設。
組織文藝團隊參加多項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一是組織參加“2014年歡樂春節——中斯大聯歡”演出活動。該演出活動由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和在斯中資企業商會共同主辦,于1月15日至20日在印度洋熱帶島國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舉行。根據安排,山西省歌舞劇院“黃河情韻”演出團一行32人參加了演出活動。演出團在中斯友誼的象征——新竣工的班達拉耐克國際會議中心舉行3場演出活動。演出節目類型豐富,包括熱烈舞蹈《鼓舞東方》《紅燈籠》、民族打擊樂演奏《戲文武韻》、傳統嗩吶演奏《打棗》、陽剛健美的男子群舞《山鈴》、神奇戲曲表演《變臉》等。3場演出活動,節目民族特色濃郁,氣氛歡騰喜慶,給當地觀眾帶去了中國文化的精美盛宴,也彰顯了中華文化的風姿魅力,發揮了促進中斯友誼的積極作用。二是組織參加2014年哈薩克斯坦“中國文化日”活動。該項活動由中國文化部、哈薩克斯坦文化和體育部、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聯合舉辦,于9月25日至10月14日在哈首都阿斯塔納等地舉行。這是近年來中哈兩國文化交流中規格最高的大型項目。根據國家文化部的部署,以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為班底,包括中央民族歌舞團和太原市歌舞雜技團等院團組成的中國藝術家代表團參加演出活動。其間,代表團參加了“中國文化日”的開幕式演出,后又在第二大城市阿拉木圖進行了演出。其中,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表演的舞蹈《華舞飛揚》,舞劇《一把酸棗》中的《團扇舞》,舞劇《粉墨春秋》中的《水袖舞》和《髯口舞》,高難度的雜技《花盤》《抖空竹》等晉味十足的節目,表現了山西的風采,彰顯了中國氣派,贏得高度贊譽。三是組織參加2014年北京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演出活動。2014年APEC峰會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懷柔雁棲湖舉行。11月10日晚,APEC會議歡迎晚宴活動在奧林匹克公園舉行,其中文藝演出在水立方上演,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以及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各經濟體的領導人和代表觀看。整個文藝演出活動以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元素作為重要內容,結合現代手段,以世界性的舞臺語言演繹魅力中國。文藝演出由10個節目組成,囊括了獨唱、合唱、舞蹈、鼓樂及戲曲等多種不同的表演形式。而在這10個節目中,有來自山西的3個節目和1個片段節目,3個節目分別是舞蹈《千手觀音》、晉劇絕活椅子舞、絳州威風鑼鼓,1個片段節目是舞劇《粉墨春秋》中的經典片段“髯口功”和“蹺功”。這些“山西元素”奪人眼球,成為晚會的亮點,震撼全世界。
積極組織參加全國性的文化博覽會。一是組團參加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該屆博覽交易會于5月14日至19日舉行,山西組團參加,其中有80余家骨干文化企業的產品匯集展覽和交易。主要展出傳統工藝美術品、文化創意產品、現場演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四大系列。展覽和交易的產品數量近千種。其間,5月17日至19日公眾開放日參觀山西展館人數突破20萬人次,現場展品銷售火爆。博覽會上,大同市的銀制展品“合掌露齒菩薩”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繁峙晉繡坊展品繁峙晉繡“東方雄獅”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二是組團參加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該屆博覽會于10月10日至14日在山東濟南市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主題是“非遺,我們的生活方式”。山西組團參展,展區由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精品展位、非遺衍生品創意設計作品展位和非遺精品項目展位三部分組成,展示了7個凸顯保護區地域文化特色、歷史悠長厚重、貼近群眾生活的飲食養生文化的優秀非遺項目,重點宣傳了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最新成果。4天期間,蒞臨山西展區的游人、顧客累計達到7萬余人,現場的酒、醋、餅、藥等千余件展品幾近售罄。博覽會上,祁縣紅海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技藝展示獲“優秀非遺衍生品、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示獎”,東湖老陳醋、龜齡集定坤丹等項目的四位代表性傳承人獲“優秀傳承人展示獎”。
組織舉辦“山西藝術精品新疆行”文化援疆活動。2011年全國開始新一輪援疆以來,山西對口援助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和農六師五家渠市。2014年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五家渠市建市10周年。按計劃,于9月11日至22日組織舉辦了“山西藝術精品新疆行”文化援疆活動。其間,在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等地舉辦了大型說唱劇《解放》以及《走西口》《想親親》等山西經典民歌、舞蹈巡回演出活動,舉辦了“晉善晉美——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文化交流合作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將厚重悠遠、特色鮮明的三晉文化傳送給了援助地軍民,給人們留下了直觀、立體、鮮活的深刻印象,取得傳播優秀文化、增進晉疆友誼的積極成效。
積極推進區域文化旅游合作。一是簽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文化發展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2014年4月,國務院批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后,為貫徹落實《規劃》精神,充分發揮文化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山西、陜西、河南三省文化部門共同成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文化發展戰略聯盟”,并建立相關機制,旨在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5月23日,山西、陜西、河南三省文化部門在西安簽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文化發展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確定三省將在藝術創作、精品展演、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具體內容有:建立舞臺精品劇目交流演出機制,推動地方特色優質劇目進行互訪演出,互為優秀劇目巡演提供幫助和支持;提升區域文化產業創作水平,共同打造文化產品綜合展示交易平臺,舉辦美術聯展或巡展,推動美術作品、非遺產品展覽展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搭建公共圖書館等資源共享平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立跨區域的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在文化項目和園區發展上互相支持、協作;探索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機制和經驗,推進區域內非遺資源共享和協同保護;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區域文化影響力,共同打造黃河金三角文化名區,聯合組織對外(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活動;建立文化市場綜合管理和執法聯防合作機制;加強文藝人才的交流與互動,加強藝術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文化政策交流,提升區域文化管理水平,加強文化領域信息資源和改革創新成果的交流共享。二是積極發起成立中國黃河旅游市場推廣聯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沿黃九省(區)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地帶,沿線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著眼于黃河沿線區域旅游資源的發掘和品牌打造,山西旅游部門發起,聯合黃河沿線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河南、山東八省(區),于10月17日在太原共同成立“中國黃河旅游市場推廣聯盟”。在國家的支持下,該聯盟將圍繞“美麗中國·天下黃河”主題,整合開發以黃河為紐帶的適合境外游客的系列旅游產品,將黃河旅游產品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