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歷史人物

山西表里山河,地靈人杰。從遠古人類徙居生息到有文字記載的滄桑歷史進程中,山西這塊熱土孕育出無數杰出的歷史人物,他們對三晉文化的塑造、對整個中華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留存在三晉大地上的諸多歷史名人遺跡和傳說,是山西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中的華夏人文始祖女媧、伏羲,民族先祖炎帝、黃帝,在山西境內都留下了豐富的蹤跡和大量美麗的傳說。今晉城澤州縣有女媧補天的“媧皇窟”傳說,臨汾洪洞縣有規模宏大的“女媧陵”遺跡,臨汾吉縣有“伏羲故宮”傳說和遺跡,晉城高平市有神農的故跡和“炎帝陵”遺跡。傳說今運城鹽湖區鹽池源于“黃帝擒蚩尤”的血化的鹵水,黃帝的元妃嫘祖傳說養蠶于今運城夏縣。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杰出首領堯、舜、禹,曾在山西晉南地區建都,史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今臨汾堯都區有堯廟堯陵,運城鹽湖區有舜帝陵廟,運城夏縣有禹王城遺址。夏商周三代,輔佐商王武丁開創商代后期“武丁中興”的名臣傅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圣人”稱號的杰出人物;西周時期以“桐葉封侯”的唐叔虞,是晉國立國創業的始祖和三晉文化的創始人。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著名君主有開創晉國霸業的晉文公,先行變法的魏文侯,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名臣有輔佐晉文公“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不失德義”的趙衰,有輔佐秦穆公稱霸的“五羖大夫”百里奚,有“完璧歸趙”美譽的趙國上卿藺相如。名將有被尊稱為“中國第一位戰神、兵法祖師爺”的晉國卿大夫先軫,有“尚能飯否”的趙國名將廉頗,有力抗匈奴的杰出軍事家李牧。思想文化藝術領域,有被尊稱為“后圣”的儒家先賢荀子,有開國史秉筆直書先河的晉國太史董狐,有創造五音六律、被尊稱為“樂圣”的晉國樂師師曠。程嬰是保護趙氏孤兒的“救孤義士”,其義舉廣為世人稱頌。猗頓是戰國時期由布衣而成富商巨賈的著名大商人,是“晉商鼻祖”,與范蠡并稱“中華商圣”。

秦漢以降,國家大一統。西漢時期,名臣有因“治盜有方”而被稱為“三輔第一賢能”的尹翁歸,切諫廢黜荒淫無度小皇帝昌邑王劉賀的張敞,執法無私的“酷吏”郅都,輔佐君王營造西漢“昭宣中興”的政治家霍光;名將有橫掃匈奴的大將軍衛青,遠征匈奴而“封狼居胥”的青年將領霍去病,威懾西域的宿將馮奉世。東漢時期,名士有被尊為“有道先生”“東國人倫”的郭泰;名將有被后世神化、尊稱“武圣”的關羽,有被稱為曹魏“五子良將”的張遼。班婕妤是西漢著名女辭賦家,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美女貂蟬、大將呂布傳說也是山西人。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政權風起云涌。著名的帝王有匈奴漢國開國君主劉淵,推行鮮卑族漢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前趙國的開國君主劉曜,從奴隸到皇帝的后趙國的建立者石勒。名臣有西晉開國權臣賈充,魏晉“名公”、地圖學家裴秀,被譽為“棟梁之材”的東晉政治家溫嶠。佛學高僧有凈土宗之始祖、東晉著名佛學家慧遠,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東晉高僧法顯。此外,郭璞是東晉著名的文學家、訓詁學家,東晉衛夫人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成就有影響的女書法家”。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盛世離亂相繼。唐代基業肇始晉地,李淵太原起兵成就帝業,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盛世”,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五代十國,李克用割據晉地,其子李存勖改國號建后唐;石敬瑭建后晉,劉知遠建后漢,劉崇建北漢。名臣數不勝數,隋朝有政治家裴蘊、裴矩,唐代有名相溫彥博、政治家裴行檢、狄仁杰、裴度,后唐有重臣郭崇韜。唐代名將有被尊為“中華門神”的尉遲敬德、遠征高麗的薛仁貴、戍邊大將張守圭、“汾陽王”郭子儀。文學藝術領域,有“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詩佛”王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善寫花間詞的溫庭筠,有邊塞詩人王之渙、王昌齡、王翰,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大詩人和文學家白居易,有“文中子”美譽的儒學大才王通。此外,還有“三千寵愛集一身”的絕代貴妃楊玉環。

宋遼金元時期,區域抗衡激蕩。名臣有北宋政治家、書法家文彥博,廉臣畢世(士)安,開創編年通史體例的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南宋政治家、詞人趙鼎;有元初輔佐忽必烈南征北戰的政治家、名儒郝經。名將有北宋大將楊業、呼延贊、狄青;有南宋大將楊沂中、王彥。文化藝術領域,有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郭若虛、高克明、王詵等名流,古代韻律宮調的發明者北宋藝人孔三傳,金末元初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著名大詩人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元好問,元代“元曲四大家”之三的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此外,孫復是北宋初年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王溥是北宋初年五代典章史《五代會要》編著者,許國禎是元代著名宮廷醫士。

明清時期,民族大一統。明代名臣有享有“三孤三輔”美譽的權臣王瓊,輔助張居正改革的重臣王國光。清代名臣有編修《康熙字典》的帝師陳廷敬,“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三代帝師”“四朝文臣”祁雋藻,直諫第一人孫嘉淦,著有《瀛寰志略》、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徐繼畬。名將有明代守邊將領王崇古、“第一良將”曹文詔。思想文化領域,有明初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河東學派創始人薛瑄,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譽為“理學宗盟”的清初大儒白胤謙,清初考據學家閻若璩,編著《弟子規》的教育家李毓秀。文學藝術領域,有明代小說家、戲曲家、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羅貫中,著名的書法家楊篤。商貿領域,晉商崛起,雷履泰是晉商票號的創始人,渠本翹是晉商中的著名實業家,常萬達、曹三喜是晉商中著名外貿家。此外,楊深秀是晚清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民族覺醒。重要政治人物閻錫山統治山西長達38年,孔祥熙曾長期任民國政府要職。知名的軍事將領,姚以價、張培梅參與領導太原辛亥首義,續范亭中山陵剖腹明志,傅作義指揮綏遠抗戰、率部北平起義,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于密蘇里號軍艦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此外,郭象升是著名學者和教育家。

從古代到近代民國時期,在中國歷史曾發揮過重大作用的歷史人物,諸如中國封建帝王中有特殊影響力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都在山西留下了他們的文治武功。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中,山西是全國重要的革命老區。新中國的開國領袖、開國元勛、開國將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長期在山西這片熱血土地上從事革命斗爭事業,留下了光輝的足跡。1936年,毛澤東、彭德懷率中央紅軍東征山西,轉戰山西50余縣。其間,中共中央曾隨軍行動,中央政治局還在山西晉西地區召開了著名的晉西會議,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楊尚昆等參加會議。抗日戰爭期間,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任弼時、楊尚昆、左權、劉伯承、鄧小平、賀龍、關向應、聶榮臻、徐向前、羅榮桓、彭真、薄一波等在山西指揮華北抗戰。解放戰爭時期,周恩來飛抵太原調停國共雙方軍事沖突,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賀龍、聶榮臻、徐向前、陳賡、羅瑞卿等在山西指揮解放區軍民抗擊國民黨軍的進犯并解放山西。其間,1947年3月,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中央工委由陜北路經山西轉赴西柏坡;同時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鄧穎超為常委的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開始進駐臨縣,之后駐扎長達一年之久。1948年3月至4月間,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也由陜北路經山西轉赴西柏坡。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至1965年授銜的將帥中,10位元帥的全部、10位大將中的9位、57位上將中的42位、177位中將中的103位、1360位少將中的838位都曾長期在山西戰斗、工作和生活過。開國領袖、開國元勛、開國將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而在山西進行革命的歷史,是近現代山西歷史特別厚重和閃耀的一部分。它所承載、所積累的深厚歷史信息和豐富歷史經驗,是山西人民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重要的革命老區,山西人民為革命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和巨大犧牲,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時代人物。高君宇、賀昌、劉胡蘭、彭真、徐向前、薄一波、趙爾陸、董其武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高君宇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是中共北方黨團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和山西黨團組織的主要創始人。賀昌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中央紅軍的重要領導人,是山西黨團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劉胡蘭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彭真、徐向前、薄一波是在革命中鍛煉成長起來的為革命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老一輩革命家,徐向前還是新中國成立后授銜的十大元帥之一。趙爾陸、董其武入選新中國成立后授銜的57位上將之中。此外,在新中國成立后授銜177位中將中有1位、1360位少將中有43位,為山西籍將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靖州| 石林| 陇西县| 灵石县| 新田县| 双峰县| 将乐县| 海宁市| 大庆市| 龙川县| 平乡县| 芜湖市| 台东市| 汉中市| 重庆市| 沁阳市| 偏关县| 阳山县| 仙游县| 临沧市| 平舆县| 泽普县| 寻甸| 石城县| 德兴市| 容城县| 阆中市| 水富县| 重庆市| 汉寿县| 正镶白旗| 平罗县| 临澧县| 泗阳县| 塘沽区| 醴陵市| 凤台县| 乌审旗| 体育|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