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金融促進上??萍紕撔轮行慕ㄔO研究報告作者名: 徐義國編著本章字數: 2601字更新時間: 2022-05-26 20:34:25
第五節 科技創新型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科技創新型城市的內涵與要素
國際公認的創新型城市度量標準為:技術對外依存度不超過3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全部專利申請量的比例超過70%,企業專利申請量占全社會專利申請量的比例超過70%,R&D投入占GDP總量的比例超過3%,企業研發投入超過銷售收入的4%。除了上述硬性標準外,科技創新型城市還應該有良好的創新制度和政策,具有較強的科技實力和一流的公共服務平臺,擁有一批實力雄厚的創新型企業,產生良好的產業集聚,能夠有效配置城市的創新資源,倡導先進的創新文化,重視區域與國際合作。
可見,創新型城市是依靠科技、知識、人力、文化、體制等創新要素,推動、促進整個城市在新技術突破及其產業化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更大發展,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經濟發展方式,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在區域經濟中具有引領作用的中心城市。
構成科技創新型城市的一般要素包括: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
(二)科技創新型指標體系基本框架
科技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框架是在投入產出的基礎上,引入環境因素。代表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有深圳的自主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由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三大部分組成。這種設計能夠比較貼切地反映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關系,反映社會和經濟綜合因素,反映環境支撐下的投入產出變動效果,科技創新型指標體系的主體由三大指標群組成,包括創新主體指標群、創新環境指標群和創新績效指標群。
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創新績效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發揮的作用,假定接近,分別賦予其相似的權重,創新主體為0.33,創新環境為0.34,創新績效為0.33。權重可根據重要性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
(三)評價指標選擇與權重的確定
1.創新主體群評價指標與權重(權重0.33)
所謂創新主體即開展整個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包括企業、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政府等,是創新型城市中最重要的能動要素,是提升整體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
(1)科技創新資源投入評價指標(權重0.40)。科技創新資源投入主要包括了經費和人力的投入。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充足的科研經費是發揮人力智力創造創新技術水平的基礎。R&D投入強度的高低能反映出企業是否具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2)科技創新活動評價指標(權重0.30)??萍柬椖渴瞧髽I開展創新活動的最基本形式。企業科技項目比重的提高能反映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格局。發揮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科研優勢,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相結合、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3)科技創新機構評價指標(權重0.30)。企業辦科技創新機構是企業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增強科研實力、實現持續有效地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組織保障。
2.創新環境群評價指標與權重(權重0.34)
科技創新環境,是由影響科技創新的公共和私有部門及機構組成,通過各行業為主體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旨在經濟地創造、引入、改進和擴散新的知識和技術,使科技創新取得更好的績效,并將創新作為變革和發展關鍵動力的相對穩定的開放系統。
(1)基礎設施(權重0.20)?;A設施是科技創新環境的硬件,是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
(2)技術產業化環境(權重0.50)。技術產業化環境反映了城市創新創業和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的環境因素。
(3)人才資源(權重0.30)。高素質人才增長速度以及優秀科技創業大軍反映城市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業凝聚能力,對于城市保持永久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關鍵作用。
3.創新績效群評價指標與權重(權重0.33)
從創新活動產出鏈條的角度看,創新活動首先的產出是論文與專利,進而通過研究與開發,進入新產品的設計和試生產,然后生產出高新技術產品,創造市場需求,由此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按照這個思路,我們采用創新產出水平、創新產品轉化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和公共事業發展水平4個指標群來評估創新績效水平。
(1)創新產出水平評價指標(權重0.25)。創新是決定一個國家(地區)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但創新產出水平如何,首先體現在論文、專利的數量和質量上。
(2)創新產品轉化水平評價指標(權重0.25)。任何論文和專利在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之前,只是存在于理論上,只有在市場上流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創新產品的流動和轉化離不開中介機構的服務,所以指標群里包括對中介機構活躍能力的評價指標。反映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活躍程度,體現科技成果市場化水平,反映創新產品的轉化實現能力。
(3)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權重0.28)。創新產品通過市場流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直接體現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創造性、高壟斷性、不可重復性,以及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具有的邊際成本遞減性和邊際利潤遞增性等特征,使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程度,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產業競爭力和城市競爭力。因此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的評價是創新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以反映新產品開發速度和形成現實生產力的規模,高新技術產業的效益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及有多少高新技術產品是企業自主開發的,體現企業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的水平。
(4)可持續發展能力(權重0.22)。創新不僅促進經濟的增長,而且還由于新技術、新管理方法的運用,促進社會資源的節約、生態環境的美化、生活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指標反映經濟增長的集約化程度,資源節約程度,環境的改善狀況,資源節約、循環使用程度和人們社會生活信息化程度。
(四)指標群的綜合評價模型
綜合上述分析,科技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由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三大部分組成,包括60個具體指標(見表1)。采用線性加權綜合法,其評價模型為:

公式中,ETIA代表指標群綜合評價分值,n為指標群構成的要素個數,m為指標群內第i個構成要素的指標個數,P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W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個指標的權重,Wi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權重。
數據標準化處理采用的是功效系數法:

公式中,Pij為各指標群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X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項指標的原始數值;Xjmin為第j項指標的最小值;Xjmax為第j項指標的最大值。
權重的確定主要采用專家評估法,這是考慮到判斷各指標的重要性更需要主觀判斷和專家經驗,通過德爾菲法綜合多位專家意見,得到適合實際情況的指標權重。
(五)科技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表1 科技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

續表
