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城鄉建設

城鄉建設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2014年,全省以城鎮化和城市(含縣城)基礎設施、城鄉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等為重點的城鄉建設進一步推進。

加快推進“一核一圈三群”城鎮框架體系的構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鎮框架體系,是“十二五”以來山西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的總體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區、晉中市區、清徐縣城、陽曲縣城構成的太原都市區;“一圈”即太原大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區為核心,太原盆地城鎮密集區為主體,輻射陽泉、忻(州)定(襄)原(平)、離(石)柳(林)中(陽)城鎮組群的大都市圈;“三群”,一是以大同、朔州為核心的晉北中部城鎮群;二是以長治、晉城為核心的晉東南中部城鎮群;三是以臨汾、運城為核心的晉南城鎮群。經過幾年來的構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鎮板塊初具形態。2013年,太原城市群被列入國家城市群發展“3+10”(“3”即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10”即哈長、呼包鄂榆、太原、寧夏沿黃、江淮、北部灣、黔中、滇中、蘭西、烏昌石10個區域性城市群)戰略,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十大區域性城市群之一。2014年,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實施,城鎮框架體系構建進一步推進。其中,太原晉中同城化加快推進,在同城化涉及的道路改造、延伸等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實施的同時,加快推進了太原軌道交通延伸晉中的建設項目,進一步推進了同城化發展的高校新區建設,啟動實施了新的同城化發展重大項目——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1+6”上黨城鎮群建設(“1”即長治市主城區,“6”即長治縣、屯留縣、長子縣、壺關縣、襄垣縣和潞城市6個縣市)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路網、城市擴容、環境改善等取得新進展。臨汾百里汾河經濟帶建設繼續推進,區域內霍州、洪洞、堯都、襄汾、曲沃、侯馬6個縣(市、區)以及臨汾經濟開發區和侯馬經濟開發區城市(鎮)聚集效應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全省11個中心城市擴容提質的各項建設也加快推進,取得新進展。其中,各中心城市建設控制性詳規的編制和實施,覆蓋率達到70%,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進一步增強了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科學性、規劃性。

加強推進城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承載力。2014年7月,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從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加快城市管網建設改造、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四個方面,對進一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目標任務、明確了具體時間表。全年全省城市(含縣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435億元,同比增長4.9%,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930公里、水氣熱等各類市政管網4406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6970萬平方米,改造提標1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建成14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新增綠化面積2180萬平方米,全省城市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至年末,全省城市(含縣城)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3.25平方米,同比提高0.07平方米;供水普及率達到97.4%,同比提高0.03%;燃氣普及率達到86.2%,同比提高0.08%;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4.5%,同比提高1.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6%,同比提高0.15%;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74.5%,同比提高7.3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3%,同比提高0.95%;綠地率達到32.8%,同比提高0.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同比提高0.5平方米。臨汾、運城等13個市、縣新創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全省國家級園林城市(縣城)達到20個、省級達到26個。長治、繁峙等6個市、縣新創建成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省國家衛生城市達到3個,國家衛生縣城達到21個。與此同時,進一步推進和加強小城鎮建設。全年全省479個建制鎮共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9.3億元,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升。汾陽市賈家莊鎮新創建成國家級園林城鎮,鄉寧縣管頭鎮等8個鎮新創建成省級園林城鎮。臨汾市古縣北平鎮新創建成國家衛生鎮,全省國家衛生鎮達到7個。

積極調控房地產開發業的發展和推進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房地產開發業是城市(含縣城)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調控房地產開發業的發展,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多年來,房地產開發業為全省城市(含縣城)面貌的巨變發揮了十分重大的作用。2014年,在市場持續走低的形勢下,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調控了房地產開發業的發展。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1403.6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下降20.2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企業住宅投資完成1010.69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同比下降24.9個百分點;辦公樓投資完成69.2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商業營業房投資完成191.3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同比下降25.3個百分點。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項目房屋施工面積1547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2%,增速同比下降9.7個百分點,其中新開工面積388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8%,增速同比提高17.8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2182.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4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70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79%;房屋銷售面積157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33.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4%。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業的發展呈走低態勢。在調控房地產開發業發展的同時,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進一步推進了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2014年初,國家下達山西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為新開工18萬套、基本建成18萬套。山西自加壓力,將任務調整為新開工23萬套、基本建成18萬套、實現投資500億元。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快全省棚戶區改造工作,促進民生保障和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省政府于2014年6月27日印發了《山西省棚戶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了2014~2017年全省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70萬戶目標任務,并對各市任務作出分解。2014年,全省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23.26萬套,其中棚戶區17.37萬套,超出國家下達任務5.26萬套;基本建成21.02萬套,超出國家下達任務3.02萬套;完成投資528.05億元,超出年度計劃28.05億元。截至2014年底,全省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1.38%,提前實現了國家“十二五”末達到20%的要求。在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還不斷加強和規范了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加快了保障房分配進度,加強了準入、分配、運營、退出等審核環節監管。特別是2014年全省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實施并軌運行,對于健全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整合住房保障資源,提高政府資金和房源使用效率,滿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鐵路工程建設繼續推進。2014年,全省在建鐵路項目主要有大同至西安客運專線、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朔州至準格爾鐵路、太原樞紐西南環線、太原至興縣鐵路、呂梁至臨縣鐵路、侯(馬)西(安)復線電氣化擴能改造(山西段)、太原南站及相關工程、太原至焦作擴能鐵路、大同至張家口客專鐵路、保德至興縣瓦塘鐵路、太原軌道交通二號線一期工程、陽泉北至大寨鐵路等20多項,完成投資190多億元。其中,大西客專太原至西安段暨太原南站、山西中南部鐵路出海通道、黃陵至韓城至侯馬鐵路(山西段)、太原至興縣鐵路建成通車,大同至張家口客專鐵路獲批。至年末,全省鐵路營運里程達到4980公里,同比增加1194公里;每平方公里鐵路平均里程達3.2公里,同比提高0.8公里。二是城鄉公路建設進一步推進。2013年7月,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調整新情況和山西轉型跨越發展新要求,省政府對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作出新的調整,將全省高速公路網布局由原來的“三縱十一橫十一環”調整為“三縱十二橫十二環”,總里程達到7258公里,比原規劃增加了938公里。新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面實現時,山西對外可以通過33個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與周圍的省份快速相通相連,對內119個縣(市、區)實現縣縣通高速,同時實現省會到相鄰省會、省會到地級市、相鄰地級市之間高速公路直接連通。2014年,全省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57億元,完成計劃的122.4%。高速公路建設,掃尾完成新增太原至陜西佳縣黃河特大橋、朔州環城西南段和山(陰)平(魯)、陽(泉)左(權)、天(鎮)大(同)、神(池)河(曲)、岢(嵐)臨(縣)、繁(峙)大(營)、忻州環城、陽泉西環、霍(州)永(和)12個通車運營項目,在建呂梁環城、臨縣至離石、五臺山至盂縣、長治至邯鄲拓寬改造工程4個項目800多公里。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實施路網改造工程66項1228公里,完工722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新改建工程4318公里,完工2894公里。至年末,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140436公里,同比增加10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01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平均里程達89.9公里,同比提高0.8公里。三是民航機場建設進一步推進。2014年,機場建設完成投資8.6億元。呂梁機場建成通航,五臺山、臨汾2個在建機場加快建設,朔州機場的籌建取得重大進展。年末全省建成通航的機場有太原、長治、運城、大同、呂梁5個。

深入推進山西“大水網”工程和各項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大水網”工程,是“十二五”期間山西規劃建設的一項涉及面廣的重大水利建設工程。該工程將以縱貫全省南北的黃河北干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以建設覆蓋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經濟中心區的十大骨干供水體系為骨架,并通過連通工程建設,將黃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相連通,形成“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應急,豐枯調劑、促進發展”的大水網格局。山西“大水網”工程于2011年啟動實施。大水網四大骨干工程于2012年正式開工,2013年全面推進,2014年進入建設高峰。2014年全年完成隧洞掘進及輸水工程202公里,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01%。其中,長治平順縣淜頭水電站、運城垣曲縣板澗河水庫、呂梁石樓縣坪底水庫、晉中昔陽縣口上水庫4座大水網調蓄水庫實現大壩封頂。與大水網骨干工程配套的6市44縣縣域小水網規劃也加快推進。與此同時,其他在建水利重點工程也加快推進。其中,昔陽縣松溪供水工程樞紐和石樓縣坪底供水工程樞紐工程下閘蓄水、陽泉市娘子關供水二期續建工程主體完工,沁源縣永和水電站大壩、呂梁市柏葉口龍門供水工程、汾河中下游河道治理工程、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均按計劃推進,并完成年度任務目標。繼續推進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至2014年末國家規劃部署的75座一般小型病險水庫全部完成加固任務,山西自行組織實施的110座應急專項除險加固水庫全部完成主體工程。積極推進山西百座小型水庫更新建設工程,11座條件成熟的小型水庫開工建設。

進一步加強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住房抗震改建。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始于2008年,通過幾年來持續推進,到2013年,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完成37萬多戶,使12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喜遷新居。2013年,全省還在大同、朔州、忻州啟動并完成了1萬戶農村住房抗震改建試點任務。2014年,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和農村住房抗震改建工程繼續推進。全年國家下達山西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為7.2萬戶,山西將任務增加到15萬戶。同時,繼續在大同、朔州、忻州開展1萬戶農村住房抗震改建試點。至年末,全省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5.5萬戶,超額完成5000戶;開工1萬戶農村住房抗震改建試點,其中9529戶竣工。二是繼續推進實施“鄉村清潔工程”。該項工程于2013年啟動,旨在改善全省鄉村人居環境、破解“垃圾圍村”的現象。2013年,全省2.82萬個行政村全部啟動鄉村清潔工程,共落實資金11.57億元,配備清掃保潔和監管人員7.8萬名、垃圾收運車輛3.59萬臺,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保潔清運處置體系,農村環境面貌發生明顯變化。2014年,全省各級有關部門圍繞實現“人員隊伍、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處理、村容整飾、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五個全覆蓋,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全省完成投資11.17億元,超過年度計劃1.17億元;配備清掃保潔人員7.3萬名、配備率達到122%,監管人員6850名、配備率達到115%;配備垃圾清運車輛3.5萬臺、配備率達到117%,垃圾箱(桶)19.6萬個、配備率達到73%;建成垃圾中轉站213座、垃圾處置點4821處,清運積存垃圾86萬噸,整治殘垣斷壁8.2萬處。全省“鄉村清潔工程”的持續開展和推進,極大地改善和提升了農村的環境面貌。三是啟動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2014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啟動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完善提質工程、農民安居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的重大決策。4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綱要(2014—2020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4年行動計劃》,對全省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規劃和部署。到年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完成投資超過145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142億元的計劃。其中,改造縣鄉公路544公里,新建和改建農村飲水工程1598處,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完成采煤沉陷治理搬遷4.6萬人。與此同時,全年還新建改建了農村幼兒園312所,易地搬遷了農村貧困人口10萬人。

2014年,全省城鎮化率達53.79%,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與全國相比,山西城鎮化率低于全國3.91個百分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富源县| 盐源县| 湖口县| 金昌市| 万安县| 松潘县| 嘉荫县| 石首市| 山阳县| 丹凤县| 垫江县| 商都县| 鹤岗市| 济南市| 中方县| 剑河县| 嘉黎县| 射洪县| 绥滨县| 盘锦市| 高碑店市| 南投市| 石泉县| 兰溪市| 通化县| 措勤县| 太康县| 沛县| 手机| 桃江县| 鄯善县| 广南县| 白玉县| 英超| 洛宁县| 通榆县| 康马县| 娄烦县| 永德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