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情報告(2015)
- 李茂盛 李勁民主編
- 2058字
- 2022-05-30 11:10:08
7.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是指山西境內國家和省政府批準開辟建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等享受特殊政策的區域。自1991年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辦以來,到2014年末山西境內共有國家級、省級開發區25個,規劃面積合計241.57平方公里。11個地級市每個至少擁有1個開發區。25個開發區全省分布情況是:太原市5個,即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民營經濟開發區、太原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清徐經濟開發區;大同市1個,即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朔州市1個,即朔州經濟開發區;忻州市1個,即忻州經濟開發區;陽泉市1個,即陽泉經濟開發區;呂梁市3個,即孝義經濟開發區、文水經濟開發區、交城經濟開發區;晉中市3個,即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榆次工業園區、祁縣經濟開發區;長治市2個,即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壺關經濟開發區;晉城市1個,即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汾市2個,即臨汾經濟開發區、侯馬經濟開發區;運城市5個,即運城經濟開發區、運城空港經濟開發區、運城鹽湖工業園區、絳縣經濟開發區、風陵渡經濟開發區。其中,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為國家級開發區。
2013年,25個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1551.22億元、增長13.43%,占全省12602.2億元的12.3%;財政收入184.27億元、增長39.39%,占全省1700.2億元的10.8%;固定資產投資960.02億元、增長52.56%,占全省11200.2億元的8.5%;工業增加值1119.75億元、增長11.41%,占全省6006.1億元的18.6%;外貿進出口總額59.97億美元、增長27.11%,占全省158.0億美元的37.9%;實際利用外資16.98億美元、增長65.74%,占全省28.1億美元的60.4%。
2014年,全省各地開發區積極推進了管理體制改革。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運城8市理順了開發區工作和商務工作的領導體制。其中,晉中、運城2市還向各開發區下放了多項管理權限,進一步增強了開發區的自主發展能力。
2014年,全省各地開發區創新機制,以經濟轉型為主線,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大力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和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運城、晉城、陽泉3市開發區在2013年開始實施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了“飛地經濟”試點。在這3市開發區進行“飛地經濟”試點,是201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主旨是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承接飛出地產業轉移。所謂“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體制限制,把“飛出地”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隸屬的“飛入地”的工業基地,通過規劃、建設和稅收分配等合作機制進行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模式。運城市空港經濟開發區以“一區多園”的形式,創新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4年末,先后相繼簽約了運城義烏國際商貿城綜合工業園、運城中國北方家居產業基地、中國國際印刷包裝城、空港汽配產業園、東莞華廈醫藥工業園、浙江化纖工業園6個飛地經濟工業園項目,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中,運城中國北方家居產業基地項目是運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陽城縣的演禮工業園區和高平市新能源科技創新園區為發展“飛地經濟”的飛入地。到2014年末,高平米山新能源科技產業園引進的科興LED配套產業園項目,已具備試生產條件;陽城演禮工業園區引進的北京埃夫信科技有限公司環保裝備制造、汽車配件以及礦用激光修復項目,已落地投產。陽泉經濟開發區以平定縣、盂縣、郊區為發展“飛地經濟”的飛入地,其中引進在平定縣建設浙江“白色家電”產業園區已粗具規模。與此同時,其他各地開發區大力推進“一區多園”建設,進一步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其中,太原高新區啟動推進了“陽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迎澤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園”“清徐工業產業園”三個園區的建設,忻州經濟開發區啟動推進了定襄縣飛地產業園的建設,臨汾經濟開發區進一步推進了洪洞·甘亭工業園的建設。
至2014年末,全省25個開發區入區企業達17218家,其中“四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1859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34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07家,海外投資企業4家。25個開發區有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數471家、占入區企業的2.7%,有高新技術企業255家、占全省的49%。
2014年,全省25個開發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創造歷史新高,繼續引領全省經濟發展。25個開發區合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5.84億元,增長6.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117.3億元,增長16.4%;實現工業總產值3919.39億元、增長7.8%,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占比45.6%;實現工業增加值1195.65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470.56億元、增長22.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93.03億元、增長13.6%;實現財政總收入210.5億元、增長16.4%,公共財政收入68.3億元、增長31.1%;完成進出口總額71.92億美元,增長23.7%,其中進口額25.59億美元、增長47.8%,出口額46.33億美元、增長13.5%;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下降29.4%。25個開發區以僅占全省1.54‰的土地面積,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55.84億元,占全省12759.4億元的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17.3億元,占全省12354.5億元的9.3%;完成進出口總額71.92億美元,占全省162.5億美元的44.3%;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占全省29.5億美元的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